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8, 2007

"家離水邊那麼近"

提到河流、池塘、海洋,不知道其他人的印象會是什麼?

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提到河流,我會想到小學時候社區旁邊的新街溪,雖然已經不是很乾淨,但還是有人在洗衣服,還記得有一次我也把我的髒衣服拿去洗;我會想到第一次(也是目前僅有的一次)溯溪活動的內洞溪;我會想到清澈的桶后溪,讓我在晚上看到很多亮亮的蝦眼。提到池塘,我會想到新屋老家現在已被填平的那口池塘;我會想到龍潭那口台灣萍蓬草的原生池塘;我會想到搭飛機時,看到桃園縣的土地上,嵌著很多閃亮的鏡子。提到海洋,我會想到小時候常去的永安濱海公園,那踩浪的單純快樂;我會想到搖搖晃晃的金快輪與軍艦,載我去金門,又載我回台灣;我會想到外傘頂洲月光下的海是多綺麗;我會想到……

雖然關於水,我能想到不少美麗的影像,但仔細再想,現在的生活好像離水有點遙遠,就像開車從高速公路到台北,在意的是快點到達,對於經過的淡水河一點感覺都沒有。也許,現在比較關心的水是石門水庫的水,關心濁度會不會飆高,會不會停水等。水,不管是河流、池塘或海洋,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雖然可能其實他離我們是這麼的近。而吳明益的新書-「家離水邊那麼近」,就在提醒我們水其實離我們很近,而且和我們的生活還是習習相關的,借用書中的形容,人的生活中,水氣氤氳。

在書中的第一部份中,作者描寫了他與數條花蓮河川的交往,讓我知道「河流不只會流出水,還會流出經濟、文化、藝術與記憶」,可是,對於這一代的我(們),這些流出的經濟、文化等種種,已漸漸被遺忘,就如失去原名的吉安溪,誰還知道當初的七腳川事件呢?不僅遺忘,尤有甚者,殺雞取卵式的利用慢慢的讓河流益形虛弱,「溪水的虛弱同時意謂溪中生命的虛弱」。讀到這裡,我突然想到「神隱少女」中那條失去了家,也忘記本名的那位河神(龍),應該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犧牲者吧!

第二部份中,則記錄作者獨自在花蓮海岸的行腳與其感想。透過作者的描述,我隱約看到了蘇花古道修建的辛苦,我彷彿看到了阿美族與阿里卡該的作戰,而大海的聲音也好像在我耳朵中迴響。但更令我心動的是,我也好想像作者來一趟東海岸的健行之旅,這不同年輕時參加的救國團花東健行隊,這是一個人去體會海,去體會海的無限,「一條河岸線是一個碎形,一條湖岸線是一個碎形,一條海岸線也是一個碎形。碎形有涯而無涯」,趁著無涯的海岸還沒被破壞的太嚴重,好好的走一趟。

第三部份則是作者任教的學校中,一口廢棄(或遺忘)的人工池塘的發展史。在她的發展中,大自然的生命力油然而生,到最後,這口池塘反而變成學校最自然的一個角落。這個過程,十分有趣,也許也是一個很好的示範,示範我們應該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看完這本書,我突然又想另一本我很喜歡的小說中的一段話:

「有人說,你不可能找到一條河真正的源頭,
 也有人説,河沒有真正的盡頭,它只是延伸進入了海洋;
 當你確實看見一條河,那是它最不快樂的局部,因為一段河床拘束了它,匯集了它,也顯現出了它。」(朱少麟,地底三萬呎)

以這個標準,台灣許多被人工化水泥河床或河堤限制的河流,恐怕是不快樂吧!也許我曾經洗衣服的新街溪就是這麼想的吧!

星期日, 11月 11, 2007

化石秘境之旅 之一 – 化石在那呢

化石,我的印象中,感覺很遙遠,好像只活在書本上,只活在博物館中,化石對我來說似乎只是課本上的種種名詞,壓根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真實的接觸/挖掘化石。

懷著興奮的心情,隨著老師來到化石秘境-四溝溪谷。說是秘境,一點都不誇張,這個地方真的很隱秘,要不是老師的帶領,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來這裡。

在老師的解說之後,大伙散開,開始沿溪找尋化石的踪跡。我承認,對於化石秘境與化石搜尋,並沒有充份的了解,所以我是懷著一種錯誤的、浪漫的期望,以為秘境應該充滿了化石,以為此行中化石應該很好找,但全然不是這麼一回。找化石需要好眼力,找化石需要好耐心,找化石需要好體力,找化石需要天時配合(據說下大雨後的秘境,化石比較多),找化石需要一點好運氣,真的,這些缺一不可。比如說運氣吧,撿到鹿角化石的先生,你運氣真的太好了吧,好到令人嫉妒,明明大家都有經過那裡,但就真的只有他看到,看來化石也會挑主人的。沒有好運氣,那就培養自己的眼力,體力,耐力吧!就像老師真的很厲害(不愧是教主啊!)當大伙只知道低頭找溪中或溪旁的石頭,眼尖的老師卻能發現旁邊山壁上“高處”的化石,而且只有露出一點點喔!

惠伶老師的眼力也很不錯,慧眼搜尋到一顆很大的石塊,且經老師鑑定後,確定這塊巨石有非常多的化石。不過這塊巨石太大,太重又很硬,很難當下處理完,弄很我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先把它先分為一大一小的兩塊石頭。小的那一塊,應觀眾要求,再度把它摔裂,結果不但露出裡面的貝類化石,而且貝殼中的空間還含著黃水晶,真是美極啦!至於另外一塊,大的石頭,實在捨不得,所以沒有運氣、沒有眼力的我只得發揮蠻力,把它搬回家再慢慢處理啦!而且因為它實在太重了,所以為了快點回家,生平第一次坐高鐵。目前,還沒有處理好,所以沒辦法show給大家看,希望能早日完成,再給大家看囉!

 231

(圖片說明:左上四溝溪化石秘境入口旁的民宅,對聯很趣;右上,露出來的貝殼化石大概比我手掌一半還小,這真的要眼力和經驗;下面就是惠伶老師發現巨石中分出來小的那一塊,貝殼化石中含有美麗的黃水晶)

最後讓大家一再看看老師的功力。在核三廠出海口附近,有一片土牆,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由蓋核三廠時所挖出的廢土所堆積而成的,裡面的化石也不少(其實墾丁的地層中本來就不少化石,即便蓋海生館所挖出的廢土也有不少的化石,但已被撿的差不多了)。而老師僅憑露出來的那麼一小塊面積,就能發現化石的存在,此種功力,我們真是差的遠了。

 232

(圖片說明:請照1、2、3、4、5、6的順序看囉!不過露出這麼少,又在一片混覓的背景中,老師是怎麼發現的,佩服得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