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16, 2008

台南民間信仰之旅 鄭成功的足跡

曾經趁三峽大壩還沒建成,走了一趟長江三峽,三峽的壯觀與大江的寬廣,著實讓我驚艷,但更讓我吃驚的是,三國時代對長江沿岸的影響。許多古蹟,許多習俗,都有著三國的影子。即便三國志有著居功厥偉的推波助瀾,處處可見的三國遺風仍是令人驚訝。

而在台灣,也有一個朝代有其不可抺滅的影響力,那就是明鄭時代,但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國姓爺鄭成功。他的影響,不僅出現在地名,不僅出現在傳說,不僅出現在信仰,甚至在早年還被政府借來做為鼓勵人民節氣的象徵。

一般台灣人對於鄭成功,幾乎都會認為他為了保存反清復明的一塊基地,因而來台灣趕跑了荷蘭人,解救了當時的台灣人,開始了台灣大規模的開墾。此等認知,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吧!甚至在國際成棒比賽中對上荷蘭時,還得被請出來為台灣健兒加油。故然,台灣的大規模開墾與趕走荷蘭人的確是鄭成功的功蹟,但他的本意真的是要建設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嗎?細就當時鄭成功的情況,屯兵在廈門,等待反擊清廷。不過「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要養活龐大的軍隊,光靠廈門的生產是不夠的。而清廷為了斷其後勤,強制山東半島到雷州半島間的海岸近岸三十華里不許住人,因為少了這些後勤,台灣成為他不得以的選擇,不然以當時的航海技術,隔著險惡的黑水溝,應該是不利於反清復明吧。這也是為什麼鄭成功到了台灣,要趕快讓各部隊到各地屯墾,才能養活軍隊啊。不然會什麼在與荷蘭對峙時,鄭成功身邊的軍隊很少,還一度擔心荷蘭來援的船隊,要不是老天幫忙,否則歷史就改寫了。

但不管事實如何,台灣人對於鄭成功的喜愛出現在各處。就鄭成功從來沒到過北部,竟然也會有跟他相關的傳說,而有了鶯歌、劍潭的地名。而此次造訪的第一站,水牛將軍廟竟也跟鄭成功扯上關係,據說此牛是由鄭成功命部將由唐山運過來的呢!

 080615-10


(圖片解說:水牛將軍是全台唯拜牛的廟,但牛即便成了神,仍然是獸,所以旁邊有照料牧童,如上圖;而從左下圖可看到祭品,有地上兩個水桶,一桶裝水,一桶牧草,而供桌上盤白白的是地瓜簽,都是水牛愛吃的;而右下則為廟的由來)

不過即便全台都熟悉鄭成功,都把鄭成功神化了,但鄭成功的屍骨在哪呢?在清朝時代,為了怕前朝遺孽以此號召人心,而將其遷葬回福建南安,所以鄭成功的墓已不在台灣了。本來地方人士只知墓應該在洲仔尾一帶,但確切位置始終不知。直到民國六十六年,經過成功大學歷史系及地方人士的努力之下,實地挖掘出了鄭成功墓址的殘蹟,台南縣政府並在挖掘處,立了一個鄭成功墓址紀念碑。不過因發掘的有點晚了,附近都已是住家了,所以也只能立這麼一座碑。碑孤伶伶立在那,沒什麼人來看它,正說著台灣人愛拜廟,少看歷史的習慣。

 080615-06


(圖片說明:鄭成功墓址紀念碑,只是墓址,不是真正的墓)

雖然墓址紀念碑沒什麼人來看,但愛拜廟的台灣人也為鄭成功蓋了一座廟-位於鹿耳門的鎮門宮。廟的外型不像一般台灣廟宇,反而帶有點日式風格,難道是因為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人血統嗎?但更有趣的是廟的門神「胡貌梵相」,根據廟方的說法,這是因為「荷蘭人既為鄭成功打敗,就由他們來服侍延平郡王」,其中一對更是等別,不但打赤腳,同上還分別有蝦子和螃蟹形狀的帽子,據老師說,這代表是蝦兵蟹將來幫忙鄭成功,而廟裡也一對塑像是類似的打扮:外國人的面貌,頭戴蝦子或螃蟹帽,赤腳。不僅如此,廟裡還供奉了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還有一對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大家都笑說,行程的第一站應該排這裡,來拜一下雨師,也許就不會一直下雨了。

其實鄭成功在台灣的足蹟還很多,但並不是這次的重點,希望老師下次能帶我們尋找鄭成功的足跡囉!

 080615-08


(圖片說明:左上就是那一對門神,注意他們的頭飾及赤腳;右上是另一對門神,雖然是中國服飾,但卻有外國人的臉孔;下面一對就是廟裡的塑像)

 080615-07


(圖片說明:廟中的鄭成功神像,溫文儒雅,盡顯儒將風采。不過,其中蓄鬚竟也引發爭論。在我們眼中蓄不蓄鬚沒什麼大不了,但以前的人重孝(百日)披頭散髮,不整遺容,但過了百日直至三年的服喪期滿是不可以蓄鬚的,如果蓄鬚則是不孝或不認父母。但現在的人可能對此都沒有感覺吧!)

 080615-09


(圖片說明:上兩圖為所祭拜的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下兩圖則為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應該算得上古董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