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使用,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成長,但對於現代人而言,火的使用非常容易,瓦斯爐開關一開,火就來了,我們已經遺忘火的由來從來不是這麼容易的,沒看到現在到野外或山上的人(原住民除外)大部份都是使用爐頭及瓦斯罐。所以我們也很難想像,現在的台灣社會還有一個聚落的洗澡水是要用燒的,而且不是用瓦斯燒,是要用柴火燒喔!德文部落就是這樣的一個部落,所以不同於都市父母不準小孩接近火(瓦斯爐),這裡的小孩可是要會幫忙顧火的,大一點的還要會幫忙升火,據包大哥說,部落裡的競賽甚至還包括升火比賽。所以在看ina為我們煮湯時,三兩下就把火升起,真是讓我這個都市俗佩服不已。
其實不只升火,有火之後,如何使用、如何控制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有一次到北埔奉工,工作的第二階段是要把野草燒掉,需要控制火在某些區域,又不能讓火熄滅,而且要算好時間,到快收工的時候火要漸漸熄滅,而不能還是熊熊大火,在在都需要技巧與經驗,愚笨的我不但很難讓火保持一定的旺,又在快收工還意外地讓火又旺起來,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而德文部落,我們見到了部落裡特殊用火方式,而包大哥用這種方式為我們烤玉米及地瓜。首先找好一塊地,並挖出一個坑,坑的大小看要烤的食物量而定,這次我們的人不少,所以這個坑還滿大的。然後在坑中架上柴火,並升火使起燃燒,柴火量的控制也是要技術的,擺太少達不到效果,擺太多浪費時間及柴火。在柴火燃燒的同時,在柴火上放置石頭,而此地盛產的頁岩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只見有經驗的VuVu三兩下就敲出好幾片石頭。接著就是等石頭的溫度到達我們需要的溫度了。
在等待過程中,我們可沒閒著,要去採集等一要用來覆蓋的各式植物,包括龍眼葉、血桐葉等,據部落裡的規矩,有一種葉子(sorry,我忘了名字)是必用的,可是現在季節不配合,所以…。採完葉子,石頭的溫度也差不多了,先將石頭移到旁邊,把最後一些還在燃燒的柴火移除,將地瓜、玉米丟入坑中,再將石頭蓋於其上,這個時候覺得頁岩真好用。蓋好石頭,接著就把剛才採集的樹葉蓋上去,先蓋小的,如龍眼樹葉,弄蓋大的,如血桐葉,而注意不要帶太大的樹枝,以免又燒起來了。最後再樹葉上覆土,覆土後還要做出一些洞讓水氣能出來,也是讓食物香氣能出來,才好判斷食物是否熟了。
據包大哥說,這種方式烤食物部落裡很喜歡用,比如說去田裡做事,先弄一個這樣烤食物的坑,等做完事回來,食物剛好也熟了。甚至到山裡打獵,睡前也會弄一個這坑,晚上就可睡在上面,非常溫暖,而隔天一早起來又有食物立刻可吃。
等待的過程有點難熬,不時飄來的地瓜香氣更讓人心癢難搔。不過等待是值得的,這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烤地瓜,地瓜本身的香甜完完全全地散發出來,更帶著一股龍眼葉的清香,真是絕品。要不是晚餐還有其他好料的,我真捨不得那些地瓜,我可以只吃那些地瓜當晚餐的,就算是現在,想到那些地瓜,我還是一直在流口水。
(圖片說明:左上,挖坑並上柴火;右上,起火並於柴上放置石頭;左中,VuVu俐落地劈石頭;右中,火越來越大了;下方,差不多囉,VuVu把石頭移開)
(圖片說明:左上,趕快放入地瓜和玉米;右上,再把石頭放回去;左中,蓋上葉子,最上面的大葉子就是血桐;右中,開始覆土;左下,覆土的差不多了;右下,大功告成,有冒煙的地方就是刻意留的洞)
部落裡的特殊用火不只在烤地瓜,還有在烘芋頭時。對於部落,芋頭收成後會先烘乾,如此才能保存的久,甚至還能磨成粉。本來這次老師也想安排烘芋頭的,但烘芋頭要到部落的入口,有點距離,所以只得做罷。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烘芋頭所使用的爐(或竈?),形狀很特別,整個像蛇窯一樣像上展開,高度漸增,下方是放置柴火的地方。和蛇窯不同的是,上方開口,架上梯形的木籃,其上可以放置要烘的芋頭(地瓜亦可)。藉著下方爐內的火,就可以將芋頭烘乾。
看了這些用火方式,真的覺的自己離火有些遙遠。
但不只地瓜的香甜與芋頭的保存需要火來完成,此次旅程的主角-咖啡,也需要火來成就其香醇。如果沒有火的萃煉,咖啡可能只是一種提神醒腦的植物,而無法以其香醇魅惑世人幾個世紀。這次就讓我們這些都市俗來試試看如何成就咖啡的香醇吧!
在包大哥的帶領下,大隊人馬先去採咖啡豆,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只採收部落周邊的咖啡豆,採集時要注意,要採深紅色的咖啡豆,鮮紅色還不夠熟喔。所採集的咖啡豆,接著以杵臼將其搗至外面的漿果碎裂,因為我們要的只是漿果內部的種子。然後水洗,水洗至將所有的漿果洗掉,只留種子,再泡上一天。然後把種子曬乾,再用杵臼(杵臼又上場了,它真是部落裡好用的工具)將種子的外皮去除,接下來還得人工選豆。
選好的豆,就得經過火的萃煉了。炒豆也是一門工夫,要不斷的翻炒,不可有須臾的停留,否則豆子就要燒焦了。而且要隨時控制火候,要留意氣味,注意是否有咖啡的香氣出來,要仔細聆聽,要聽咖啡豆翻炒過程傳出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爆豆聲。有下場試炒的都知到,炒豆真的很累,真的是得小心翼翼、兢兢業業,才能換來你我手中那一杯的芳香。雖然我們都很期待我們大家炒豆的結果,但包大哥先幫我們試喝了,真的還滿澀的,所以一半是用他炒的豆子,所以隔天早上的咖啡才會好喝啊!
(圖片說明:上方兩張就是咖啡豆,可不要採錯了;左中,採下的咖啡豆,開始用杵臼來搗;右中,搗到漿果與種子分離;左下,清洗,把漿果洗掉,只留下種子;右下,清洗完成要再揉搓,把外層黏液搓掉)
(圖片說明:左上,洗好的咖啡豆,曬乾就是這樣;右上,杵臼再度出動,要把外皮去除;左中,看到了沒,就是這樣,外皮都脫落了;右中,再用揚篩方式去除大多數的外皮;左下,被去除的外皮;右下,接著就是豆子的撿選,趙媽和淑奶老師撿的很認真)
滿滿的用火經驗,滿滿的咖啡香,難忘的德文部落,藏在三地門山區的快樂鄉,我一定要再來,如果有人要來的話,能不能叫我一聲呢?只要有空我一定奉陪。
ps.: 和大家分享在部落學到的咖啡南瓜湯,我今天晚上在家可是又喝到這個湯呢。做法很簡單,先將排骨(或雞肉)川燙後,再把排骨(或雞肉)煮湯,再把南瓜和咖啡豆放入,煮開即可,真的是一道又香又好吃的湯。訣竅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才夠香喔,哈哈。另外,不需故意處理咖啡豆,以為這樣香味比較快出來,這樣反而會容易有苦味。反正,記住要夠香就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啦,老師有在教,學生要聽話喔!
星期五, 9月 26, 200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