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20, 2010

100220 艋舺 – 輕狂少年

該要怎麼說艋舺這部國片呢?創下近年來在春節檔上檔的國片,也有了不錯的票房,艋舺卻有著兩極的評價。最被批評的是片中髒話連連,而且會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不能否認,有許多青少年看電影,只看到他覺的熱血、有趣的地方,對於片尾各人父母的焦急或主角的反思及悲劇下場是視而不見的,所以難免會有所嚮往,但這不是艋舺所特有的,香港黑幫片或美國黑幫片也是如此,只是艋舺挾著在地化的劇情,影響力更大。


不過對於這些教育團體或父母的批評,我倒是很想問一句,如果你的小孩像劇中的蚊子一樣被別人欺負,你會怎麼辦?找民代、告學校、或是轉學?又如果你的小孩像劇中的蚊子說這是他難得交到的朋友,你會怎麼辦?限制他的交友嗎?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能好好回答的話,又如何期待孩子能不受朋友或環境的影響呢?千萬不要簡化到怪罪到一部電影,怪罪他人容易,檢討自己很難。而且,如果認真說來,現今媒體對於青少年價值觀的扭曲,那才叫厲害呢!

說這些可能太過嚴肅,還是回歸到我自己的感想吧!對於我自己而言,最強烈的是對於那個年代的回想,因為片中設定的年代剛好是我國中末期。聽到空中補給的歌,我會想到那個時候,放學後在唱片行前等車,最常聽的就是空中補給。看到片中的妓女戶,我會想到曾經有同學說某位同學去那裡的經驗。看到他們爬牆翹課,我們想到我高中一年級教室旁的圍牆就是學長們最常爬的地方。看到放學堵人或屋頂打人那一幕,我會想到大學同學說的,高中時他也曾在屋頂和學校另一幫”談判”,雖然和他同一所高中的我不曾經歷那些事,但也不難想像。加上那個時候男生最喜歡的名流、DT等,讓我不時會想,那個時候的我在做什麼呢?

回想那只知道唸書、有點無趣的學生時代,我不禁想和蚊子問出類似的話:每天一直這樣唸書、準備考試,到底有什麼意義?未來又不一定用得到?我想,做人父母可能也得想想這問題,因為你總不能回:意義是啥小,我只知道義氣吧!

其實我被引發的回想,正源自本片是導演紐承澤對於那段時光的追憶,甚至在廟口的看板還放上了不在當時上演的”小畢的故事”的廣告,正是回想他的那一段青春時光,以及那部片帶給他的影響。所以不要太再意黑幫的情節,不然有那個黑道在分地盤時,會找毛頭小伙子(和尚)來接,不怕老傢伙不服嗎?還是好好回憶或觀賞那個時代的氛圍,看看輕狂少年如何揮霍青春而走向不歸路,這樣就夠了。

1 則留言:

HuiYing 提到...

我也去看了,不過讓人比較感觸的是在取後一幕,常和尚和蚊子二敗俱傷時,鏡頭帶到他們的親朋好友,好像是提醒,人的價值並非只有在自己身上看到,在別人身上或許更顥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