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20, 2012

心態、觀念不改,制度再怎麼改都沒有用?


最近,建中的學生抗議十二年國教的貿然施行,可惜在某些媒體的惡搞下,這個抗議被塑造成,建中的學生不願放棄所擁有的教育資源,也就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是不知民間疾苦的「菁英」。但真的是這樣嗎?建中學生真的享有比較多的資源嗎?其實在網路上搜尋一下,你就會知道實情不是這樣的,可以看看下兩篇網誌就知道了。而就我自己的認知,高中以下的部份,明星國高中真的未必擁有較多的資源,只有到了大學,前幾名的國立大學就真的資源豐富了。

不過撇開建中是否享有過多資源,十二年國教到底值不值得呢?要回答這問題,就先問問十二年國教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網路上找到的資料顯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為了提升國民素質,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縮小教育落差,紓緩升學壓力,中華民國教育部希望仿照外國,將義務教育由9年延長至12年。」看起來很美好,但我卻悲觀的認為,這絕對不會成功,而且會越改越爛。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看看每到招生季的教育版學校招生廣告,或是大考/基測/學測完後的新聞就知道了。這些招生廣告和以前的一樣強調有多少人上台大或國立大學,新聞也還是喜歡看那些高中有多少人上台大,甚至評斷社區高中辦學有沒有成功也是看上台大或國立大學的人數。試問這麼單一的判斷方式,要如何成就特色辦學?

如果思維或觀念和以前一樣的狹隘,認為只有讀好書、上好大學才會有好將來,那明星高中不會消失,沒有了建北,只是造就了新一代的明星高中;那升學壓力永遠存在,因為雖然大學招生人數幾近可以消化所有高中生,但畢竟所謂的好大學、國立大學的人數還是有限,僧多粥少下,壓力只會比以前大,難道未來大學也要變成國教?


上面的網誌說的也不錯,點出了中等學生的困境。其實我現在就覺得中間那群人特別可憐了。特別是家境中等的都市學生,拚資源拚不過有錢人,要補助又不合資格,那到底要怎麼辦呢?難道這是另一種M型化嗎?

因此,除非我們的社會及廣大的家長能看破「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清學歷只是一張紙,我始終會認為教改只會越改越糟。

其實,需要改變的觀念不只這一項,比如說對於民主、政治的思維也是一樣,但這裡不多說了。但從我自身的經驗得知,要改變思維/觀念有如登天,我還真的改不掉有些惡習或錯誤認知,可說是「狗改不了吃屎」;所以,除非有非常大的變動(不管對個人或社會),但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1 則留言:

meanlady 提到...

我很認同你說自己的的“狗改不了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