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0月 24, 2009

倒一杯酒 來甲汝照顧

課堂上,老師說著常民生活中的四時八節,其中提到了八節中的立冬。想到立冬,第一個想到的只有冬令進補,沒辦法,就是愛吃。但在老師的解說中,了解到冬令進補並不是只有補身體以過冬的概念,還有著背後感恩的概念。

老師說到:「為家庭,為妻女默默辛勞一整年的男主人,每一年,只在入冬之後,農事才有可能暫告一段落,適時又獲得家人「補冬」的慰勞,當然會認為是莫大的奬賞,尤其是來自最親近之人的鼓勵,更顯得溫暖又窩心。」在農業社會中,沒有所謂現在的神農獎等比賽,成就感就只能來自於家人,在立冬呈上一般日子吃不到的補品,不僅慰勞你一年的辛苦,也感謝你為這家庭的付出。當然,最後也還是全家大小一起補,闔家快樂。

從這個角度來看,立冬其實是充滿了感恩意味的。聽到這裡,我心中浮現我很喜歡的一首歌,潘麗麗的「倒一杯酒來甲汝照顧」,歌詞是這樣的:
白雪一蕊若花飄墜落 輕輕結踮汝的褲
為阮操勞不知苦 逐工迎接風佮雨

咱厝踮佇天地的門戶 時間若貓陌山路
冬天過了雪入土 青春淋雨想當初


雨水踏著立春的腳步聲聲滴落阮心湖
燒酒囥佇小烘爐 芳味飛駕滿山路

倒一杯酒來甲汝照顧 滲著雪水滲著雨
滲著苦楚林落肚 果樹爆芽天拄黑
隨著歌詞,妻子倒酒給忙完一天農事的丈夫,暖暖他身與心,雖然再怎麼苦,兩人在一起,總是有希望的。這樣的意境,令人欣賞。

ps. 潘麗麗的這張唱片「畫眉」,以典雅含蓄的詞語,描寫滿滿的夫妻、母女之情,我個人認為實在是潘麗麗唱片中最好的一張,可惜的是再出過「往事如影」後,潘麗麗就不再出唱片了。更可惜的是,驚傳潘麗麗因老公偷腥而離婚,歌曲中的夫妻情不再,著實令人唏噓。

星期三, 10月 21, 2009

091017 大安溪之旅 (1) - 澤民樹王公

來到后里,千萬不要只去月眉糖廠,去了月眉糖廠,一定要順道去看看澤民樹王公。

 536

(圖片說明:這些都是在澤民樹王公所拍攝的,而澤民兩字是李登輝當總統時所題的)

說起台灣民間信仰中,對於石頭公(石頭媽)或樹王公的祭拜,之前我自己是覺的有點不可思議的,不過即便如此,每當跟著母親去土地公廟拜拜時,還是會一起拜旁邊的石頭公。但之前經過老師的解說,了解了其背景,才知道這當中包含多少無助父母的心意,讓人感動,就算不相信石頭公或樹王公,我是覺得就當對父母的道謝,也是不錯的。

先說石頭公(或石頭媽),在早期,石頭的意象是堅硬的,是長壽的,所以在醫藥還不是這麼發達的時候,那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像石頭一樣的堅硬,能抵擋一切不好的東西,平平安安長大。特別是嬰兒時期,頭骨還未長全,頭頂的囪門還很柔軟,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渡過這段危險時期呢?所謂「頭殼硬硬,好育飼」,成了每個父母的最大心願,而在他們心目中有什麼東西能硬過石頭呢?所以祭拜石頭公自然是一種反射心願的祈求,而不管是滿月或剃胎髮時,送給小孩的吉祥物中有石頭也是類似的心願。不僅如此,在某些地方,還會將小孩給石頭公(媽)做契子,也就是認石頭公(媽)做義父(母),希望石頭公(媽)能保佑小孩能平平安安長大。其中有些地方的儀式很有趣,是帶小朋友的衣服去跟石頭公(媽)來換衣。

其實,拜石頭公(媽)是給替小孩子著急的父母一個心靈上的慰藉。不要說早期,就算現在,剛作爸爸或媽媽的人,面對小孩狀況的未知,也是非常的焦慮。那沒有發達醫藥幫助的前人,自然會想找個釋放壓力的對象。

特別在早期農業社會,早期男女分工嚴明,照顧小孩大多是媽媽的責任,可沒有婆婆或自己的媽媽來幫忙帶。在此狀況下,不但要忙日常的事,還要照顧小孩,壓力之大,不是當媽媽的,很難想像。那個時期,石頭公(媽)不知撫平多少焦慮不安的母親。因為石頭公(媽)神格不高,所以媽媽們很容易將其視為自己的親近的長輩,在拜拜時訴說自己的委屈、願望等,自然而然讓緊繃的精神放鬆。還有最後一招,如果小孩真的不幸怎麼了,至少可以說,我都讓石頭公(媽)成為他的義父(母)了,連石頭公(媽)都罩不住了,可見得這是命。

樹王公也是類似的概念,因為能形成樹王公的都是又老又大的樹,所以也是希望小朋友能長的又大又長壽,不是之前有個奶粉廣告,希望小孩長得像大樹一樣嗎!不過,要長成大樹又活的很久,通常其實是人們不要用的木材,要用的早就被砍了,不可能活這麼久。所以通常樹王公多是榕樹等不被利用的樹材,或長的奇形怪狀而無法利用的樹。

不過澤民樹王公很特別,他是樟樹,樟樹早期的用處是拿來提煉樟腦,所以不管形狀多怪,都會被砍下來的。這一棵樟樹能長這麼大,真的是很難得。唯一的解釋就是,因為他是土地公樹,早期土地公廟的背後都會種一棵大樹,或選在大樹前建廟,而依習俗,土地公樹是砍不得的,這棵樟樹就幸運的被保存下來了。

 538

不過這棵樟樹真的很大,眾多而姿態各異往上的枝幹,讓樹下一片地形成乘涼的好地方。坐在樹下,涼風徐徐中帶著樟木的香味,真的是很舒服,讓走了一天的我們,都捨不得走呢!來后里,就算不拜拜,也應該來看看這棵難得的樟樹,聞聞樟木香。

 537

星期五, 10月 09, 2009

091003 民族誌影展觀影 2

細細腳步大路行

這部記錄片講的是鄉土攝影師葉裁,敍述他小時候如何被神父影響而對攝影產生興趣,又如何為了攝影這份興趣而奮鬥,以致終於為美國伊士曼公司簽約的職業攝影師,又如何轉變為鄉土攝影師,致力為故鄉的一切留下記錄,即便經濟拮据,也不改其志。

看著葉老師二十多年來為新竹客家地區留下的影像記錄,的確就如片中其他人所說的,他做了應該做卻沒有人做的事。這當中,令我感動的不是葉老師精湛的攝影技術,而是對理想、對信念的一種追求態度,為了這個理想,不只是抛棄高薪工作,還要忍受近乎”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為了這個信念,要忍受前面十幾年不被多數人諒解的寂寞與難堪。對於像我這樣,大多數時候是選擇一般人預設的較輕鬆的路,這等追求勇氣,正是我所久缺的,不管他追求的目標為何,這份勇氣就令我十感動。

所以在會後座談時,導演有提到其實有拍到他和女兒間的衝突,但因為某些原因而沒放入影片,我是覺得殊為可惜。不是我喜歡窺視別人的隱私,但我覺的在追求理想的同時,如何和最親密的家人溝通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不信試著問那些在片中稱讚葉老師保存了客家文化的人,如果他們的兄弟或子女走上葉老師同樣的路,他們一開始就能有這樣的反應嗎?所以這個部份沒有納入,真的很可惜,也許完整的呈現葉老師追求路上的掙扎、奮鬥,更能給下一輩啟示。

附上影片的官方部落格:http://littlefoot2.pixnet.net/blog

末代巫師

這部記錄片敍述尼泊爾的西藏難民營裡僅存的三位巫師,透過這三位巫師,我們了解巫師如何選擇下一代巫師,巫師如何幫人治病,以及目前所面臨困境,就像許多傳統部落,古老的儀典、醫術無人傳承。

不過,我本身對於西藏並不了解,所以也就只能專心聆聽三位巫師的經驗,甚至我是不知道巫醫在西藏是屬於傳統的本教,而非藏傳佛教,要在會後討論中,藉著其他觀眾與主持人的討論才略有梗概。

聽著他們的討論,雖然對西藏的宗教可說是全然無知,但從中也可驗證劉老師的話,宗教是為了人們的需求而存在的。而在西藏,本教和佛教間是會互相學習的,就如本教的巫醫也會採用一些喇嘛用的儀式,而喇嘛也試著和巫醫一樣為人治病。這種學習過程,和台灣民間宗教中,不同教派、廟宇間的學習,是有這麼幾分相似。看來,為了滿足人心的需求,提昇人心,各宗教也是不斷在進化的。

ps.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參加的所謂影展,只可惜時間不夠,所以只看了三部(二個時段),希望下次如果還有機會參加,能空出多一點的時間。不過,雖然能看這麼多影片是很過癮,但也很累呢!真佩服那些趕影展的人。

星期三, 10月 07, 2009

091003 民族誌影展觀影 1 – 唱歌吧!

091003 民族誌影展觀影 1 – 唱歌吧!

近幾年來,因為幾部記錄片商業映演的成功,如「翻滾吧!男孩」、「無米樂」等,越來越多人會注意到記錄片,包括我也是。不過,在台灣能上院線放映的記錄片,多數的主題還是以能感人為主,批判的主題是比較難獲得發行商的青睞,而在感人的眾多主題中,拍攝小朋友的努力過程可說是大宗,有「翻滾吧!男孩」、「最後的夏天」等,而「唱歌吧!」的主角同樣是小朋友,是東埔國小合唱團的小朋友,記錄著他們練唱、比賽、錄音、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片中我們看到,馬校長成立合唱團,是希望藉著合唱,也能鼓勵先天教育資源不足的原鄉小朋友,進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但,真實的記錄下,免不了會看到偏鄉國小在教育資源的弱勢,甚至是即便在原鄉中也有其貧富差距,家境好的還能把小孩送去台中學音樂,家境不好的,還得身兼母職照顧弟妹,看了讓人有些心酸。但導演並未沈溺於對此種不公平的批判,只是很平實的記錄合唱團的一切,而帶到這些議題也只是它們本來就存在,本來就是原鄉小朋友生活的一部份。

只是看著小朋友的純真,聽著小朋友的天籟,慣常以負面角度來看事情的我,還是不禁會為他們的未來擔心,擔心在所謂的現代教育系統下,他們能得適當的教育嗎?會不會一切還是都得照著都市的那一套來進行呢?也許我想太多,也許我太杞人憂天,但看著小朋友認真唱歌的臉,這些問題的確縈繞在我心中,只是我也不知道能做什麼,或要如何解決?只希望這些小朋友都能平安長大,能有平順的生活,然後回頭看看這個記錄片,或聽聽自己的歌聲。

不過,可惜這部記錄片只在少數場合放映,並沒有上院線放映。沒機會看的朋友,就看看簡介及聽聽小朋友的歌聲吧!

唱歌吧!記錄片預告


唱歌吧!專輯第五首


媽媽 Tina - 東埔國小合唱團

會後的座談,馬彼得校長也有出席,不過可惜的是他已經調離東埔國小了,但他他成立了「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繼續為原住民文化和教育小朋友努力。如果有被小朋友的歌聲感動,可以捐款支持馬校長的努力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