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16, 2014

華語歌中的經典 - 天涯歌女

細數華語流行歌曲中的經典,個人以為,天涯歌女絕對可以排在前十名。受歡迎的程度,各個世代都有人翻唱,真可謂傳唱不已。古典音樂中,很喜歡比較各版本對於名曲的詮釋,今日東施效顰一翻,想比較各個版本的天涯歌女。


首先當然是來聽原唱,一代歌后-周璇的歌聲。這首是周璇在1937年電影《馬路天使》演唱的主題歌之一,隨即周璇以此曲紅遍天下。周璇當時僅17歲,且配合電影場景,出現過兩次:第次是以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口吻來詮釋這首歌,重點表現是第一段,小女孩對於愛情的期待,後面兩段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小女孩對於這些是沒感覺的,甚至是我覺得還有點童音的感覺;第二次則是男女主角分別後的見面,唱出女主角對於男主角負心的控訴。


原始的版本,一代歌后周璇

周璇的表現,主要在第二次,可說是如泣如訴。但在那個時代的版本,李香蘭白光的版本,也值得一聽。不過,流行歌曲畢竟是跟著時代的,所以每個時代有其喜愛的唱法以及編曲型式,那個時代的唱法,現代聽來總有吊著嗓子在唱歌的感覺,不太自然,因此會喜愛的人應該不多,像是我媽媽就不太欣當賞周璇的歌聲。


回過頭來看看天涯歌女的詞與曲:
天涯呀海角 覓呀覓知音
小妹妹唱歌郎奏琴 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噯呀噯呀 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

家山呀北望 淚呀淚霑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噯呀噯呀 郎呀患難之交恩愛深

人生呀誰不 惜啊惜青春
小妹妹似線 郎似針 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噯呀噯呀 郎呀穿在一起不離分


有人評田漢的詞評得真好:非常白話,卻帶著濃厚的詩意。而要能表現這詩意,個人認為,要不演唱者在三段的情緒要有明顯的差異,要不就像周璇在電影中第二次的演譯,才能真正表現詞的意境。

至於曲,則是由賀綠汀收集蘇州民謠所改編的,所以曲風為小調風格,甚至是偏蘇州彈評的風格。了解以上,後世版本的方向就定了十之八九,多是小調唱法、編曲來進行的。


聽聽台灣早期歌星紫薇的演譯,就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表現,情感的發揮也還不錯。

至於現在還很多人懷念的鄧麗君以及鳳飛飛,雖然很多人留言好聽,但平心而論,她們兩位唱這首歌的年紀還太早了,無法發揮詞中情感,加上編曲個人認為不太到味的(雖然鳳飛飛有試著改變),其實不是很好聽。但我相信,以兩位唱將的本領,如果在後期演譯這首歌,應該會相當不錯,只是我找不到那個版本了。


至於其他版本,也少有脫離小調表現方式,甚至大多是擅長小調的歌手來演譯,包括台灣蔡幸娟費玉清,或是大陸的張燕劉紫玲龔玥宋祖英等,大柢都脫不開這個範圍,但很可惜,我覺得都沒有把詞意表現的很好,特別二、三段的感覺,像張燕,聲音很好聽,但也就僅只於此了,而宋祖英,技巧很好,但這不是藝術歌曲啊!


提到藝術歌曲,朱哲琴的版本的值得一聽,特別是編曲,由民樂樂團伴奏,雖然不見得在情感表達上是最好的,但能讓人領略民樂的音樂之美,可說是"哀而不傷"。


提到天涯歌女,不能不提最有戲的版本,電影"色戒"中,王佳芝為易先生的演唱 (可以直接跳到4分42秒),不但將這首歌的精華完全表達出,更藉這首歌完美點出兩人感情的轉折。


除了原版,我最推崇的是蔡琴的版本:蔡琴不像其他版本,以輕柔聲音取勝,反而以她絲絨般的聲音,娓娓道來這當中的情感,表現和周璇的第二次可說不相上下;另外編曲很聰明的捨棄小調式編曲,反而以乾淨的鋼琴來襯托蔡琴聲音的質感,真的是高。蔡琴真是台灣流行樂界的國寶。


再聽了這麼多版本之後,我們來看看詞曲作者的故事。台灣有些標註作詞:吳村,作曲:黎錦光,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是不是在當時不能標大陸人的名字,以免有為匪宣傳的嫌疑呢?真正的作曲者是賀綠汀,作詞者是田漢。

賀綠汀,可以說是為中國的民謠音樂採集、創造與音樂教育付出許多,而在在中國音樂史上,賀綠汀曾創造了不少第一:為中國第一部音樂片《都市風光》配樂;寫下第一首詠敘性的獨唱歌曲《嘉陵江上》……在這些榮譽背後,是賀綠汀在中國專業音樂創作民族化上的努力與付出。之後又為上海音樂學院頁獻了他大半生的心力。

不過,賀綠汀有其知識分子的風骨,對於不對的事加以反駁,護衛他熱愛的音樂,因此批評江青手下姚文元的錯誤文章,從而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打為反動派,狠狠的被批鬥,甚至是用電視轉播批鬥過程,連親生的3個女兒都被迫與他劃清,但3個女兒都不肯,於是也被批鬥,次女受不了而自殺了。(請參見:"文革期間的賀綠汀)

後來,終於撐到文化大革命結束,賀綠汀被放出來了,也恢復了他的名聲,上海音樂院甚至有賀綠汀廳,但失去次女的痛卻是怎樣也彌補不了了。

但比起田漢,賀綠汀又算好的,至少他在生前就回復了他的名聲。

田漢可說是中國劇作的先驅者之一,創作了不少劇作,也寫了不少的歌詞,大陸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他的作品。但在文革時,他也被關押進行批鬥,甚至是被抓到戲台批鬥,「我一輩子搞戲,視戲劇藝術為生命一部份,如今竟在戲臺上受辱!」想想真是諷刺。在那時,大陸國歌甚至換成其他歌曲。由於田漢身體不好,有糖尿病,又有腎病和心臟病,在得不到醫治下,又不斷被批鬥,他終於撐不下去而死在獄中。死後八年,田漢終被平反,大陸也恢復採用"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但這一切又有何用呢?


看到兩位創作者的悲涼,我不禁要想,對於他們的留傳後世的作品以及死後的名聲,他們是否願意以平平淡淡但平平安安的人生來交換呢?孰重孰輕,只有天知道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