星期日, 5月 27, 2007

重新認識台灣 – 練習曲



剛以自助方式從吳哥窟回來,心似乎還留在遠方,甚至還想著下次出遊要去哪,連行程都在初步規劃了。

以這次的吳哥窟行程規劃為例,在規劃行程時候,最常去「背包客棧」這網站搜集資料,這個網站是專門為華人背包客成立的網站,資料頗為豐富,而且也常有其他地區的華人上次網站詢問台灣自助行的相關問題。不過有一天,我突然很好奇國外背包客的網站有沒有人討論台灣,以及是如何討論台灣呢?於是我先上Lonely Planet網站上的台灣討論版,想看看外國人是如何看台灣的。

看的心得有難過的,也有高興的:難過的是,從網站的討論看來,台灣提供外國人旅行資訊的管道(包括網站),比起別的地方要少的多,這樣要如何促進觀光產業發展,要如何達到觀光客倍增呢?也許現在的旅行相關行業人士,可以試著放眼這些客源,開創不同的生意,比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吃到的大陸客,這樣實際多了。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注意到台灣之美,真令人高興,其中又以墾丁、綠島、太魯閣、烏來、故宮是最常被提及的,有些討論之細,甚至是我這個台灣人都不清楚的,不禁讓我懷疑我是否真的認識台灣?

這個疑問,在看了電影「練習曲」之後更形強烈,對於台灣,也許我只是瞎子摸象,又或是管中窺豹,只看到她其中的一部份,還有很多是有待我去親近、去瞭解的。

「練習曲」藉著聽障大學生的單車環島之旅,帶著我們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土地與人民。其中帶我重溫東海岸蔚藍的壯麗,帶我發掘品嚐海鮮之的八斗子,帶我一聽北海岸的濤聲,也帶我見證了海岸線突兀的”粽子”,也帶我一同哀嘆西南濕地的消逝。不僅如此,我也看到了奇特單親家庭,也了解為退休金而不得不提早退休的老師的無奈,更清楚台灣勞工在面對雇主突然出走的無助,但其中也有台灣人民虔誠,以及榮民們的思鄉情,繁此種種都是台灣人民生活的一部份。

在面對片中所呈現的不同景色與人物,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動點。對我而言,東海岸的綠地、藍天與藍海,那單純的美,令人心動。而這心動,以汽機車的速度而言,似乎很難完全感受,所以讓我也興起一股衝動,想騎單車到東海岸走一走。另外,在西部,主角走的不是西濱,而是一些鄉間小路,景色之美,也讓人讚嘆。但片中也清楚的呈現,台灣道路對於單車騎士的不友善,就像片中的的蘇花公路就是如此。

相對於景色的令人動心,各段人物的描寫,限於篇幅,而不是這麼深刻而有些流於浮光掠影。只有白沙屯媽祖出巡的那一段,印象比較深刻,台灣人的純樸與虔誠,在此一覽無遺,真的令人十分感動,這也是台灣很寶貴的資產。

不過,總而言之,雖然有些小瑕疵,但「練習曲」的確是重新認識台灣的好方法。

ps.: 看了「練習曲」而有的旅行小計劃
1. 短版:將單車寄到花蓮,然後從花蓮騎到台東,再把單車寄回。
2. 長版:將單車寄到花蓮,然後從花蓮騎到台東,再到屏東,最後到高雄,再把單車寄回。

星期四, 5月 17, 2007

2007吳哥之旅 - 巴揚寺 – 神秘與趣味兼具

說到吳哥窟或柬埔寨,最為人所熟知的印象應該是有「微笑的高棉」的佛陀頭像。那微笑,比蒙娜麗莎的微笑更神秘難解,佛陀到底為何而微笑呢?是悟道的拈花微笑,抑或看透人生的微笑,還是憐我眾生的慈悲微笑呢?沒有人能肯定,也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闇耶跋摩七世會建出了這個舉世驚艷的頭像?面對人們種種的疑問,頭像無言,靜靜的在皇城(大吳哥城)門口、在巴揚寺持續地微笑,在悠悠的歲月中,慈悲的看著柬埔寨人民。

對於我們來說,這微笑所帶來的神秘感從進城門就縈繞於心頭,到巴揚寺外遠眺最上層眾多微笑佛陀像時,又益形濃厚,直到置身於巨大頭像群中達到最高點,此時心中的感真的是難以言喻:說不出是終於能接近這微笑佛陀的興奮,還是對這微笑佛陀的敬畏,以致我也無言,只知呆呆的看著他,然後才拿起相機,奢離能將當下這莫名感動的千分之一拍下來。



157


(圖片說明:左上為皇城(大吳哥城)的南門,因為小吳哥在皇城之南,所以在看過小吳哥後都會由此門進皇城,而城門上尖尖的就是微笑吳哥佛陀頭像,而橋的兩邊為乳海翻騰的雕像,一邊是神在拉蛇,一邊是阿修羅在拉蛇;右上是神在接蛇的這一邊;左下為護城河,河的對岸有人在為馬洗澡;右下為城牆,據說還可以在上面騎腳踏車,而角落穿藍衣服的是管理公司僱用的清潔人員)



158


(圖片說明:左上是在側門遠望巴揚寺最高層的微笑高棉,而右上及左下則是近看;另外巴揚寺也有不少的天女雕刻,風格和小吳哥不同,不過精彩依舊,看看衣服及緞帶的曲線,那柔軟的感覺,已脫離原有石材的冷硬)

而除了精神上的震撼與感動,這微笑佛陀頭所顯示的歷史意義與工藝水準也值得留心。在歷史意義方面,這神秘的微笑代表了高棉(柬埔寨)的信仰由印度教轉變為佛教的分野,時至今日,柬埔寨的宗教信仰大多為佛教;不過印度教的影響還留著,比如說各遺跡的林伽(印度教中男性陽具的象徵,好像代表某位神祇)仍受人膜拜。另外在工藝部份,最令我好奇的是古高棉人如何將這麼巨大的石塊疊成這麼高?又是以多高超的雕刻技巧直接在疊起來的石塊上加以雕刻,要知道任何重大的錯失會導致疊石塊的工夫成為白費,甚至目前柬埔寨的專業者都承認有些部份是他們做不到的,這真的很難!不過這麼難的工法,不是僅見於巴揚寺,而是每遺址都用類似的工法,可說是柬埔寨古文化的特色,只是隨著朝代演進,所使用的石材而有所更替。

不過,巴揚寺可不只有這令人心醉的神秘,也有不輸給小吳哥的迴廊浮雕,而且相較於小吳哥充滿宗教意味的題材,巴揚寺的題寺則較有人味,刻了許多古高棉人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庶民生活的趣味,使人便容易親近、觀賞。比如說下圖的鬥雞(左上)、鬥豬(右上)、比武(左中)、喝酒(右中)、煮飯(左下)及婦女生產(右下)等,人物生動活潑,充份展現古高棉人的生活細節。



159



除了庶民的生活,迴廊浮雕也生動地刻劃了高棉人與占婆人間的戰鬥,包括在洞里薩湖的水戰、以及來援的中國兵等,又是令一種趣味。



160


(圖片說明:左上為陸戰情形,高棉士兵沒有穿盔甲,僅著丁字褲,而角落倒在地上有戴帽子的是占婆人;右上為後勤部隊,用大象和牛車來運輸,右邊牛車下有一頭豬,左邊牛車下有人在煎藥;左中為後勤部隊中,婦女拿烏龜給出征的丈夫,好像烏龜在咬丈夫的屁股;右中一樣是後勤,不過注意看背景的樹上,有猴子在嬉戲;左下為水戰,戰士坐在船上,船下是描寫平民生活的另一段;右下是水戰中落水的戰士,化為鱷魚的美食)

星期三, 5月 16, 2007

2007吳哥之旅 – 小吳哥

小吳哥(Ankor Wat),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甚至在這五天之旅中來了2次(第2天與第4天),因為她實在值得多花一點時間來慢慢欣賞。如果是跟團,雖然也許解說會比自己看來得詳細,但太快的看過去,也就僅僅是看到了,一些有趣、感性的點就被省略了,甚至是沒有時間讓你爬上須彌山(中央尖塔)。

小吳哥的清晨是熱鬧分凡的,似乎所有的觀光客都來這裡了,為的是看晨曦中的小吳哥,那日出襯託的五座高塔剪影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心目中的必拍,最好還能加上護城河或蓮花池的倒影,虛實交替,更是經典的不得了!不過對我而言,雖然因為天候不佳而沒有欣賞到日出中的小吳哥,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走在寬廣的中央引道,看著兩旁壯觀的護城河,忽然覺得自己好像一位朝聖者,因而興奮不已。

說實在,小吳哥可說是吳哥藝術的寶庫,不論你只是想看熱鬧,還是你想深入一點的了解,這裡可說最佳的入門,也是認識印度教藝術的好地方。首先值得觀察的是她的建築,特別是中央的五座尖塔,代表了印度教對山的崇敬,尤其是中間最高的那一座,代表了聖山-須彌山,對照之下,最外圍的護城河則代表了海,有山有海,小吳哥就是一個微觀的小宇宙。

而據說中間的須彌山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宗教建築(包括教堂、廟宇),這裡的高度是指建築物本身的高度,不過對此說法,個人是有點懷疑,先不論印度南部同為印度教的幾個高塔,就連中國有些寶塔的高度說不定也超過她。不過,不論是不是最高,她的高度還是令人感到渺小,特別是看著那大於45度通往最高層地方的陡峭階梯,更興起一種崇敬之心。面對這麼陡的階梯,上去時幾乎每個人都是手腳並用,下來時更是顫顫驚驚,但為什麼要建的這麼高又這麼陡呢?因為整個須彌山是神的住所,一般人是不準進入,以免打擾了神明,只有服侍神明的僧侶才得以進入,為的是每日的對神明的供奉。但對非教徒的我而言,站在這最高層,看著廣大的小吳哥遺址,心中有的不是對神的崇敬,而是滿滿對古人的讚嘆,到底古時候的高棉人是如何完成這遺世奇蹟的呢?



(圖片說明:左下為從荷花池看小吳哥的五個尖塔,有些塔上綠綠的部份是在維修;右上為壯闊的中央引道,但充滿了觀光客;左下為大家在等日出,可惜沒等到;右下為大家手腳並用爬向中央最高層,真的很陡)

除了建築本身,雕刻部份也很可觀,光是從最高層的迴廊中,每個轉角的天女即可窺見端倪-每個天女姿勢、妝扮都不同,卻也都栩栩如生,尤其那微笑是那麼的有感染力,讓人從心底覺得舒服。除了天女,每個柱子上的精美紋路以及千佛殿上柱腳與拱頂上各種不同佛像浮雕,還有不可不看、最精華的迴廊浮雕,再再都向我們展示了古高棉人的非凡藝術成就。

特別是迴廊浮雕,可以說是小吳哥雕刻藝術中的精華,就算是走馬看花的旅遊團,到了小吳哥也一定得會來逛逛。不過,如果真的要仔細觀賞,1~2小時絕對不夠,甚至得先做功課,這也是為什為我們會來兩次的原因。迴廊有四面,約共長600公尺,高兩公尺,其中的題材包含了印度教的創世紀神話-乳海翻騰、印度教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及「摩訶婆羅多」、以及天堂與地獄、印度教各神明,甚至還有高棉與占婆的戰役等歷史,人物之多,細節之繁,真可說是世界之最。

其中乳海翻騰 (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這一面是觀光團必看的,個人覺得可能是這個神話比較簡單,容易介紹。這個印度教神話是出自「薄伽梵往世書」,話說須彌山下的乳海下埋有長生不死的甘露。而阿修羅、神仙,和毗濕奴神合力攪拌乳海,以獲取這長生不死的甘露。毗濕奴神化成靈龜,頂著須彌山當作支點, 阿修羅和神仙分別列隊, 拉著五頭巨蛇(Naga)-九十二個阿修羅拉著巨蛇的頭,八十八個神仙拉著巨蛇的尾。巨蛇的身體,是攪拌乳海的巨纜。阿修羅有圓凸的眼睛,戴著有冠毛的頭盔。神仙則是杏眼,戴圓錐型的頭飾。神魔合力,握著巨蛇翻騰乳海,旁邊還有猴神哈努曼在協助。而攪拌當中的浪花則化為天女(Apsara)。翻騰了千年後,乳海攪乾了,因為磨擦產生的高熱,使水沸騰,魚、蝦、鱷魚紛紛死亡。乳海翻騰令巨蛇吐出致命的毒液,梵天神(創造之神) 要求濕婆神(破壞之神) 吞下毒液以保護眾神。甘露先在阿修羅的那邊湧現,阿修羅正要飲用時,天女以誘人的舞蹈吸引了阿修羅的注意力,使其忘了長生不死的甘露。神仙們趁著阿修羅們魂不守舍之際,搶過甘露一一服下。其中一個阿修羅,眼看甘露要被神仙喝完了,化身為神仙,排隊也喝了一口甘露.。甘露還沒喝到這個化身為神仙的阿修羅的肚子中,還只在喉嚨中時,天上的日神及月神看出來這個神仙是冒牌的,立刻砍下他的頭。這個阿修羅的身體馬上死去了, 但頭部已經喝到了長生不死的甘露,所以頭部並沒有死去。這個頭知道是日神、月神打的小報告,害他功虧一簣,於是恨之入骨,追著日神及月神,偶爾把祂們吞進喉嚨中,但是因為阿修羅的喉嚨已經被砍斷了,所以吞進去的日月神還是會跑出來,這就是日蝕和月蝕的原因。

下圖中,左上圖為毗濕奴神及其化成的靈龜在阿修羅與神仙的中間;而右上則是阿修羅,左中為神仙,可以注意阿條羅與神仙的不同;右中為神仙這端最後一位,是來幫忙的猴神哈努曼;左下為乳海中的水族,因攪拌而死亡;右下為浪花所轉化而成的天女。




另外,羅摩衍那的故事也很有趣。話說毗濕奴共有10個化身,其中一世為印度阿逾陀城的王子羅摩(Rama)。羅摩為人善良、正直、勇敢、忠誠,而且得到天神的庇護,賜予他各種各樣神兵利器,所以他能夠殺死兇惡的妖魔鬼怪。但在他要成為王儲的前一天,嫉妒他的人暗施奸計,迫使他跟妻子悉多(Sita)和弟弟羅什曼那(Lakshmana)離開王宮,流放到渺無人煙的森林中生活十四年。十年艱苦的隱士生活好不容易才過去,可是不幸還未到盡頭。魔王羅波那貪圖悉多的美色,要把她搶回來做自己的皇后。他趁羅摩兩兄弟出外打獵時,把悉多擄劫到到自己的王國楞伽城去。羅摩日以繼夜追尋悉多的下落,後來得到猴王須羯哩婆(Sugriva)、猴神哈努曼,再加上千千萬萬隻猴子的幫助,用樹木和岩石在大海之上築起了一條超過七百哩長的大橋,渡海去攻打楞伽城,把這座不倒的羅剎之城重重包圍,最後打倒魔王,而救回悉多,並回國接受王位。

而迴廊北翼西端即生動描繪了此史詩中的最後一戰-楞伽之戰,下圖左上為羅摩先幫猴王須羯哩婆解決篡位者;右上為猴神進攻楞伽;左中為魔王羅波那,左下為羅摩彎弓站在猴神上進攻,旁邊為其弟羅什曼那;而楞伽之戰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猴子大軍的表現,右中和右下是其中一小部份,可以看到猴子大軍又咬敵人頭,又咬敵人屁股,實在很好笑。據說西遊記的孫悟空形象就是受了猴神哈努曼的影響呢!




說了這麼多,還不到迴廊浮雕的1/10,能看的實在太多,只恨自己功課做的不是很夠,腦袋容量太小記不了太多。總而這之,這裏真值得多花一些時間來細細品味。最後再讓大家看看影響中國地獄觀念的印度教地獄。左上是閻摩(梵語中為捆綁之意,即為捆綁有罪之人),其座騎為牛(印度神明均有其特別的座騎),右上為閻摩在審判,左下為有罪之人被丟入地獄,左下為刑罰之一針刺地獄。




ps. 浮雕的照片可能不太清楚,沒辦法囉,一來尺寸縮小了,一來技術有待磨練。不過如果有人想看原圖,可以點圖兩下,會有比較大的圖

星期一, 5月 14, 2007

2007吳哥之旅 –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Tonle Sap),東南亞第一大湖,暹粒省的漁產來源,而對於吳哥王朝,其重要性,就像尼羅河之於古埃及,可以說是王朝的經濟命脈。

但對我而言,最特別的是這個湖的水位的漲跌。洞里薩湖是湄公河的支流,但和出海口相反。而每年東南亞的雨季時,豐沛的雨量加上最上遊的喜馬拉雅山麓的雪水,這麼大量的水無法順利的從出海口宣洩,於是河水逆流至支流而到了洞里薩湖,如此使得洞里薩湖的面積可以是乾季的快2倍,真的也算是一種自然奇蹟。

雖然此次的造訪並不是在最高水位時,但她的廣大也是蠻令人震撼的。身處湖中,四方望去,無邊無際,猶如置身於海上(雖然這片海不是藍色,而是褐色),難怪有人稱她為「淡海」。

在淡海之上,散佈了許多”靠海吃海”的水上人家,母親說看到這些水上人家,就想到了「地海彼岸」中的「開闊海洋之子」,終生以海為家的海上民族,但我想到的則是,這些水冮人家的飲水要從那來呢?(事後,和司機聊天問到此事,她說有錢的會買水,但大部份還是直接用湖水,但有沒經過處理呢?他並未說明)。

而進入水上人家的區域時,就會有許多船靠近來兜售飲料及飾品,甚至也有一些是划著大輪胎的小孩子靠過來兜售或要錢。除此之外,湖上還有許多專做觀光客生意的休息站,甚至還有外國人開的水冮餐廳。我們接受船夫的建議,在其中一個休息站休息。雖然休息站本身不是很特別,但吹著湖上的涼風,看著湖面冮的水鳥此起彼落,加冮旁邊悠然而過的船隻,柬埔寨的悠閒令人心曠神怡。本來就想這樣坐著直到日落,但中午僅吃了飛機餐,所以肚子餓了,因此還是回市區品嚐柬埔寨小吃吧!



152


(圖片說明:左上為搭船的碼頭;右上為水上人家;左下為賣飲料給我們的一家人,小朋友可厲害,還會叫我多買一罐給船夫;右下為水上教堂,其實不只有教堂,還有水上小學,小學還有水上藍球場,厲害)

星期六, 5月 12, 2007

2007吳哥之旅 – 序

經過了快3小時的航程,一下飛機,撲面而來的熱浪提醒我已經踏上了柬埔寨的土地,但心中仍有一些不真實感,不過隨著通關的等待,這份不真實感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興奮。

其實這次年假,本來想和同事一起去馬來西亞爬神山的,但神山實在太熱門了,訂不到山上的住宿,所以只得作罷。然後因為同事、妹妹等都以自助方式去過吳哥窟,剛好旅行社又有機加酒的自由行特惠,所以就帶母親來看看這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吳哥窟。

不過說實話,此次機加酒特惠(搭配吳哥航空-唯一台灣直飛暹粒的航空公司)有好有壞,好的是不必轉機,省掉一些麻煩,但比較不好的是必須配合團進團出,所以行程不能更改,也不可能待久一點,不然個人覺得應該待久一點,因為吳哥窟是要慢慢品味的,要慢慢的欣賞那建築的宏大,要慢慢的欣賞那深雕的精緻,要慢慢的體會當地人對宗教的虔誠,要慢慢的體會當地人生活的悠閒,5天真的太趕了一點。如果可以,我真希望這次是轉機來的,這樣就能多待1~2天了。

但不論如何,吳哥窟真的值得來走一走,尤其特別適合自助,才能在悠閒的步調中體會吳哥的興味,我想這次的遺憾,我會再找時間來補的。

附上這次初略的行程:

Day 1
中正國際機場搭吳哥航空(實際是遠東航空的飛機與機員)
抵達暹粒國際機場
洞里薩湖遊湖
宿 吳哥之星旅館(3星,機加酒行程所含)

Day 2
小吳哥等日出(沒有等到),加上逛小吳哥
大吳哥 (即皇城區的古蹟)
小圈行程 (Small tour)

Day 3
班蒂斯雷
卡巴斯賓山
大圈行程 (Grand tour)
改宿BeQuest (GH)

Day 4
羅洛斯遺址區
喀拉凡寺
小吳哥
巴肯山

Day 5
西美朋
Aku遺跡
搭機返國



151

(圖片說明:暹粒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