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閏四月,端午節來得比較慢,但早早的,我就磨著母親要包粽子,因為粄粽在外面不容易買到,而且自己包的比較安心。不過,既然是我要求母親包粽子,就不能光吃而已,也要動手幫忙。
包粽子的時間說好了在端節前一個週末。為此,在週間,媽媽已經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包括餡料-蘿蔔乾炒蝦米、栗子紅燒肉、滷香菇和竹擇,特別是竹籜(不是竹葉)的準備是最累的部份,需要一張一張洗淨,這部份我還是沒有幫到忙。而糯米粉部份,因為家裡目前沒有適合的揉製器具,加上媽媽不想太累,這個部份是請附近的商店磨的米漿,再幫忙和的,這次買了六斤。把所有材料排好,我們準備包粽子了。
先把糯米分成適合份量的小塊,這看起來很簡單,交給我了。不過看起來簡單,我也覺得我分得都是差不多大小,但實際上還是大大小小的,還好是自個吃的,不是要賣的;我們還開玩笑,下次要像鼎泰豐,準備一個小秤,管控每個糯米塊的重量。
接著把糯米塊壓成扁平狀,內厚外圍薄,就可以放入餡料了,但可不要太貪心,放太多的餡料,以免等會包不起來。
然後就可以把糯米收口,將餡料包起來,形成一個大圓球。記得圓球外要抺一點油。
接著就是把這個圓球用竹籜包起來。之前我一直以為包好還沒放進竹籜的粄粽就是粽子形狀,今天我才知道還是這個時候是球形,在蒸的時後,糯米有流動性,會填滿竹籜內的空間才成為粽子形。也因為要讓粄粽在蒸的時候有空間伸展,所以不能綁太緊,不然空間不夠,糯米就會從隙縫鑽出來,賣相就不好了。
因為家裡的蒸籠不夠大,所以包好第一串,就要先拿去蒸了。
包好第二串,第一串也蒸好了。因為餡料本來就是熟的,而糯米經磨成漿後,也非常容易熟。聞著粽香,立刻來一顆吧!
第一次包粽子,覺得還滿有趣的,不過也許是因為最累的洗竹籜我沒有參與。但其實對照後來國中教育不管男女都要學家政和工藝,我倒是羨慕後來的學生,不像我們那時,男生只能學工藝而已,我的心情也許就像最近看的一本書的標題: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其實,大家都想做菜」
最後希望大家端節都有好吃的粽子,但不要吃太多啊!
同場加映:應媽媽的要求,加映孵綠豆芽的成果,和她的下午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