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1, 2010

100421 為巴比祈禱 – 尊重每個人的本來面目的獨特

今年的金球獎,有兩部關於母親身份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兩位飾演媽媽的女演員也都有入圍最佳女主角獎,不過當然,得獎的只能有一個,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攻其不備」與珊卓布拉克身上。

攻其不備當然是部好電影,至少讓我們看到了一些黑人青少年的困境。但是,太過完美的女主角,雖然讓人看得痛快,特別是球場上為兒子叫囂的那一段,卻也讓人有點,有點”虛”的感覺。虛在不知道為什麼女主角這麼好,甚至她的小孩,一點都沒有遲疑的就接納了新成員;虛在女主角對於同伴的嘲諷:”這是白人對於黑人的救贖嗎?”,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解釋,即便女主角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但如何影響呢?這不是珊卓布拉克的問題,而是編劇的錯,錯在沒有更深層、更真實的呈現這感人的真人真事。

以下有談到「為巴比祈禱」的劇情



(雪歌妮薇佛的表現真的很精彩)


相對於「攻其不備」,我更要推薦「為巴比祈禱」,雖然因為題材的原因,不管在票房或得獎記錄上,「為巴比祈禱」都略遜一籌,但論起感人能力,我認為「為巴比祈禱」遠遠勝過「攻其不備」,特別是接近尾聲那段母親的真誠演講,真的是太感動人了,我想只要身為媽媽,應該看到這一幕都會流下淚吧!

「為巴比祈禱」也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敍述同志父母組織PFLAG最佳代言人瑪麗葛菲斯的故事。但是這個代言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樂意成為代言人的,甚至,就像許多虔誠的教徒一樣,瑪麗一開始也認為,同性戀是不正常的,是會下地獄一種罪行。所以為了讓她以及全家終愛的小兒子回歸正道,她做了許多努力,但這種種努力卻只是讓巴比懷疑自己,恐懼自己,瑪麗甚至說出了:「我不要有同性戀的兒子」,這句話徹底讓巴比的世界崩潰了,加上情感上的不順,於是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不能否認,瑪麗一直是愛巴比的,但直到失去了他,瑪麗才試著去了解巴比,試著從巴比的角度來體會,體會巴比的掙扎,巴比的沮喪,巴比的無奈。為了解開心中的結,也為了想知道巴比的命運,瑪麗開始接觸對於聖經的不同解釋,而在PFLAG成員的幫忙下,她終於能坦然面對原來的巴比。所以在最後的感人發言中,瑪麗承認「她非常痛恨自己沒有了解男女同性戀者」,也終於體會「上帝對巴比善良和愛心感到滿意,在上帝的眼中,善良和關愛勝過一切」,雖然發言的目的沒有達成,但她終於走出”同性戀是一種罪行”的堅持。

其實除了同性戀,有多少父母希望兒女能完全照著她們所想望的成長,一旦偏離了,就想盡辦法拉回來,不管兒女本身的天性是如何,同性戀是比較沈重的例子,但還有多少兒女因為其它的理由而無法面對自己,甚至懷疑自己,所以不管是否支持同性戀,為人父母應該都要看看這一部片,學學坦然面對孩子的真我。

PS. 我不是教徒,所以我不知道聖經是如何對待同性戀的,但片中的牧師說的好,聖經是凡人所記錄的神的言行,所以當然會帶有凡人的觀點,受到當時背景的影響。上帝的愛是博大的,難道當真不能容許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即便其他一切都好,只因同性戀就得下地獄,我想上帝沒那麼小氣吧!那些拼命指責同性戀的教徒和教會,先反省自己吧!就像耶穌說的,如果你自認沒有罪的話,那就丟石頭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