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這次的機會真的很難得,能完整看到安座入廟儀式,包括跳鍾馗、安米龍等,而且更讓我對道士(道長)有不同的印象。沒來的,真的虧大了。不過,下面簡短的記錄,就讓你們聞香一下吧,不過,我的記錄可能會有錯,所以有疑問者,要去請教劉老師囉。
車才接近鎮安宮,傳來的誦經聲、鑼鼓聲,告訴我們法事已經開始了,趕緊囉。廟前搭建了一個臺子,五位道長(應該不是五位都通過道士的檢定吧,但我都稱之為道長啦)已經在上開始法事了。據老師表示,這是天壇,也是內壇,一般是搭在廟內的,所以這些儀式一般是不得見的。但這次在廟主委的幫忙、協調下,道長答應把天壇搭在廟外,我們也才有機會見識到這次的安座大典。
下面的照片就是道長們在進行第一階段的儀式,可以看到有五位道長,雖然拍的不是很清楚,但特別注意中間穿黃袍的那位,其他人都只是穿黑鞋,但他穿的是比較華麗、有繡花樣的黃鞋,老師說那是朝鞋,上朝用的。而且此階段又分為兩部份,注意看上面兩張中穿黃衣的道長有什麼不同呢?有沒有看到右上那一張中的黃衣道長背後有一串珠,那是朝珠,表示上朝,也就是登朝稟報玉皇大帝,而左邊那一張是前一段,只是在昭告五方眾神。另外從右下角的供品可看到,這一階段只能用素的供品來拜神。
而在這兩部份中,道長有下天壇來,敬拜其他神明,如下圖。包括有本廟的神明,來共襄盛舉的神明,以及很特別的兩尊神,這兩尊神只有在儀典中才會出現的。一尊是左下角的九天雲雷香官使者,負責將下情上達,另一尊是右下角的九天雲廚監齋使者,負責監督安座大典的這幾天中大家有沒有乖乖吃素。
拜完這些神明,道長在回天壇稟告玉皇大帝前,還會拜一下本宮五方土龍神/前後地基主神(下中),以及安撫一下本境界內五畜六道十類男女無孤魂等(下左)、及本境界內為國殉職三軍將士英靈(下右),不然辦好事都沒有想到他們,他們可是會生氣、會來搗蛋的。
附上我用數位相機錄的小影片(點選文字即可到YOUTUBE觀看):
1. 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一階段儀式 道長上場儀式。道長在上壇、下壇都有小儀式,上壇的儀式很有趣,會互相對拜。
2. 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一階段儀式 (1)。還沒配戴朝珠。
3. 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一階段儀式 (2)。這是在拜土龍、地基主、英靈等。
4. 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一階段儀式 (3)。戴上朝珠了。
第一階段儀式結後,是休息時間,因為陳正飛道長(不是穿黃衣那位)要準備跳鍾馗,所謂的準備就是要幻化成鍾馗,而幻化的過程是不讓人看的,也不讓鬼看的,因為這樣等一下才能鎮嚇住這些不乾淨的東西。不然,大家都知道你是人慢慢化妝成的,誰會怕你呢?下圖的左上裡,用草席遮住的就是正在幻化的鍾馗,左下則是鍾馗出場了;右上則是要用的法器及供品,這個階段可以開始拜葷的了;右下則是跳鍾馗的最後重點,開廟門。
再附上我用數位相機錄的小影片:
跳鍾馗 (1)、跳鍾馗 (2)、跳鍾馗 (3)、跳鍾馗 (4)、跳鍾馗 (5)、跳鍾馗 (6)、跳鍾馗 (7)、跳鍾馗 (8)、跳鍾馗 (結尾)
跳完鍾馗、並打開廟門後,接著就要迎神入廟了。引導神明入廟的不只有道長,還有乩童。如下圖,最上面兩張就是乩童在做法;左中是神明入廟前都要先過火;右中是安放神明入座;左下是神明入座後,道長還要請示神明的意見;右下,慶成安座囉。
同樣附上我用數位相機錄的小影片(點選文字即可到YOUTUBE觀看):
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三階段儀式 請神 安座 (1)、鎮安宮安座大典 - 第三階段儀式 請神 安座 (2)
安座後,不是就沒事囉,還要到另一邊的天公壇拜天公,尤其這次的安座大典是結合了平安戲的拜平安,如下圖。左上是道長們在誦經;右上是信眾在點香;中間兩張是虔誠的信眾;下面兩張是供桌,左邊是拜之前,那些燈,老師說是燈篙。這一段沒有錄影,但是黃衣道長展功夫,在唸各方神明時,唸了非常多的台灣廟宇,每一間都要唸地名、廟名、主神名,而且是全台灣還包括離島喔,我想應他唸的應該有超過一百座廟宇吧,真的值得借別人的錄影或錄音來看看。
拜完天公,也兩點了,該休息了,天亮後還有安米龍、送白虎呢。
天亮後,趁著道長還沒來,看看廟前兩旁擺的供品。很特別的一邊的「看牲」,據老師說,以往看牲是用雞肉做的,目的是讓供品看起來更豐富,但雞肉成形不易,所以後來改用捏麵人的形式來呈現。依此理論,我能理解下圖出現的供品,就算右下的波羅蜜多象也還好啦。
但這是怎麼回事啊,太有趣了吧,竟然還有小叮噹、Hello Kitty、老夫子及聖誔老公公,人能做牲禮嗎?其實不僅如此,現場還看到皮卡丘、唐老鴨等。
道長來了,經過祭拜,開始安米龍了,此次主要安米龍的是陳正飛道長。左上,先開始以米做出龍身、龍頭大概的位置;右上,龍爪也出現了;左中,開始細雕龍尾;右中,細雕龍爪;左下,中間圓圓的是龍頭,道長在龍頭放入兩個碟子,象徵龍嘴。
左上,除了龍之外,青龍邊的角落還有太陽,以及南斗六星(南斗註生);右上,白虎邊有月亮及北斗七星(北斗註死);左下,開始放龍麟,麟片是新的十元硬幣;右下,再來放眼睛等。
最後大功告成了,龍的嘴巴裏面還有火喔。
上圖的兩個角落中還分別有青龍(青色布)、和白虎(白色布),近看如下圖,白虎在儀式最後被送走(應該被燒掉了吧)。
一樣附上我用數位相機錄的小影片(點選文字即可到YOUTUBE觀看):
1.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1)。畫龍身。
2.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2)。雕龍爪。
3.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3)。放龍麟。
4.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4)。畫白虎星君的神位。
5.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5)。畫青龍星君的神位。
6. 鎮安宮安座大典 - 安米龍 送白虎 (6)。
送完白虎,早上的儀式告一段落,我們也準備打道回府,但在回家前,好吃的溪湖羊肉爐怎麼能放過呢,走囉!
後記:
曾經看過一部外國電影(應該是好萊塢的),忘了電影名字,內容是敍述一位神父被派去幫一位女孩除魔,卻在女孩的幫忙下找到了現存福音書之外的其他福音,而此福音的內容與其他福音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宣揚信徒一定要上教堂,只要誠心,在家禱告亦可。但這卻犯了教廷(教會)的大忌,而無法公開於世。對於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我,當時還頗贊同這部片的觀點,也會想心誠則靈就好了,為什麼非得到特定場合呢?不僅如此,對於不得不參加的某些儀式,耐性不足的我,也是有些不耐煩的。
不過,在經過上一期的課程,以及今年許多旅程中的儀式,如台南天后宮前的法事、台坂的納貢祭、土坂的五年祭…等,我的想法有些變了,雖然不表示我的耐性增加了,但我能慢慢去體會儀式對於虔誠大眾的重要性,能慢慢領會儀式對於安定人心的不可或缺。就像是在台南的那次旅行中,我們在臨水夫人媽廟看到許到父母或阿公阿媽帶著小朋友來拜拜,相對於那時腸病毒疫情的嚴重,我能稍稍了解那些膜拜下隱藏的是父母對於孩子未來不確定而憂心,我也突然能了解到我媽媽為什麼這麼堅持初一、十五一定要去拜土地公。因為這些儀式,不僅僅是表面的動作而以,某方面來說,也算是穩定人心、安定社會的一股力量吧,尤其值此不景氣年代,人們更需要藉由儀式來獲得慰藉吧!
星期四, 12月 11, 2008
星期二, 11月 04, 2008
土坂五年祭 – 令人感動的一段話
三天兩夜的土坂行,五年祭中的莊嚴、歡樂等等,固然讓人難以忘懷,但真正打動我的心,不斷在我腦海盤旋的卻是台坂未來頭目的一段話。在那段話中,我(自己)感受到一位兒子對於父親的崇敬與孺慕,也能聽到一位母親對兒子的關心與不捨。
聽著未來頭目(現在的頭目是他媽媽暫代)娓娓道來前頭目是如何努力的想恢復部落傳統,是如何花心力來尋找舊部落,希望藉此來重建部落的祭典儀禮,只可惜壯志未酬,著實讓人扼腕。所以在聽到未來頭目說到,在老師勸勉與期許下,決心繼續老頭目的工作,要重新建構部落的祭典-敵首祭(類似五年祭),真的讓人很高興,也替老頭目慶幸後繼有人,慶幸台坂部落剛燃起的一點薪傳之火不致於就熄滅了。
但我也知道,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並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需要與部落的人充份溝通協調,還得克服人力、經濟上的不足,再再都可能讓人卻步。也難怪現在頭目(未來頭目的媽媽)會不希望他接下這份工作,因為真的太辛苦了。雖然我不是為人父母,但我也能稍稍體會現在頭目疼惜兒子的一份心意,甚至讓我想到了我媽媽,因為她總是跟我說,不期望我賺很多錢,只希望我能平平安安、無憂無慮,天下父母心,都是這樣的吧!其實我也問過自己,如果我身處在未來頭目的位置,我能這麼有勇氣的接下這份責任嗎?我想我會遲疑,我會無法立刻肯定的回答吧!因為這真的是個艱鉅的工作啊!
在來五年祭之前,才在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這個節目中,看到關於太巴塱豐年祭的報導,報導中陳述了近幾年來豐年祭觀光化的趨向,以致於一般人民想到豐年祭就只能聯想到唱歌、跳舞、喝酒,所以來到豐年祭也只想做這些事,更好笑的是某些縣政府更辦起聯合豐年祭,美其名是讓觀光客能一次看到各族、各部落的舞蹈,但豐年祭就僅只於此嗎?那些對於自然的崇拜、對於祖靈的崇敬,甚至是對於下一代的傳承,似乎都在政府的商業考量以及表象的觀光收益下,不再有人重視。
但太巴塱部落今年不一樣了,他們想要保留他們真的文化,他們不想因為事事屈從觀光而扭屈了豐年祭對他們的意義,所以他們請教耆老,按照古禮來進行豐年祭,而在不允許外人進場的儀式中恪守祖先的規定,其至看到在跳舞初期會請觀光客先不要加入,再再都顯示了太巴塱族人正試著重新塑造自己的部落文化,也正試著找出一條兼顧文化保存與觀光的路。不過報導中也提到了這條路並不輕鬆,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經濟、一個是人力。經濟部份,由於目前豐年祭的經費大多是由地方政府補助,而這些單位往往有著出錢是老大的心態,所以都會有所要求,對他們來說短期的觀光收益才是重點,看看每年花東地區的豐年祭時間表就知道了,真有這麼好,每個(大)部落的豐年祭都不會強碰。另一個人力的部份,則是部落的年輕人往往為了生計,大多數都在大都市裡討生活,在沒有法規的保護下,實在很難為了部落的慶典請這麼多天假,而增添了豐年祭主辦的困難以及文化傳承的不易。就算政府真的立法讓原住民能在部落慶典時有假回去,但我想又會增加他們找工作的難度吧!
看看太巴塱,這是個大部落,而且部落文化的傳承相對於其他族或部落算還可以的,在文化傳承上都有這麼多、這麼大的難題,我想橫亙在台坂部落未來頭目前的絕對不會是一條輕鬆的路,但也絕對是一條很有意義的路,至少是能為部落留下豐厚的文化財,終有一日這份文化財會是部落難得的資產。
而聽著老師說與未來頭目說著未來的企劃,說到要請耆老帶著大家回到舊部落,重建舊部落遺址,恢復傳統祭典的儀式,我的心中不禁回想今年夏天台坂部落的納貢祭,那一幕幕讓我感覺老師說的這些事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是那麼的急迫、是那麼的重要。我不禁有個想法,現在台灣也開始有「工作假期」風氣的興起,也許這個文化重建的工作也能試以此方式來招募人手,也能做個文化宣傳,一個小小想法,提供參考。不過不論是否有「工作假期」,我都希望能貢獻我的棉薄之力,希望能讓我參加,也希望能早點通知,好讓我安排工作和請假囉!
影片說明:此次沒有拍到未來頭目的身影,放上今年夏天台坂納貢祭時,他為我們解說的片段。
聽著未來頭目(現在的頭目是他媽媽暫代)娓娓道來前頭目是如何努力的想恢復部落傳統,是如何花心力來尋找舊部落,希望藉此來重建部落的祭典儀禮,只可惜壯志未酬,著實讓人扼腕。所以在聽到未來頭目說到,在老師勸勉與期許下,決心繼續老頭目的工作,要重新建構部落的祭典-敵首祭(類似五年祭),真的讓人很高興,也替老頭目慶幸後繼有人,慶幸台坂部落剛燃起的一點薪傳之火不致於就熄滅了。
但我也知道,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則並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需要與部落的人充份溝通協調,還得克服人力、經濟上的不足,再再都可能讓人卻步。也難怪現在頭目(未來頭目的媽媽)會不希望他接下這份工作,因為真的太辛苦了。雖然我不是為人父母,但我也能稍稍體會現在頭目疼惜兒子的一份心意,甚至讓我想到了我媽媽,因為她總是跟我說,不期望我賺很多錢,只希望我能平平安安、無憂無慮,天下父母心,都是這樣的吧!其實我也問過自己,如果我身處在未來頭目的位置,我能這麼有勇氣的接下這份責任嗎?我想我會遲疑,我會無法立刻肯定的回答吧!因為這真的是個艱鉅的工作啊!
在來五年祭之前,才在公共電視我們的島這個節目中,看到關於太巴塱豐年祭的報導,報導中陳述了近幾年來豐年祭觀光化的趨向,以致於一般人民想到豐年祭就只能聯想到唱歌、跳舞、喝酒,所以來到豐年祭也只想做這些事,更好笑的是某些縣政府更辦起聯合豐年祭,美其名是讓觀光客能一次看到各族、各部落的舞蹈,但豐年祭就僅只於此嗎?那些對於自然的崇拜、對於祖靈的崇敬,甚至是對於下一代的傳承,似乎都在政府的商業考量以及表象的觀光收益下,不再有人重視。
但太巴塱部落今年不一樣了,他們想要保留他們真的文化,他們不想因為事事屈從觀光而扭屈了豐年祭對他們的意義,所以他們請教耆老,按照古禮來進行豐年祭,而在不允許外人進場的儀式中恪守祖先的規定,其至看到在跳舞初期會請觀光客先不要加入,再再都顯示了太巴塱族人正試著重新塑造自己的部落文化,也正試著找出一條兼顧文化保存與觀光的路。不過報導中也提到了這條路並不輕鬆,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經濟、一個是人力。經濟部份,由於目前豐年祭的經費大多是由地方政府補助,而這些單位往往有著出錢是老大的心態,所以都會有所要求,對他們來說短期的觀光收益才是重點,看看每年花東地區的豐年祭時間表就知道了,真有這麼好,每個(大)部落的豐年祭都不會強碰。另一個人力的部份,則是部落的年輕人往往為了生計,大多數都在大都市裡討生活,在沒有法規的保護下,實在很難為了部落的慶典請這麼多天假,而增添了豐年祭主辦的困難以及文化傳承的不易。就算政府真的立法讓原住民能在部落慶典時有假回去,但我想又會增加他們找工作的難度吧!
看看太巴塱,這是個大部落,而且部落文化的傳承相對於其他族或部落算還可以的,在文化傳承上都有這麼多、這麼大的難題,我想橫亙在台坂部落未來頭目前的絕對不會是一條輕鬆的路,但也絕對是一條很有意義的路,至少是能為部落留下豐厚的文化財,終有一日這份文化財會是部落難得的資產。
而聽著老師說與未來頭目說著未來的企劃,說到要請耆老帶著大家回到舊部落,重建舊部落遺址,恢復傳統祭典的儀式,我的心中不禁回想今年夏天台坂部落的納貢祭,那一幕幕讓我感覺老師說的這些事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是那麼的急迫、是那麼的重要。我不禁有個想法,現在台灣也開始有「工作假期」風氣的興起,也許這個文化重建的工作也能試以此方式來招募人手,也能做個文化宣傳,一個小小想法,提供參考。不過不論是否有「工作假期」,我都希望能貢獻我的棉薄之力,希望能讓我參加,也希望能早點通知,好讓我安排工作和請假囉!
影片說明:此次沒有拍到未來頭目的身影,放上今年夏天台坂納貢祭時,他為我們解說的片段。
星期三, 10月 01, 2008
「塑膠鴉片」讀後感 – 千錯萬錯都是卡奴的錯??
先問兩個問題:第一是你對卡奴這兩個字的第一印象,再來是你覺得什麼是最賺錢的行業?對於第一個問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聯結到”月光族”、”過度消費”等字眼,都會認為是這些人毫無自制力,愛亂花錢。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在台灣的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新竹科學園區的電子新貴等。但實情呢?本來我對這兩個題目的答案也和上面的敍述大同小異,但在看過「塑膠鴉片」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到底是什麼行業最賺錢呢?答案是金融業(或銀行),因為”「從賺取私利及損害社會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和銀行業擁有相同的天賦,」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曾經傳神地形容銀行的特殊地位,「其他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參與者會在自己陷入(完全是罪有應得的)麻煩,而政府官員(尤其是央行官員)未在第一時間伸手救援,就自以為是發起脾氣來。」”。最近的美國金融危機中正好充份見到這個例子,雷曼兄弟的負責人竟在國會聽證會上怪政府救AIG,卻不救他們,說得理直氣壯,但卻不想想這個摟子到底是誰捅出來的,做錯了事卻雙手一攤,只等別人來收拾。其實政府在此也陷入了兩難,不救銀行讓它倒,受傷的是小老百姓,但救它也是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也許銀行正是看準了這個心態而益發囂張。(其實在台灣,還有另一個行業也很賺,那就是BOT業者,同樣的,這些業者也是看準了政府的兩難。比如說台灣高鐵,政府為減輕台灣高鐵的利息負擔而出面向聯貨銀行說項,等銀行業者同意了,竟又聽到殷琪說,希望不要政府介入高鐵營運,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如果殷大小姐這麼行要早點說,這樣政府官員可以把時間拿來做別的事呢!)
至於卡奴,真的都是我們所認為的「一群奢侈拜金的年輕人」嗎?我們讓真相來說話。經過作者的調查,發現卡債族形成的十大原因為:
失業(57%)>離婚(16.5%)>替父母、親人還債(14.3%)>創業失敗(13.5%)>過度消費(12%)>投資失利(4.5%)>遭詐騙(3.8%)>替朋友作保(3%)>自己罹病(3%)>九二一震災戶(1.5%)
(欠債往往是多重原因交錯而成,所以總合會大於百分之百)
有點吃驚吧!雖然過度消費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反而是失業、離婚等家庭重大變故的發生,但其實這也不難想像,想想前一陣子報導中因經濟因素而自殺(甚至是攜子自殺)的,有幾個是因為過度消費而成為奴的,不,大多數都是常久找不到工作而陷入絕望的。而從卡奴形成或卡債風暴的時間點看來,更能看出來,因為這段時間(2001~2006)正是失業率上升,實質薪資增幅減少(甚至負成長),股市從萬點腰斬等,再再都說明卡奴的形成不是「物慾」、「過度消費」就能輕易解釋的。
即便是創造信用卡的美國中,對申請破產的民眾所做的分析也顯示五大原因:工作與收入不穩定增高、超高利率造成的債務淚增、離婚與家庭型態改變造成的單親家庭增加、醫療費用大幅增加、以及無論如何都要買自用住宅的決心。同樣的過度消費也不是主因。
不過最後一個原因讓我看的有些感概,因為台灣人其實很多人也有這樣的信念,認為沒有自己的房子就不算安定。我還記得在我第一份工作,產線上的一個女作業員很高興的告訴我,她和她丈夫買房子了,總算安定了。但當我問她那來的錢時,她很高興的告訴我利率不高,而且自備款不高,更好的是前兩年只要付利息。而另一個男同事在老婆的叨唸下,也做了類似的事。那時的我就覺得不對勁,但怪在那裏,不是學經濟、金融的我也說不出個所以來,也只能單純的覺得這樣銀行會賺更多的利息。但書中的說明及例子中,這種購屋方式的風險,是在於未清楚衡量自己能力下買了房屋,把家庭的經濟陷入一個危險的地步,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倒也還好,一旦意外發生,如家中有人生重病、車禍,或被倒會等,看似平衡的經濟就在剎那間崩壞。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多數都會認為卡奴的形成都是因為過度消費呢?我自己是認為是銀行的陰謀加上懶惰好財的媒體,惟有提供如此的訊息,大多數的人才會站在銀行這一邊,認為那些卡奴不負責,認為那些卡奴侵害了自己的權利,但實際上,我們與那些卡奴沒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是我們幸運了一點,沒有碰到那些倒楣的事。
就算是過度消費,作者也提出他的觀察,提出他所認為的「過度消費」的形成背景:現在的年輕人,剛出社會碰到是一個嚴峻且看不到希望的社會,起薪比以前低,又看不到升遷、加薪的機會。套句現在流行的理論,當大多數的人都在M型社會的低階那一端,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生活一無悲喜,加上各式惑人的廣告,消費竟成了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說真的,大多數人是沒有資格責怪他們的,難道你從來不曾衝動下買東西嗎?我們和他們也許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更別提也許他們的消費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也許比你我還來的大。
也許,有些人還是主張「欠錢就該還」,真的有困難,也還有協商機制啊。但看似美麗的協商機制,其實背後問題可大的很。最令人難過的例子就是民國九十五年四月二日發生的阿嬤殺二孫,已經無工作能力,僅靠丈夫半年餉過活,卻要負責二個孫子的生活,因此也成為卡奴,即便在與銀行協商後同意每月償還一萬八千元。但就在正償還前,阿嬤留下遺書選擇與兩孫子燒炭自殺(新聞見此)。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個案,但從法律扶助基金會輔導的案件來看,百分之四十八以上的協商案每月負擔之應繳金額超過其月所得,更有百分之五其應繳金額超過月所得的三倍。這到底是什麼協商啊?是要逼人去死嗎?其實會想參加協商的人,大多數都有還款的誠意,但協商往往是單方面的銀行說了就算,甚至要求個明細都不可得。這樣的協商結果,往往使人不願簽約(甚至有社工人員希望輔導對象不要簽),或是勉強簽了,但一段時間就無力繼續而毀約,如此反而把這些願意還款的人逼入了死角。
作者訪問的一個案例就是這樣,當實在無法應付協商之後的每月還款,她看開了,她放下了羞恥心,開始擺爛,「但是我現在無所謂了,一切都來不及了,連最後一點錢都被榨乾…」。另外一個案例的人更是講出這些人的心聲,「債權再大,也不能凌駕生存權」,對於生為母親的她,「首先是要小孩長大,其次是我的養老問題,最後才是還款問題。」,也許在強調債務人有還款義務的同時,我們往往不把債務人當做是人來看,所以「如果把我們揹負債務的『卡奴』狀態比做是在做坐牢,那犯罪被抓去關只要表現良好,都還有減刑假釋的一天,可是卡奴呢?如果不能全額還完,不要說假釋,連服刑期滿的機會都沒有」,簡直是個無間地獄。
再回過來看看,雖然銀行成功在媒體上塑造了卡奴是故意賴帳的不道德形象,但其實造成這問題,銀行本身才是要負最大的責任。不然看看發生在去年六月高雄一名女騙子以遊民為人頭,開起公司,辦理申請信貨的業務,幫來申請的人製造假在職證明與假薪資,造成十多家銀行的損失(新聞見此)。銀行以往嚴謹的徵信流程跑那去了,為什麼代辦業那麼盛行,代辦業這麼行,什麼條件的人都能幫忙辦卡呢?銀行自己為了績效、為了業蹟,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放棄了應有的堅持,等嚐到了苦果,才來怪東怪西。而這當中不只是辦卡,近來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次級房貨也是如此,明知他還款能力有限,卻又鼓動他借款買房、買車,不出事才怪!?
「台灣的銀行業者喜歡用強烈的道德語談論破產與破產人,這跟歐洲的傳統接近,但台灣銀行業者口中的道德,是盡量阻止債務人重返社會以繼續承受銀行催債,因為如此才符合銀行利益。而歐洲的道傳統卻正好相反,盡量納入債務人以使他們成為社會正常的一分子,因為如此符合社會整體的利益。」因為台灣銀行業者出發點不同,加上台灣政商關係糾纏不清,許多銀行業者甚至本身就是政治人物,因此立法往往傾斜於銀行那一方。比如說,最吊詭的是台灣的破產認定,當你沒有任何資產的時候是無法申請破產,你必需要有一點資產才能破產的,真是好笑的法律。看來台灣上下階層交流的阻礙,金融法令與環境也是一大因素。
其實這本書中的內容包含更多,雖然說看了心情有些沈重,但卻無不和我們息息相關,真的值得大家看一看。最後,值此世界金融環境惡劣之時,我希望我的朋友都能安然無恙,但我也希望大家都能讀讀這本書,了解台灣金融環境的不合理,往後有不適當的立法出現,能用你的選票唾棄那些豬立委。另外也能未雨綢繆,當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時,不致於落入銀行的陷阱中。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作者:夏傳位
出版社:行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18日
ISBN:9789868344259
到底是什麼行業最賺錢呢?答案是金融業(或銀行),因為”「從賺取私利及損害社會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和銀行業擁有相同的天賦,」英國金融時報的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曾經傳神地形容銀行的特殊地位,「其他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參與者會在自己陷入(完全是罪有應得的)麻煩,而政府官員(尤其是央行官員)未在第一時間伸手救援,就自以為是發起脾氣來。」”。最近的美國金融危機中正好充份見到這個例子,雷曼兄弟的負責人竟在國會聽證會上怪政府救AIG,卻不救他們,說得理直氣壯,但卻不想想這個摟子到底是誰捅出來的,做錯了事卻雙手一攤,只等別人來收拾。其實政府在此也陷入了兩難,不救銀行讓它倒,受傷的是小老百姓,但救它也是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也許銀行正是看準了這個心態而益發囂張。(其實在台灣,還有另一個行業也很賺,那就是BOT業者,同樣的,這些業者也是看準了政府的兩難。比如說台灣高鐵,政府為減輕台灣高鐵的利息負擔而出面向聯貨銀行說項,等銀行業者同意了,竟又聽到殷琪說,希望不要政府介入高鐵營運,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如果殷大小姐這麼行要早點說,這樣政府官員可以把時間拿來做別的事呢!)
至於卡奴,真的都是我們所認為的「一群奢侈拜金的年輕人」嗎?我們讓真相來說話。經過作者的調查,發現卡債族形成的十大原因為:
失業(57%)>離婚(16.5%)>替父母、親人還債(14.3%)>創業失敗(13.5%)>過度消費(12%)>投資失利(4.5%)>遭詐騙(3.8%)>替朋友作保(3%)>自己罹病(3%)>九二一震災戶(1.5%)
(欠債往往是多重原因交錯而成,所以總合會大於百分之百)
有點吃驚吧!雖然過度消費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反而是失業、離婚等家庭重大變故的發生,但其實這也不難想像,想想前一陣子報導中因經濟因素而自殺(甚至是攜子自殺)的,有幾個是因為過度消費而成為奴的,不,大多數都是常久找不到工作而陷入絕望的。而從卡奴形成或卡債風暴的時間點看來,更能看出來,因為這段時間(2001~2006)正是失業率上升,實質薪資增幅減少(甚至負成長),股市從萬點腰斬等,再再都說明卡奴的形成不是「物慾」、「過度消費」就能輕易解釋的。
即便是創造信用卡的美國中,對申請破產的民眾所做的分析也顯示五大原因:工作與收入不穩定增高、超高利率造成的債務淚增、離婚與家庭型態改變造成的單親家庭增加、醫療費用大幅增加、以及無論如何都要買自用住宅的決心。同樣的過度消費也不是主因。
不過最後一個原因讓我看的有些感概,因為台灣人其實很多人也有這樣的信念,認為沒有自己的房子就不算安定。我還記得在我第一份工作,產線上的一個女作業員很高興的告訴我,她和她丈夫買房子了,總算安定了。但當我問她那來的錢時,她很高興的告訴我利率不高,而且自備款不高,更好的是前兩年只要付利息。而另一個男同事在老婆的叨唸下,也做了類似的事。那時的我就覺得不對勁,但怪在那裏,不是學經濟、金融的我也說不出個所以來,也只能單純的覺得這樣銀行會賺更多的利息。但書中的說明及例子中,這種購屋方式的風險,是在於未清楚衡量自己能力下買了房屋,把家庭的經濟陷入一個危險的地步,如果沒有什麼意外倒也還好,一旦意外發生,如家中有人生重病、車禍,或被倒會等,看似平衡的經濟就在剎那間崩壞。
既然如此,為什麼大多數都會認為卡奴的形成都是因為過度消費呢?我自己是認為是銀行的陰謀加上懶惰好財的媒體,惟有提供如此的訊息,大多數的人才會站在銀行這一邊,認為那些卡奴不負責,認為那些卡奴侵害了自己的權利,但實際上,我們與那些卡奴沒什麼不同,不同的只是我們幸運了一點,沒有碰到那些倒楣的事。
就算是過度消費,作者也提出他的觀察,提出他所認為的「過度消費」的形成背景:現在的年輕人,剛出社會碰到是一個嚴峻且看不到希望的社會,起薪比以前低,又看不到升遷、加薪的機會。套句現在流行的理論,當大多數的人都在M型社會的低階那一端,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生活一無悲喜,加上各式惑人的廣告,消費竟成了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說真的,大多數人是沒有資格責怪他們的,難道你從來不曾衝動下買東西嗎?我們和他們也許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差別,更別提也許他們的消費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也許比你我還來的大。
也許,有些人還是主張「欠錢就該還」,真的有困難,也還有協商機制啊。但看似美麗的協商機制,其實背後問題可大的很。最令人難過的例子就是民國九十五年四月二日發生的阿嬤殺二孫,已經無工作能力,僅靠丈夫半年餉過活,卻要負責二個孫子的生活,因此也成為卡奴,即便在與銀行協商後同意每月償還一萬八千元。但就在正償還前,阿嬤留下遺書選擇與兩孫子燒炭自殺(新聞見此)。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個案,但從法律扶助基金會輔導的案件來看,百分之四十八以上的協商案每月負擔之應繳金額超過其月所得,更有百分之五其應繳金額超過月所得的三倍。這到底是什麼協商啊?是要逼人去死嗎?其實會想參加協商的人,大多數都有還款的誠意,但協商往往是單方面的銀行說了就算,甚至要求個明細都不可得。這樣的協商結果,往往使人不願簽約(甚至有社工人員希望輔導對象不要簽),或是勉強簽了,但一段時間就無力繼續而毀約,如此反而把這些願意還款的人逼入了死角。
作者訪問的一個案例就是這樣,當實在無法應付協商之後的每月還款,她看開了,她放下了羞恥心,開始擺爛,「但是我現在無所謂了,一切都來不及了,連最後一點錢都被榨乾…」。另外一個案例的人更是講出這些人的心聲,「債權再大,也不能凌駕生存權」,對於生為母親的她,「首先是要小孩長大,其次是我的養老問題,最後才是還款問題。」,也許在強調債務人有還款義務的同時,我們往往不把債務人當做是人來看,所以「如果把我們揹負債務的『卡奴』狀態比做是在做坐牢,那犯罪被抓去關只要表現良好,都還有減刑假釋的一天,可是卡奴呢?如果不能全額還完,不要說假釋,連服刑期滿的機會都沒有」,簡直是個無間地獄。
再回過來看看,雖然銀行成功在媒體上塑造了卡奴是故意賴帳的不道德形象,但其實造成這問題,銀行本身才是要負最大的責任。不然看看發生在去年六月高雄一名女騙子以遊民為人頭,開起公司,辦理申請信貨的業務,幫來申請的人製造假在職證明與假薪資,造成十多家銀行的損失(新聞見此)。銀行以往嚴謹的徵信流程跑那去了,為什麼代辦業那麼盛行,代辦業這麼行,什麼條件的人都能幫忙辦卡呢?銀行自己為了績效、為了業蹟,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放棄了應有的堅持,等嚐到了苦果,才來怪東怪西。而這當中不只是辦卡,近來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次級房貨也是如此,明知他還款能力有限,卻又鼓動他借款買房、買車,不出事才怪!?
「台灣的銀行業者喜歡用強烈的道德語談論破產與破產人,這跟歐洲的傳統接近,但台灣銀行業者口中的道德,是盡量阻止債務人重返社會以繼續承受銀行催債,因為如此才符合銀行利益。而歐洲的道傳統卻正好相反,盡量納入債務人以使他們成為社會正常的一分子,因為如此符合社會整體的利益。」因為台灣銀行業者出發點不同,加上台灣政商關係糾纏不清,許多銀行業者甚至本身就是政治人物,因此立法往往傾斜於銀行那一方。比如說,最吊詭的是台灣的破產認定,當你沒有任何資產的時候是無法申請破產,你必需要有一點資產才能破產的,真是好笑的法律。看來台灣上下階層交流的阻礙,金融法令與環境也是一大因素。
其實這本書中的內容包含更多,雖然說看了心情有些沈重,但卻無不和我們息息相關,真的值得大家看一看。最後,值此世界金融環境惡劣之時,我希望我的朋友都能安然無恙,但我也希望大家都能讀讀這本書,了解台灣金融環境的不合理,往後有不適當的立法出現,能用你的選票唾棄那些豬立委。另外也能未雨綢繆,當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時,不致於落入銀行的陷阱中。
塑膠鴉片-雙卡風暴刷出台灣負債危機
作者:夏傳位
出版社:行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18日
ISBN:9789868344259
星期五, 9月 26, 2008
德文部落之旅 文明之火、咖啡之香
火的使用,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成長,但對於現代人而言,火的使用非常容易,瓦斯爐開關一開,火就來了,我們已經遺忘火的由來從來不是這麼容易的,沒看到現在到野外或山上的人(原住民除外)大部份都是使用爐頭及瓦斯罐。所以我們也很難想像,現在的台灣社會還有一個聚落的洗澡水是要用燒的,而且不是用瓦斯燒,是要用柴火燒喔!德文部落就是這樣的一個部落,所以不同於都市父母不準小孩接近火(瓦斯爐),這裡的小孩可是要會幫忙顧火的,大一點的還要會幫忙升火,據包大哥說,部落裡的競賽甚至還包括升火比賽。所以在看ina為我們煮湯時,三兩下就把火升起,真是讓我這個都市俗佩服不已。
其實不只升火,有火之後,如何使用、如何控制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有一次到北埔奉工,工作的第二階段是要把野草燒掉,需要控制火在某些區域,又不能讓火熄滅,而且要算好時間,到快收工的時候火要漸漸熄滅,而不能還是熊熊大火,在在都需要技巧與經驗,愚笨的我不但很難讓火保持一定的旺,又在快收工還意外地讓火又旺起來,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而德文部落,我們見到了部落裡特殊用火方式,而包大哥用這種方式為我們烤玉米及地瓜。首先找好一塊地,並挖出一個坑,坑的大小看要烤的食物量而定,這次我們的人不少,所以這個坑還滿大的。然後在坑中架上柴火,並升火使起燃燒,柴火量的控制也是要技術的,擺太少達不到效果,擺太多浪費時間及柴火。在柴火燃燒的同時,在柴火上放置石頭,而此地盛產的頁岩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只見有經驗的VuVu三兩下就敲出好幾片石頭。接著就是等石頭的溫度到達我們需要的溫度了。
在等待過程中,我們可沒閒著,要去採集等一要用來覆蓋的各式植物,包括龍眼葉、血桐葉等,據部落裡的規矩,有一種葉子(sorry,我忘了名字)是必用的,可是現在季節不配合,所以…。採完葉子,石頭的溫度也差不多了,先將石頭移到旁邊,把最後一些還在燃燒的柴火移除,將地瓜、玉米丟入坑中,再將石頭蓋於其上,這個時候覺得頁岩真好用。蓋好石頭,接著就把剛才採集的樹葉蓋上去,先蓋小的,如龍眼樹葉,弄蓋大的,如血桐葉,而注意不要帶太大的樹枝,以免又燒起來了。最後再樹葉上覆土,覆土後還要做出一些洞讓水氣能出來,也是讓食物香氣能出來,才好判斷食物是否熟了。
據包大哥說,這種方式烤食物部落裡很喜歡用,比如說去田裡做事,先弄一個這樣烤食物的坑,等做完事回來,食物剛好也熟了。甚至到山裡打獵,睡前也會弄一個這坑,晚上就可睡在上面,非常溫暖,而隔天一早起來又有食物立刻可吃。
等待的過程有點難熬,不時飄來的地瓜香氣更讓人心癢難搔。不過等待是值得的,這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烤地瓜,地瓜本身的香甜完完全全地散發出來,更帶著一股龍眼葉的清香,真是絕品。要不是晚餐還有其他好料的,我真捨不得那些地瓜,我可以只吃那些地瓜當晚餐的,就算是現在,想到那些地瓜,我還是一直在流口水。
(圖片說明:左上,挖坑並上柴火;右上,起火並於柴上放置石頭;左中,VuVu俐落地劈石頭;右中,火越來越大了;下方,差不多囉,VuVu把石頭移開)
(圖片說明:左上,趕快放入地瓜和玉米;右上,再把石頭放回去;左中,蓋上葉子,最上面的大葉子就是血桐;右中,開始覆土;左下,覆土的差不多了;右下,大功告成,有冒煙的地方就是刻意留的洞)
部落裡的特殊用火不只在烤地瓜,還有在烘芋頭時。對於部落,芋頭收成後會先烘乾,如此才能保存的久,甚至還能磨成粉。本來這次老師也想安排烘芋頭的,但烘芋頭要到部落的入口,有點距離,所以只得做罷。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烘芋頭所使用的爐(或竈?),形狀很特別,整個像蛇窯一樣像上展開,高度漸增,下方是放置柴火的地方。和蛇窯不同的是,上方開口,架上梯形的木籃,其上可以放置要烘的芋頭(地瓜亦可)。藉著下方爐內的火,就可以將芋頭烘乾。
看了這些用火方式,真的覺的自己離火有些遙遠。
但不只地瓜的香甜與芋頭的保存需要火來完成,此次旅程的主角-咖啡,也需要火來成就其香醇。如果沒有火的萃煉,咖啡可能只是一種提神醒腦的植物,而無法以其香醇魅惑世人幾個世紀。這次就讓我們這些都市俗來試試看如何成就咖啡的香醇吧!
在包大哥的帶領下,大隊人馬先去採咖啡豆,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只採收部落周邊的咖啡豆,採集時要注意,要採深紅色的咖啡豆,鮮紅色還不夠熟喔。所採集的咖啡豆,接著以杵臼將其搗至外面的漿果碎裂,因為我們要的只是漿果內部的種子。然後水洗,水洗至將所有的漿果洗掉,只留種子,再泡上一天。然後把種子曬乾,再用杵臼(杵臼又上場了,它真是部落裡好用的工具)將種子的外皮去除,接下來還得人工選豆。
選好的豆,就得經過火的萃煉了。炒豆也是一門工夫,要不斷的翻炒,不可有須臾的停留,否則豆子就要燒焦了。而且要隨時控制火候,要留意氣味,注意是否有咖啡的香氣出來,要仔細聆聽,要聽咖啡豆翻炒過程傳出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爆豆聲。有下場試炒的都知到,炒豆真的很累,真的是得小心翼翼、兢兢業業,才能換來你我手中那一杯的芳香。雖然我們都很期待我們大家炒豆的結果,但包大哥先幫我們試喝了,真的還滿澀的,所以一半是用他炒的豆子,所以隔天早上的咖啡才會好喝啊!
(圖片說明:上方兩張就是咖啡豆,可不要採錯了;左中,採下的咖啡豆,開始用杵臼來搗;右中,搗到漿果與種子分離;左下,清洗,把漿果洗掉,只留下種子;右下,清洗完成要再揉搓,把外層黏液搓掉)
(圖片說明:左上,洗好的咖啡豆,曬乾就是這樣;右上,杵臼再度出動,要把外皮去除;左中,看到了沒,就是這樣,外皮都脫落了;右中,再用揚篩方式去除大多數的外皮;左下,被去除的外皮;右下,接著就是豆子的撿選,趙媽和淑奶老師撿的很認真)
滿滿的用火經驗,滿滿的咖啡香,難忘的德文部落,藏在三地門山區的快樂鄉,我一定要再來,如果有人要來的話,能不能叫我一聲呢?只要有空我一定奉陪。
ps.: 和大家分享在部落學到的咖啡南瓜湯,我今天晚上在家可是又喝到這個湯呢。做法很簡單,先將排骨(或雞肉)川燙後,再把排骨(或雞肉)煮湯,再把南瓜和咖啡豆放入,煮開即可,真的是一道又香又好吃的湯。訣竅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才夠香喔,哈哈。另外,不需故意處理咖啡豆,以為這樣香味比較快出來,這樣反而會容易有苦味。反正,記住要夠香就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啦,老師有在教,學生要聽話喔!
其實不只升火,有火之後,如何使用、如何控制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有一次到北埔奉工,工作的第二階段是要把野草燒掉,需要控制火在某些區域,又不能讓火熄滅,而且要算好時間,到快收工的時候火要漸漸熄滅,而不能還是熊熊大火,在在都需要技巧與經驗,愚笨的我不但很難讓火保持一定的旺,又在快收工還意外地讓火又旺起來,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而德文部落,我們見到了部落裡特殊用火方式,而包大哥用這種方式為我們烤玉米及地瓜。首先找好一塊地,並挖出一個坑,坑的大小看要烤的食物量而定,這次我們的人不少,所以這個坑還滿大的。然後在坑中架上柴火,並升火使起燃燒,柴火量的控制也是要技術的,擺太少達不到效果,擺太多浪費時間及柴火。在柴火燃燒的同時,在柴火上放置石頭,而此地盛產的頁岩就是最好的材料了,只見有經驗的VuVu三兩下就敲出好幾片石頭。接著就是等石頭的溫度到達我們需要的溫度了。
在等待過程中,我們可沒閒著,要去採集等一要用來覆蓋的各式植物,包括龍眼葉、血桐葉等,據部落裡的規矩,有一種葉子(sorry,我忘了名字)是必用的,可是現在季節不配合,所以…。採完葉子,石頭的溫度也差不多了,先將石頭移到旁邊,把最後一些還在燃燒的柴火移除,將地瓜、玉米丟入坑中,再將石頭蓋於其上,這個時候覺得頁岩真好用。蓋好石頭,接著就把剛才採集的樹葉蓋上去,先蓋小的,如龍眼樹葉,弄蓋大的,如血桐葉,而注意不要帶太大的樹枝,以免又燒起來了。最後再樹葉上覆土,覆土後還要做出一些洞讓水氣能出來,也是讓食物香氣能出來,才好判斷食物是否熟了。
據包大哥說,這種方式烤食物部落裡很喜歡用,比如說去田裡做事,先弄一個這樣烤食物的坑,等做完事回來,食物剛好也熟了。甚至到山裡打獵,睡前也會弄一個這坑,晚上就可睡在上面,非常溫暖,而隔天一早起來又有食物立刻可吃。
等待的過程有點難熬,不時飄來的地瓜香氣更讓人心癢難搔。不過等待是值得的,這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烤地瓜,地瓜本身的香甜完完全全地散發出來,更帶著一股龍眼葉的清香,真是絕品。要不是晚餐還有其他好料的,我真捨不得那些地瓜,我可以只吃那些地瓜當晚餐的,就算是現在,想到那些地瓜,我還是一直在流口水。
(圖片說明:左上,挖坑並上柴火;右上,起火並於柴上放置石頭;左中,VuVu俐落地劈石頭;右中,火越來越大了;下方,差不多囉,VuVu把石頭移開)
(圖片說明:左上,趕快放入地瓜和玉米;右上,再把石頭放回去;左中,蓋上葉子,最上面的大葉子就是血桐;右中,開始覆土;左下,覆土的差不多了;右下,大功告成,有冒煙的地方就是刻意留的洞)
部落裡的特殊用火不只在烤地瓜,還有在烘芋頭時。對於部落,芋頭收成後會先烘乾,如此才能保存的久,甚至還能磨成粉。本來這次老師也想安排烘芋頭的,但烘芋頭要到部落的入口,有點距離,所以只得做罷。不過我們還是看到了烘芋頭所使用的爐(或竈?),形狀很特別,整個像蛇窯一樣像上展開,高度漸增,下方是放置柴火的地方。和蛇窯不同的是,上方開口,架上梯形的木籃,其上可以放置要烘的芋頭(地瓜亦可)。藉著下方爐內的火,就可以將芋頭烘乾。
看了這些用火方式,真的覺的自己離火有些遙遠。
但不只地瓜的香甜與芋頭的保存需要火來完成,此次旅程的主角-咖啡,也需要火來成就其香醇。如果沒有火的萃煉,咖啡可能只是一種提神醒腦的植物,而無法以其香醇魅惑世人幾個世紀。這次就讓我們這些都市俗來試試看如何成就咖啡的香醇吧!
在包大哥的帶領下,大隊人馬先去採咖啡豆,由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只採收部落周邊的咖啡豆,採集時要注意,要採深紅色的咖啡豆,鮮紅色還不夠熟喔。所採集的咖啡豆,接著以杵臼將其搗至外面的漿果碎裂,因為我們要的只是漿果內部的種子。然後水洗,水洗至將所有的漿果洗掉,只留種子,再泡上一天。然後把種子曬乾,再用杵臼(杵臼又上場了,它真是部落裡好用的工具)將種子的外皮去除,接下來還得人工選豆。
選好的豆,就得經過火的萃煉了。炒豆也是一門工夫,要不斷的翻炒,不可有須臾的停留,否則豆子就要燒焦了。而且要隨時控制火候,要留意氣味,注意是否有咖啡的香氣出來,要仔細聆聽,要聽咖啡豆翻炒過程傳出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爆豆聲。有下場試炒的都知到,炒豆真的很累,真的是得小心翼翼、兢兢業業,才能換來你我手中那一杯的芳香。雖然我們都很期待我們大家炒豆的結果,但包大哥先幫我們試喝了,真的還滿澀的,所以一半是用他炒的豆子,所以隔天早上的咖啡才會好喝啊!
(圖片說明:上方兩張就是咖啡豆,可不要採錯了;左中,採下的咖啡豆,開始用杵臼來搗;右中,搗到漿果與種子分離;左下,清洗,把漿果洗掉,只留下種子;右下,清洗完成要再揉搓,把外層黏液搓掉)
(圖片說明:左上,洗好的咖啡豆,曬乾就是這樣;右上,杵臼再度出動,要把外皮去除;左中,看到了沒,就是這樣,外皮都脫落了;右中,再用揚篩方式去除大多數的外皮;左下,被去除的外皮;右下,接著就是豆子的撿選,趙媽和淑奶老師撿的很認真)
滿滿的用火經驗,滿滿的咖啡香,難忘的德文部落,藏在三地門山區的快樂鄉,我一定要再來,如果有人要來的話,能不能叫我一聲呢?只要有空我一定奉陪。
ps.: 和大家分享在部落學到的咖啡南瓜湯,我今天晚上在家可是又喝到這個湯呢。做法很簡單,先將排骨(或雞肉)川燙後,再把排骨(或雞肉)煮湯,再把南瓜和咖啡豆放入,煮開即可,真的是一道又香又好吃的湯。訣竅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才夠香喔,哈哈。另外,不需故意處理咖啡豆,以為這樣香味比較快出來,這樣反而會容易有苦味。反正,記住要夠香就是要用德文的咖啡豆啦,老師有在教,學生要聽話喔!
星期三, 9月 24, 2008
德文部落之旅 簡單、真誠最迷人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而我,腦袋中盤旋的盡是在德文部落的點點滴滴,即便離開部落已經一個星期了。難忘的不只是手炒咖啡豆的動人香醇,雖然在德文,我喝到了最好的咖啡;難忘的也不只有部落媽媽為我們準備的美食,雖然在德文,我吃到了最好吃的烤地瓜、最好喝的南瓜咖啡湯、以及到現在還念念不忘的高麗菜炒芋頭粉。最令我難忘的是部落裡老老少少那種誠懇的態度,讓我們有回家的感覺;最令我難忘的是部落裡大家對於生活的樂天,讓我充分見識到生活可以這麼簡單、這麼輕鬆,就在德文部落,我看到了一種簡單生活的美麗與快樂。
比如說,VuVu(希望沒有記錯原住民語)就是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第一次見到VuVu是在第一天下午準備烤地瓜的時候,因為這種烤地瓜的方式很特別,就連常常造訪德文的小仙鶴也沒見過,部落請出耆老(就是VuVu)為我們示範。只見VuVu早就為我們挖好了一個坑並準備好了柴火,然後很堅持要為準備他認應該要有的葉子,目的就希望讓我們看到部落真正的火烤方式,看著VuVu專注而沈靜的臉,讓人充份感受到部落裡待客的熱情。甚至在烤完地瓜、玉米之後,我們請姆姆一請享用時,VuVu也不肯,最後也只拿了一個地瓜而已,也許在他心中要把最好的留給客人吧!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只VuVu有而已,部落其他的人也是如此,所以用餐時,即便老師一直叫包大哥等人來一起用餐,但他們還是都沒有加入,真的是太客氣了。難怪在第二天的時候,有同學說感覺好像回到了家裡,已經不想走了。
(包大哥的岳母為趙媽編織花環,後面的穿粉紅色上衣的是包大哥的太太,有在教堂禮拜後教小朋友母語)
但真正讓我心生嚮往是德文部落呈現出來的一種簡單、輕鬆的的生活氣氛(或態度)。這種態度從在部落入口的部落國王(他堅持說頭目是烏合之眾的頭頭,部落可是完整的一個小國家,所以不能叫他頭目)的簡介開始,他說部落在山上的坡地種小米、種芋頭,是因為這樣就不用彎腰,不然像漢人在平地種稻都要彎腰,很累的。我想這就是一種接受自然環境的知命態度。
另外,就像VuVu:在經過包大哥與小仙鶴的介紹之後,我才了解VuVU的生活很簡單,最具體的就展現在吃,他們說VuVu可以只吃香蕉當一餐,而且是連續幾過個月的吃,他可以把香蕉煮熟放在冰箱儲存很久。其實不只有VuVu,部落裡都有尊重食物的好習慣,就拿芋頭來說,他們也會把芋頭烘乾磨粉,如此就可以放很久都不會壞。想想我們在山下,還常常為了吃什麼在煩惱,部落裡的生活是有什麼就吃什麼,這些都是老天的恩賜,不可以浪費。不只是吃,部落的娛樂是簡單而富有趣味的。就在我們邊烤肉邊吃晚餐的時候,旁邊部落裡的小孩就在一旁唱歌跳舞,大人則是在一旁聊天,一切看起來就是如此安詳而有興味,比起窩在沙發中漫無目的的轉台,實在有趣多了。更讓我覺有趣的是,包大哥說在我們來的前一週有颱風,部落裡的老人家說正好可以去建部落入口的石板屋,真是可愛的老人家。
(圖片說明:左上是奇那富CINAVU,我不太會分奇那富和阿拜,反正就是好吃;右上是加了紅藜的米飯,吃起很香,別有一番風味,沒一會就被盛光了;左中是包大哥的岳母示範做阿拜,晚餐要吃的人可要自己做啊;右中,就是我啦,至少我晚餐可以吃阿拜了;下面兩道是很難吃到的佳餚,左邊是蝸牛肉,要吃可要手腳快,右邊是包大哥的創意菜,小米PIZZA,一樣只有好吃可以形容)
當然,一切的美好,還是會有人迷惘,尤其是在部落外社會的干擾,或是一些經濟上的壓力,在在都會讓部落裡有人會有所遲疑,就像雜貨店的老闆就有這樣的疑惑。一方面希望有遊客來部落,增加部落的收入,但一方面又不確定部落是否能吸引遊客,也怕太多遊客破壞了部落的環境。說真的,不要迷惘,你們對於生活的樂天,對於客人的熱情,是你們最大的資產,只要保有這份態度,一定會有很多人被吸引的。在我心中,你們就是台灣的快樂國,讓我不必到不丹也能體會簡單生活所帶來的快樂。
我期待下一次的造訪,期待每年深秋的回家之旅,快樂的德文,好客的德文,我永遠不會忘記。
ps: 附上德文部落馬古都莊園的網址 http://makudu.blogspot.com/
比如說,VuVu(希望沒有記錯原住民語)就是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第一次見到VuVu是在第一天下午準備烤地瓜的時候,因為這種烤地瓜的方式很特別,就連常常造訪德文的小仙鶴也沒見過,部落請出耆老(就是VuVu)為我們示範。只見VuVu早就為我們挖好了一個坑並準備好了柴火,然後很堅持要為準備他認應該要有的葉子,目的就希望讓我們看到部落真正的火烤方式,看著VuVu專注而沈靜的臉,讓人充份感受到部落裡待客的熱情。甚至在烤完地瓜、玉米之後,我們請姆姆一請享用時,VuVu也不肯,最後也只拿了一個地瓜而已,也許在他心中要把最好的留給客人吧!其實這樣的想法,不只VuVu有而已,部落其他的人也是如此,所以用餐時,即便老師一直叫包大哥等人來一起用餐,但他們還是都沒有加入,真的是太客氣了。難怪在第二天的時候,有同學說感覺好像回到了家裡,已經不想走了。
(包大哥的岳母為趙媽編織花環,後面的穿粉紅色上衣的是包大哥的太太,有在教堂禮拜後教小朋友母語)
但真正讓我心生嚮往是德文部落呈現出來的一種簡單、輕鬆的的生活氣氛(或態度)。這種態度從在部落入口的部落國王(他堅持說頭目是烏合之眾的頭頭,部落可是完整的一個小國家,所以不能叫他頭目)的簡介開始,他說部落在山上的坡地種小米、種芋頭,是因為這樣就不用彎腰,不然像漢人在平地種稻都要彎腰,很累的。我想這就是一種接受自然環境的知命態度。
另外,就像VuVu:在經過包大哥與小仙鶴的介紹之後,我才了解VuVU的生活很簡單,最具體的就展現在吃,他們說VuVu可以只吃香蕉當一餐,而且是連續幾過個月的吃,他可以把香蕉煮熟放在冰箱儲存很久。其實不只有VuVu,部落裡都有尊重食物的好習慣,就拿芋頭來說,他們也會把芋頭烘乾磨粉,如此就可以放很久都不會壞。想想我們在山下,還常常為了吃什麼在煩惱,部落裡的生活是有什麼就吃什麼,這些都是老天的恩賜,不可以浪費。不只是吃,部落的娛樂是簡單而富有趣味的。就在我們邊烤肉邊吃晚餐的時候,旁邊部落裡的小孩就在一旁唱歌跳舞,大人則是在一旁聊天,一切看起來就是如此安詳而有興味,比起窩在沙發中漫無目的的轉台,實在有趣多了。更讓我覺有趣的是,包大哥說在我們來的前一週有颱風,部落裡的老人家說正好可以去建部落入口的石板屋,真是可愛的老人家。
(圖片說明:左上是奇那富CINAVU,我不太會分奇那富和阿拜,反正就是好吃;右上是加了紅藜的米飯,吃起很香,別有一番風味,沒一會就被盛光了;左中是包大哥的岳母示範做阿拜,晚餐要吃的人可要自己做啊;右中,就是我啦,至少我晚餐可以吃阿拜了;下面兩道是很難吃到的佳餚,左邊是蝸牛肉,要吃可要手腳快,右邊是包大哥的創意菜,小米PIZZA,一樣只有好吃可以形容)
當然,一切的美好,還是會有人迷惘,尤其是在部落外社會的干擾,或是一些經濟上的壓力,在在都會讓部落裡有人會有所遲疑,就像雜貨店的老闆就有這樣的疑惑。一方面希望有遊客來部落,增加部落的收入,但一方面又不確定部落是否能吸引遊客,也怕太多遊客破壞了部落的環境。說真的,不要迷惘,你們對於生活的樂天,對於客人的熱情,是你們最大的資產,只要保有這份態度,一定會有很多人被吸引的。在我心中,你們就是台灣的快樂國,讓我不必到不丹也能體會簡單生活所帶來的快樂。
我期待下一次的造訪,期待每年深秋的回家之旅,快樂的德文,好客的德文,我永遠不會忘記。
ps: 附上德文部落馬古都莊園的網址 http://makudu.blogspot.com/
星期二, 9月 23, 2008
救國片靠海角??
(照片出處:果子電影,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最近台灣流行著一股「海角」風潮,不少人見面時都在問「你看了海角七號嗎?」如果回答沒有,立刻會有一句:「你一定要去看,真的很好看。」看《海角七號》似乎成了2008年的台灣國民運動,不去看似乎跟不上這個社會,甚至許多網拍的標題都帶著海角的字眼,以期衝高點閱率。
老實說,《海角七號》真的還滿討人喜歡的,所以我也去看了,而且我是上演的第二天(上演的第一個星期六)就去看了,不僅如此,我還是上演前2個星期就買了預購票。不過,在《海角七號》票房火速衝破一億元,成為十年來國片的奇蹟後,心情卻有點複雜,一方面當然為拍攝團隊高興,高興他們努力有了回報,但另一方面卻又有著一絲不安,但為什麼不安,我也說不上來,明明是國片難得的佳績,有什麼好不安呢?劉老師在往德文部落的車上的一席話,解答了我的疑惑。
劉老師說:當一個東西迅速變成了風潮、變成了時尚流行,就容易缺乏沈澱的機會,缺乏反省的聲音,如此一來,就不太可能延續下去成為一種風格、或一種文化,就如先前炒的很熱的蛋撻風、或(台灣)咖啡時尚皆是如此。而目前《海角七號》這麼夯,夯到政治人物都想沾一點邊,真的很令人擔心也會步上這些例子的後塵。不信去網路上看看,任何在網誌或bbs上發表對於《海角七號》有所檢討或批評的文章,下場往往是留言部份被很多人罵的狗血淋頭,甚至連愛不愛台灣之類的言論都跑出來了。在狂熱支持分子的眼中,惟有《海角七號》拍出台灣的人情之美,《海角七號》是完美的。但真的嗎?就連導演魏德聖自己都曾說,這部片子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好,而突如其來的成功甚至帶給他很大的壓力。
不僅擔心《海角七號》的風潮會讓細膩的討論不見,更擔心因為《海角七號》成功引起的過份樂觀,樂觀的認為國片就要復興了,真的靠著海角七號就能救國片嗎?
其實,我很怕在《海角七號》一枝獨秀下,其他優秀國片在它的光芒下,反而沒什麼機會出頭。最好的例子就在上星期六,《海角七號》光台北票房單日就破千萬,而《囧男孩》上演兩週全台才破千萬,更別提《花吃了那女孩》,那就更不能比了。而愚蠢的新聞局,只會錦上添花,說票房破五千萬的國片要加發20%的獎金,這擺明了為《海角七號》添光而以啊!怎麼不去想想如何做資源平均分配,以幫助其他能見度較低的好國片,比如說怎樣讓大家能看到好的國片呢?以往的國片如果不能找到外商發行,通常上映戲院數很少,而且往往上映一週就下檔,即便傳出口碑,你想看還找不到戲院看,之前的《流浪神狗人》、《蝴蝶》與《九降風》就是如此。所以與其浪費錢做錦上添花,還不如多動動腦,比如強制規定戲院一年一定要上映幾部國片,或上映國片的週數要2週以上(這是我的想法啦!)
我也很怕,在《海角七號》熱鬧、飽滿的劇情下,觀眾會討為國片就該如此,不是如此的都不是好國片。這個害怕並不是杞人憂天。遠的有上映前兩週,網路就很多人說國片就該這樣,什麼侯孝賢、什麼蔡明亮,拍的都好難看,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否真的都有看過侯孝賢或蔡明亮的電影,但對我來說大學時代看到《戀戀風塵》的震撼,以致於最近的《紅氣球之旅》的感動,都是侯導帶給我的美好回憶。近的則有晚《海角七號》上檔的《囧男孩》,由於《海角七號》得到台北電影節的最佳影片,而《囧男孩》則得到最佳導演,免不了被拿來比較。所以網路又見到類似以下的言論,說《囧男孩》太藝術片了,說《囧男孩》不有趣,說《囧男孩》不如《海角七號》,看來真是叫人有點傷心。如果這樣的話,我不禁要為魏導擔心,即便真的拍成了《賽德克巴萊》,可能也會被說不如《海角七號》。
其實平心而論,今年的國片到目前,題材多元而且都還滿好看的,從《九降風》的青澀青春記事,《漂浪青春》的對愛徬徨,《海角七號》的愛情加勵志加鄉土,到《囧男孩》的純真童年,真的每一部都值得大家看一看(蝴蝶與花吃了那女孩,因為桃園沒上映,所以就錯過了)。
(照片出處:原子映像,九降風官方部落格)
而這其中我最喜觀的是《囧男孩》,一部用淡淡歡笑裝的感傷電影。楊雅喆導演以一種淡然的態度,戲而不謔的手法,帶我們回到童年,去感受那我們早已遺失的純真。關於《囧男孩》的影評也不少,在此我就不多說了,但我要說說其中讓我很有感觸的幾場戲:一場是兩位主角(小孩)在有了嫌隙之後,在他們常去的秘密基地(橋下),二號罵一號是騙子,一號那種失去朋友的遺憾表情;又,另一場是二號趕到一號的家,卻只見一號要被社工人員帶走,而只能對他揮揮手道別,二號那種痛失朋友的懊悔,真的很令人難過,也讓我回想到我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傷害朋友而失去朋友。而最感傷的則是最後,二號獨自落寞的前往遊樂園,要完成彼此的夢想-滑100次的滑水道,恍忽間童年就消逝了,換來的是再也回不到原狀的異次元世界。
最後,請大家支持有誠意的電影,《海角七號》是,《囧男孩》也是,好不好看留給你自己判斷了。台北的朋友比較有福氣,也請多多支持重映的《九降風》以及光點戲院上映的《天黑.夏午.闔家觀賞》。
星期二, 6月 17, 2008
台南民間信仰之旅 臨水夫人媽廟
很多人跟我一樣,以為註生娘娘就是陳靖姑得道昇天而變成的,但實際上,兩者雖然有類似的職司,卻是不同的兩個神祇。
註生娘娘為《封神傳》中的神話人物,相傳是龜靈聖母的三個女兒雲霄、瓊霄及碧霄,在三仙島上修行,又稱三仙童子,共掌「混元金斗」(即產盆,或稱淨桶),專擅先後之天,凡所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愚賢…,都必須經過混元金斗才能轉世,後來在武王伐紂時,幫助紂王與周武王鏖戰而陣亡,死後由於擁有混元金斗法寶,因此被玉皇大帝勅封為註生娘娘,專司人世間的入胎、出生之事。
而陳靖姑,原藉福建古田縣臨水鄉,因而被稱為臨水夫人,《台灣縣志》說:「臨水夫人,神名進姑,福州人陳昌的女兒,生於唐朝大歷二年。少時秉露通幻。嫁劉,而懷孕數月。陸適逢大旱災,因脫胎祈雨而卒,年僅二十四。她臨死時說:我死後一定要做神,救人產難。果然,福建建寧府陳清叟有一個媳婦,懷孕十七個月,還不能生產,死後變神的進姑看見這情形,下手施救,產下蛇數斗,而產婦獲得平安。」
由此觀之,兩者雖然都是生育之神,但註生娘娘管的是人的命中有無子女,臨水夫人則偏向於安產。不過,不管那位神明,仍然是反映了大眾的需求。註生娘娘反映了人們對於子嗣的渴求,尤其農業時代,能多生一個人,就代表日後多一個做田。而臨水夫人則代表了產婦的不安以及為小孩操煩的心,不要說醫藥不發達的古早時候,即便目前醫藥較為發達,不少產婦在懷孕時仍是忐忑不安,就像我母親也表示,為了撫平她自己的不安,她在懷孕時也特地去拜觀音;而當生下小孩之後,當媽的又要煩惱小孩的平安,這些時候臨水夫人就是這些媽媽們的救星。不僅如此,為了保佑小孩的平安,通常為讓小孩認臨水夫人做乾媽,而滿十六歲時又要到廟裡進行成年禮,謝謝臨水夫人的照顧。
這次的宗教之旅中,參拜了這麼多廟宇,以這座臨水夫人媽廟的信眾最多,由此比較可知,希望小孩平平安安長大,在父母心中,比起其他願望還重要,想想真的還滿感動的。而在回程車上也聽到何俊瑋同學說她們家的事:事情是關於她哥,她哥是早產兒,出生時不到1000克,一直待在保溫箱中,不要以為這沒什麼,在沒有健保的時代,這可是一大筆花費。不過即便如此,醫生還是不太看好,但媽媽不肯放棄,而在親戚的建議下,到臨水夫人媽廟擺桌辦事。說來神奇,又或是母愛感動天,在做完法事後,嬰兒一直僵硬的手腳就柔軟了,而病情也好轉了。聽到這件事,想到絕不放棄小孩的母親的心,很令人動容。
不管如何,想到媽媽懷胎之苦,以及為我們日夜操煩,真的要好好孝順媽媽。
圖片說明:
最上面皆為臨水夫人,左為正殿,右為後殿。據《閩都別記》記載,當年觀音菩薩為籌資修建洛陽橋時,化成一位女子泛舟海上讓人投幣,並許下諾言:誰的錢幣能投中她,她就嫁這個人為妻。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下凡時見洛陽江畔熱鬧非凡,前去湊熱鬧,不慎掉下一根白髮,化為一條小白蛇迅速遊去。觀音菩薩料到此蛇必是今後禍害人間的精靈。因此,彈出一滴指血,投胎於福州上渡陳家。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陳夫人葛氏產下一女嬰就是後來的伏妖降怪的陳靖姑。
靖姑自幼聰穎,少年讀書萬卷,15歲時到閭山,也就是傳說中的福州下渡龍潭角水下學法,拜許真君為師,學成設醮法、呼風喚雨、縮地騰空、退病祛疫等法術。18歲師滿,告別師父下山,嫁給古田縣臨水劉氏為妻。下山時,師父讓她不要回頭,徑直走去。可是,她依戀師恩,走24步回頭望師父,從而天定她只有24歲壽命。(另一說,師父算出她24歲有大難,吩咐她24歲不可用法術行事)。唐貞元8年,也就是西元792年,福建遭遇大旱,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陳靖姑不顧自己已懷胎三月,毅然脫胎於陳府,手執法器,駕雲於烏龍江上空,念動真言,焚燒血文,終於天降甘霖。而正當陳靖姑祈雨時,白蛇精和長坑鬼前往陳府盜胎並將它吃掉。陳靖姑回陳府發現後,憤怒追殺。長坑鬼落入水中,白蛇精飛進古田臨水一個山洞。陳靖姑便施法壓住蛇精,使它永世不得出洞殘害人間,陳靖姑自己也因為勞瘁飢渴而獻身,而在死後羽化成神。不過由此看來,臨水夫人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嗎?
中左為花公、花媽,又稱為「樹公」或「花媽」。相傳在閻王的後花園中有每個人的本命花或樹,其中男人是一棵樹,女人是一株花,這一株花要開幾朵花,花的顏色是白是紅,白花生男紅花生女,全由註生娘娘決定,但花長的好不好,得看花公、花婆是否盡心盡力的施肥、澆水、除蟲害了,……孕婦想要生下正常的嬰兒或小孩出生後能否健全的發育成長,則要請花公、花婆多多幫忙。因此臨水夫人廟中亦陪祀花公、花婆。
中右為齊天大聖孫悟空。而大聖爺跟照顧小孩有什麼關聯呢?原來大聖爺專治小孩”著猴”,或治小孩太頑皮,因為畢竟臨水夫人與三十六婆姐都是女性,總是比較心軟,所這時就由大聖爺出馬啦。
最下是虔誠的信眾,祈求臨水夫保佑小朋友的平安,尤其最近一波腸病毒的疫情還滿嚴重的,大家都擔心啊。
圖片說明:此為三十六婆姐,由右到左,由上到下,分別為第一宮到第十八宮。
圖片說明:此為三十六婆姐,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別為第十九宮到第三十六宮。
而三十六婆姐的來由則是:閩皇王延彬,寵幸皇后陳金鳳,有一蛇精,將王后陳金鳳攝回洞中,蛇精變成金鳳模樣,佔據長春宮,朝夕與閩王淫樂,州六宮娥打入冷宮,全部變成它白蛇腹中之食物。後為靖姑將白蛇精斬為三段,頭段鎖在白龍江之龍潭壑中,中段鎖在開元封鐵佛殿古井中,尾段鎖鎮在七穿井中,繼又動用法術,並唸動真言咒語、布閭山正法,復活王后與州六宮娥,所剩餘白骨,俱煉骨成人,因而閩王感念靖姑之功,乃封靖姑為臨水夫人,並將救活起來之州六宮娥盡賜與靖姑為徒,這就是三十六婆姐的由來。
而在道法中,三十六婆姐各自負責不同的照顧小孩職司,下面就附上,道教度關禳煞保命科儀的部份,其中就有提到臨水夫人事蹟,以及三十六婆姐的職掌。
度關禳煞保命科儀
(前略)
閭山法主大法真君許真人叩
福建省古田縣臨水正宮
閭山正法臨水慈濟夫人順天聖母太后陳元君叩
閭山傳法八卦驅妖太后林元君叩
閭山傳法翻山倒廟太后李元君叩
麒麟送子高元帥 監生大神黃舍人
註生虎頭江婆奶 救生護兒歐娘娘
催生保產馬夫人 度關收煞鄒娘娘
追魂奪魄石夫人 救死回生阮娘娘
衛房保產曾夫人 扶育佑命許娘娘
斬關王楊二太保 扶桑丹霞大聖王
三十六宮諸婆姐 七十二苑眾婆娘
馬陸巧計二夫人 護胎虎馬二將軍
度關收煞諸神將 斬關落鎖眾將軍
仰望聖賢齊降格 普降洪恩保生靈
啣花獻果迎聖駕 酌水輸誠白民情
請三奶 請大奶
恭焚真香專拜請 臨水元君現金身
閭山學法陳夫人 率領神兵千萬人
父是下渡陳長者 母是西河葛夫人
甲寅年春正月半 寅時生下奶娘身
八角金盆來貯水 香湯沐浴奶娘身
三歲四歲多伶俐 五歲六歲甚聰明
七歲八歲去食菜 九歲十歲能誦經
十三歲時去學法 諸般法力盡受傳
過府逢州收妖怪 翻山倒廟拿妖精
百花橋頭度男女 除關斬煞顯威靈
隨帶神兵三百萬 鼓角飛來臨水宮
千處祈求千處應 萬家懇禱萬家靈
臣壇前專拜請 飛雲走馬降來臨
(中略)
請卅六宮 四焚真香虔誠拜請
臨水第 一宮福州府古田縣浣仔婆奶陳婆神
臨水第 二宮延平府順昌縣揭仔婆奶黃婆神
臨水第 三宮福寧府寧德縣邀仔婆奶方婆神
臨水第 四宮興化府蒲田縣牽仔婆奶柳婆神
臨水第 五宮建寧府歐寧縣抱仔婆奶陸婆神
臨水第 六宮福州府長樂縣衛仔婆奶宋婆神
臨水第 七宮泉州府晉江縣襁仔婆奶林婆神
臨水第 八宮漳州府彰莆縣戲仔婆奶楊婆神
臨水第 九宮汀州府連城縣撫仔婆奶李婆神
臨水第 十宮邵武府泰寧縣養仔婆奶董婆神
臨水第十一宮福州府福清縣護仔婆奶何婆神
臨水第十二宮奢岩州漳平縣洗仔婆奶彭婆神
臨水第十三宮建寧府寧陽縣搖仔婆奶羅婆神
臨水第十四宮泉州府南安縣攬仔婆奶吳婆神
臨水第十五宮福州府羅源縣牽仔婆奶鄭婆神
臨水第十六宮福寧府福鼎縣哨仔婆奶張婆神
臨水第十七宮建寧府浦城縣教仔婆奶王婆神
臨水第十八宮福州府候官縣捫仔婆奶倪婆神
臨水第十九宮汀州府長汀縣揹仔婆奶包婆神
臨水第二十宮福州府閩候縣註仔婆奶孫婆神
臨水第廿一宮福寧府寧德縣揭仔婆奶趙婆神
臨水第廿二宮興化府仙遊縣攜仔婆奶周婆神
臨水第廿三宮福州府連江縣保仔婆奶程婆神
臨水第廿四宮福州府閩春縣托仔婆奶葉婆神
臨水第廿五宮永春州竹北縣扶仔婆奶錢婆神
臨水第廿六宮福州府永福縣擺仔婆奶劉婆神
臨水第廿七宮泉州府惠安縣喂仔婆奶聶婆神
臨水第廿八宮邵武府光澤縣帶仔婆奶劉婆神
臨水第廿九宮福州府候官縣吻仔婆奶翁婆神
臨水第三十宮建寧府政和縣送仔婆奶潘婆神
臨水第卅一宮福寧府福安縣哺仔婆奶凌婆神
臨水第卅二宮泉州府同安縣摟仔婆奶鄧婆神
臨水第卅三宮福州府閩清縣育仔婆奶朱婆神
臨水第卅四宮延平府南平縣守仔婆奶金婆神
臨水第卅五宮泉州府安溪縣顧仔婆奶樹婆神
臨水第卅六宮福寧府霞蒲縣看仔婆奶胡婆神
(後略)
但其實各地的說法不同,像在大陸牙城的鸕鷀宮中的三十六婆姐的職掌又有不同,亦可參考看看。
最後附上一些參考資料:
1. 度關禳煞保命科儀
2. 信仰陳靖姑的人文價值
3. 掌管人間生育的天神
4. 牙城鸕鷀宮簡介
註生娘娘為《封神傳》中的神話人物,相傳是龜靈聖母的三個女兒雲霄、瓊霄及碧霄,在三仙島上修行,又稱三仙童子,共掌「混元金斗」(即產盆,或稱淨桶),專擅先後之天,凡所有仙凡人聖、諸侯天子,貴賤愚賢…,都必須經過混元金斗才能轉世,後來在武王伐紂時,幫助紂王與周武王鏖戰而陣亡,死後由於擁有混元金斗法寶,因此被玉皇大帝勅封為註生娘娘,專司人世間的入胎、出生之事。
而陳靖姑,原藉福建古田縣臨水鄉,因而被稱為臨水夫人,《台灣縣志》說:「臨水夫人,神名進姑,福州人陳昌的女兒,生於唐朝大歷二年。少時秉露通幻。嫁劉,而懷孕數月。陸適逢大旱災,因脫胎祈雨而卒,年僅二十四。她臨死時說:我死後一定要做神,救人產難。果然,福建建寧府陳清叟有一個媳婦,懷孕十七個月,還不能生產,死後變神的進姑看見這情形,下手施救,產下蛇數斗,而產婦獲得平安。」
由此觀之,兩者雖然都是生育之神,但註生娘娘管的是人的命中有無子女,臨水夫人則偏向於安產。不過,不管那位神明,仍然是反映了大眾的需求。註生娘娘反映了人們對於子嗣的渴求,尤其農業時代,能多生一個人,就代表日後多一個做田。而臨水夫人則代表了產婦的不安以及為小孩操煩的心,不要說醫藥不發達的古早時候,即便目前醫藥較為發達,不少產婦在懷孕時仍是忐忑不安,就像我母親也表示,為了撫平她自己的不安,她在懷孕時也特地去拜觀音;而當生下小孩之後,當媽的又要煩惱小孩的平安,這些時候臨水夫人就是這些媽媽們的救星。不僅如此,為了保佑小孩的平安,通常為讓小孩認臨水夫人做乾媽,而滿十六歲時又要到廟裡進行成年禮,謝謝臨水夫人的照顧。
這次的宗教之旅中,參拜了這麼多廟宇,以這座臨水夫人媽廟的信眾最多,由此比較可知,希望小孩平平安安長大,在父母心中,比起其他願望還重要,想想真的還滿感動的。而在回程車上也聽到何俊瑋同學說她們家的事:事情是關於她哥,她哥是早產兒,出生時不到1000克,一直待在保溫箱中,不要以為這沒什麼,在沒有健保的時代,這可是一大筆花費。不過即便如此,醫生還是不太看好,但媽媽不肯放棄,而在親戚的建議下,到臨水夫人媽廟擺桌辦事。說來神奇,又或是母愛感動天,在做完法事後,嬰兒一直僵硬的手腳就柔軟了,而病情也好轉了。聽到這件事,想到絕不放棄小孩的母親的心,很令人動容。
不管如何,想到媽媽懷胎之苦,以及為我們日夜操煩,真的要好好孝順媽媽。
圖片說明:
最上面皆為臨水夫人,左為正殿,右為後殿。據《閩都別記》記載,當年觀音菩薩為籌資修建洛陽橋時,化成一位女子泛舟海上讓人投幣,並許下諾言:誰的錢幣能投中她,她就嫁這個人為妻。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下凡時見洛陽江畔熱鬧非凡,前去湊熱鬧,不慎掉下一根白髮,化為一條小白蛇迅速遊去。觀音菩薩料到此蛇必是今後禍害人間的精靈。因此,彈出一滴指血,投胎於福州上渡陳家。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陳夫人葛氏產下一女嬰就是後來的伏妖降怪的陳靖姑。
靖姑自幼聰穎,少年讀書萬卷,15歲時到閭山,也就是傳說中的福州下渡龍潭角水下學法,拜許真君為師,學成設醮法、呼風喚雨、縮地騰空、退病祛疫等法術。18歲師滿,告別師父下山,嫁給古田縣臨水劉氏為妻。下山時,師父讓她不要回頭,徑直走去。可是,她依戀師恩,走24步回頭望師父,從而天定她只有24歲壽命。(另一說,師父算出她24歲有大難,吩咐她24歲不可用法術行事)。唐貞元8年,也就是西元792年,福建遭遇大旱,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陳靖姑不顧自己已懷胎三月,毅然脫胎於陳府,手執法器,駕雲於烏龍江上空,念動真言,焚燒血文,終於天降甘霖。而正當陳靖姑祈雨時,白蛇精和長坑鬼前往陳府盜胎並將它吃掉。陳靖姑回陳府發現後,憤怒追殺。長坑鬼落入水中,白蛇精飛進古田臨水一個山洞。陳靖姑便施法壓住蛇精,使它永世不得出洞殘害人間,陳靖姑自己也因為勞瘁飢渴而獻身,而在死後羽化成神。不過由此看來,臨水夫人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嗎?
中左為花公、花媽,又稱為「樹公」或「花媽」。相傳在閻王的後花園中有每個人的本命花或樹,其中男人是一棵樹,女人是一株花,這一株花要開幾朵花,花的顏色是白是紅,白花生男紅花生女,全由註生娘娘決定,但花長的好不好,得看花公、花婆是否盡心盡力的施肥、澆水、除蟲害了,……孕婦想要生下正常的嬰兒或小孩出生後能否健全的發育成長,則要請花公、花婆多多幫忙。因此臨水夫人廟中亦陪祀花公、花婆。
中右為齊天大聖孫悟空。而大聖爺跟照顧小孩有什麼關聯呢?原來大聖爺專治小孩”著猴”,或治小孩太頑皮,因為畢竟臨水夫人與三十六婆姐都是女性,總是比較心軟,所這時就由大聖爺出馬啦。
最下是虔誠的信眾,祈求臨水夫保佑小朋友的平安,尤其最近一波腸病毒的疫情還滿嚴重的,大家都擔心啊。
圖片說明:此為三十六婆姐,由右到左,由上到下,分別為第一宮到第十八宮。
圖片說明:此為三十六婆姐,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分別為第十九宮到第三十六宮。
而三十六婆姐的來由則是:閩皇王延彬,寵幸皇后陳金鳳,有一蛇精,將王后陳金鳳攝回洞中,蛇精變成金鳳模樣,佔據長春宮,朝夕與閩王淫樂,州六宮娥打入冷宮,全部變成它白蛇腹中之食物。後為靖姑將白蛇精斬為三段,頭段鎖在白龍江之龍潭壑中,中段鎖在開元封鐵佛殿古井中,尾段鎖鎮在七穿井中,繼又動用法術,並唸動真言咒語、布閭山正法,復活王后與州六宮娥,所剩餘白骨,俱煉骨成人,因而閩王感念靖姑之功,乃封靖姑為臨水夫人,並將救活起來之州六宮娥盡賜與靖姑為徒,這就是三十六婆姐的由來。
而在道法中,三十六婆姐各自負責不同的照顧小孩職司,下面就附上,道教度關禳煞保命科儀的部份,其中就有提到臨水夫人事蹟,以及三十六婆姐的職掌。
度關禳煞保命科儀
(前略)
閭山法主大法真君許真人叩
福建省古田縣臨水正宮
閭山正法臨水慈濟夫人順天聖母太后陳元君叩
閭山傳法八卦驅妖太后林元君叩
閭山傳法翻山倒廟太后李元君叩
麒麟送子高元帥 監生大神黃舍人
註生虎頭江婆奶 救生護兒歐娘娘
催生保產馬夫人 度關收煞鄒娘娘
追魂奪魄石夫人 救死回生阮娘娘
衛房保產曾夫人 扶育佑命許娘娘
斬關王楊二太保 扶桑丹霞大聖王
三十六宮諸婆姐 七十二苑眾婆娘
馬陸巧計二夫人 護胎虎馬二將軍
度關收煞諸神將 斬關落鎖眾將軍
仰望聖賢齊降格 普降洪恩保生靈
啣花獻果迎聖駕 酌水輸誠白民情
請三奶 請大奶
恭焚真香專拜請 臨水元君現金身
閭山學法陳夫人 率領神兵千萬人
父是下渡陳長者 母是西河葛夫人
甲寅年春正月半 寅時生下奶娘身
八角金盆來貯水 香湯沐浴奶娘身
三歲四歲多伶俐 五歲六歲甚聰明
七歲八歲去食菜 九歲十歲能誦經
十三歲時去學法 諸般法力盡受傳
過府逢州收妖怪 翻山倒廟拿妖精
百花橋頭度男女 除關斬煞顯威靈
隨帶神兵三百萬 鼓角飛來臨水宮
千處祈求千處應 萬家懇禱萬家靈
臣壇前專拜請 飛雲走馬降來臨
(中略)
請卅六宮 四焚真香虔誠拜請
臨水第 一宮福州府古田縣浣仔婆奶陳婆神
臨水第 二宮延平府順昌縣揭仔婆奶黃婆神
臨水第 三宮福寧府寧德縣邀仔婆奶方婆神
臨水第 四宮興化府蒲田縣牽仔婆奶柳婆神
臨水第 五宮建寧府歐寧縣抱仔婆奶陸婆神
臨水第 六宮福州府長樂縣衛仔婆奶宋婆神
臨水第 七宮泉州府晉江縣襁仔婆奶林婆神
臨水第 八宮漳州府彰莆縣戲仔婆奶楊婆神
臨水第 九宮汀州府連城縣撫仔婆奶李婆神
臨水第 十宮邵武府泰寧縣養仔婆奶董婆神
臨水第十一宮福州府福清縣護仔婆奶何婆神
臨水第十二宮奢岩州漳平縣洗仔婆奶彭婆神
臨水第十三宮建寧府寧陽縣搖仔婆奶羅婆神
臨水第十四宮泉州府南安縣攬仔婆奶吳婆神
臨水第十五宮福州府羅源縣牽仔婆奶鄭婆神
臨水第十六宮福寧府福鼎縣哨仔婆奶張婆神
臨水第十七宮建寧府浦城縣教仔婆奶王婆神
臨水第十八宮福州府候官縣捫仔婆奶倪婆神
臨水第十九宮汀州府長汀縣揹仔婆奶包婆神
臨水第二十宮福州府閩候縣註仔婆奶孫婆神
臨水第廿一宮福寧府寧德縣揭仔婆奶趙婆神
臨水第廿二宮興化府仙遊縣攜仔婆奶周婆神
臨水第廿三宮福州府連江縣保仔婆奶程婆神
臨水第廿四宮福州府閩春縣托仔婆奶葉婆神
臨水第廿五宮永春州竹北縣扶仔婆奶錢婆神
臨水第廿六宮福州府永福縣擺仔婆奶劉婆神
臨水第廿七宮泉州府惠安縣喂仔婆奶聶婆神
臨水第廿八宮邵武府光澤縣帶仔婆奶劉婆神
臨水第廿九宮福州府候官縣吻仔婆奶翁婆神
臨水第三十宮建寧府政和縣送仔婆奶潘婆神
臨水第卅一宮福寧府福安縣哺仔婆奶凌婆神
臨水第卅二宮泉州府同安縣摟仔婆奶鄧婆神
臨水第卅三宮福州府閩清縣育仔婆奶朱婆神
臨水第卅四宮延平府南平縣守仔婆奶金婆神
臨水第卅五宮泉州府安溪縣顧仔婆奶樹婆神
臨水第卅六宮福寧府霞蒲縣看仔婆奶胡婆神
(後略)
但其實各地的說法不同,像在大陸牙城的鸕鷀宮中的三十六婆姐的職掌又有不同,亦可參考看看。
最後附上一些參考資料:
1. 度關禳煞保命科儀
2. 信仰陳靖姑的人文價值
3. 掌管人間生育的天神
4. 牙城鸕鷀宮簡介
台南民間信仰之旅 妙壽官 金萬安王船
雖然金萬安王船是安平地區最古老、最大的王船,雖然妙壽官前的蝙蝠柱為全台僅有的一對,而且又有三十六官將與二十四節氣神的門神,但在這裡讓我很有感覺的卻是老師的一段話。
這段話的緣起是金萬安王船在登船口旁邊有貼一張女性勿登船的告示,有同學就此事向老師詢問。在目前一般的知識份子心中,當然會覺得男女平等,說什麼女生會帶穢氣之類的,都是男性沙文主義的遺毒。不可諱言,禁止女性上船的確是建構父權社會的一部份,不過老師指出,在久遠的傳承下,地方信眾對此習慣的信守已內化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信仰的一部份,而不是不尊重女性。老師指出,在此堅固的信仰下,如果有女性未經溝通而強行登船,會對他們的信仰造成打擊,如果此時有什麼不如意,更是會加重他們的心靈的沈重。
說到底,民間信仰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靈需求,隨著生活的轉變,需求也會跟著變,自然而然觀念就會跟著變,所以現有些姓氏的宗祠已經允許女性入祀了。所以不必急著以現代認為正確的觀念來加諸在這些信眾身上,對我們來說,上船只是拍照,只是把細節自清楚,但卻會在信眾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對我們來說是小事,卻是信眾的大事,所以不必強求。認真說來,就是要從對方的角度來想,要能尊重對方的生活。
說到此,老師又舉了另外一個例子-當年台南文化季的「抓春雞」事件。在鹿耳門天后官舉辦的台南文化季中,為了讓大眾體會先民的生活,因而辦了「抓春雞」的活動。沒想到這個活動卻遭到關懷生命協會的批評,關懷生命協會甚至還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大肆批評,日後並將抓春雞與挫魚、釣蝦等同齊觀,認為都是虐待動物。不否認,動物權的維護是進步社會應有的態度,但將抓春雞視為與挫魚一樣的活動,則是見樹不見林,忽略了先民生活文化的傳承,正如老師所說,古早時代養雞,有誰是用籠子養呢?當然都是放養,要抓的時候自然是要到處抓。
也許正如上述禁止女性上船的禁忌相同,現代的社會已經不需要如此的抓雞方法,不過這不是蓄意虐待動物,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廟方與當地民眾只是單純的想與大家分享古人的生活經驗,這麼粗暴的指摘方式,已不是澆冷水而已,而是狠狠的給這些單純的當地民眾一巴掌,似乎也太超過了,難道有話不能好好講嗎?我不禁想到,最可怕的就是總是認自己是對的人。
撇開這些,好好看看妙壽官的王船與古蹟吧!
圖片說明:上為妙壽官主祝的保生大帝;下為全台僅有的一對蝙蝠柱。
妙壽官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創建,奉祀保安大帝,「妙壽」兩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保生大帝封號「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而來;另一說法則是因為漁民妙、壽二兄弟,從海邊拾得王船及神像,迎回奉祀,因而以兄弟之名為廟名。
妙壽宮前殿入口,有全台僅見的蝙蝠石柱一對,原為海山館所有,花崗材質,上刻有蝙蝠、鶴,具有祈福祝壽的意思,上有清代名將王得祿所撰楹聯。正殿大樑彩繪金龍,拱護八卦。而門神秦叔寶、尉遲恭與側門彩繪三十六官將及二十四節氣,別具特色,只是可惜已經略顯斑駁,雖然有其古味,但卻不利於拍照,加上當天天候不佳,更增拍照的困難,所以想看的,就親自到現場吧。
圖片說明:上面兩張均為金萬安王船,左邊那個可以看到眼睛喔;中左為船上的小廟;中右為船尾的立牌;下左為接近船首的船弦上的十二生肖雕刻,十分精緻,我屬牛,所以放張牛吧;下右為船頭的獅子,很威猛。
據廟內碑文記載,金萬安王船為早年大陸漂流而來。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於妙壽宮的右側建造金萬安王船室放置,因為後來開路,被迫拆除,而將其遷移至對面馬路旁,另建二樓來供奉王船。金萬安王船不僅造型特大(目前安平廟宇所奉祀的王 船中體型最大的),雕鏤作工精美細緻,也是目前安平廟宇所奉祀的王船中體型最大的。
這段話的緣起是金萬安王船在登船口旁邊有貼一張女性勿登船的告示,有同學就此事向老師詢問。在目前一般的知識份子心中,當然會覺得男女平等,說什麼女生會帶穢氣之類的,都是男性沙文主義的遺毒。不可諱言,禁止女性上船的確是建構父權社會的一部份,不過老師指出,在久遠的傳承下,地方信眾對此習慣的信守已內化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信仰的一部份,而不是不尊重女性。老師指出,在此堅固的信仰下,如果有女性未經溝通而強行登船,會對他們的信仰造成打擊,如果此時有什麼不如意,更是會加重他們的心靈的沈重。
說到底,民間信仰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心靈需求,隨著生活的轉變,需求也會跟著變,自然而然觀念就會跟著變,所以現有些姓氏的宗祠已經允許女性入祀了。所以不必急著以現代認為正確的觀念來加諸在這些信眾身上,對我們來說,上船只是拍照,只是把細節自清楚,但卻會在信眾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對我們來說是小事,卻是信眾的大事,所以不必強求。認真說來,就是要從對方的角度來想,要能尊重對方的生活。
說到此,老師又舉了另外一個例子-當年台南文化季的「抓春雞」事件。在鹿耳門天后官舉辦的台南文化季中,為了讓大眾體會先民的生活,因而辦了「抓春雞」的活動。沒想到這個活動卻遭到關懷生命協會的批評,關懷生命協會甚至還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大肆批評,日後並將抓春雞與挫魚、釣蝦等同齊觀,認為都是虐待動物。不否認,動物權的維護是進步社會應有的態度,但將抓春雞視為與挫魚一樣的活動,則是見樹不見林,忽略了先民生活文化的傳承,正如老師所說,古早時代養雞,有誰是用籠子養呢?當然都是放養,要抓的時候自然是要到處抓。
也許正如上述禁止女性上船的禁忌相同,現代的社會已經不需要如此的抓雞方法,不過這不是蓄意虐待動物,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罪,廟方與當地民眾只是單純的想與大家分享古人的生活經驗,這麼粗暴的指摘方式,已不是澆冷水而已,而是狠狠的給這些單純的當地民眾一巴掌,似乎也太超過了,難道有話不能好好講嗎?我不禁想到,最可怕的就是總是認自己是對的人。
撇開這些,好好看看妙壽官的王船與古蹟吧!
圖片說明:上為妙壽官主祝的保生大帝;下為全台僅有的一對蝙蝠柱。
妙壽官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創建,奉祀保安大帝,「妙壽」兩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為保生大帝封號「恩主昊天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而來;另一說法則是因為漁民妙、壽二兄弟,從海邊拾得王船及神像,迎回奉祀,因而以兄弟之名為廟名。
妙壽宮前殿入口,有全台僅見的蝙蝠石柱一對,原為海山館所有,花崗材質,上刻有蝙蝠、鶴,具有祈福祝壽的意思,上有清代名將王得祿所撰楹聯。正殿大樑彩繪金龍,拱護八卦。而門神秦叔寶、尉遲恭與側門彩繪三十六官將及二十四節氣,別具特色,只是可惜已經略顯斑駁,雖然有其古味,但卻不利於拍照,加上當天天候不佳,更增拍照的困難,所以想看的,就親自到現場吧。
圖片說明:上面兩張均為金萬安王船,左邊那個可以看到眼睛喔;中左為船上的小廟;中右為船尾的立牌;下左為接近船首的船弦上的十二生肖雕刻,十分精緻,我屬牛,所以放張牛吧;下右為船頭的獅子,很威猛。
據廟內碑文記載,金萬安王船為早年大陸漂流而來。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於妙壽宮的右側建造金萬安王船室放置,因為後來開路,被迫拆除,而將其遷移至對面馬路旁,另建二樓來供奉王船。金萬安王船不僅造型特大(目前安平廟宇所奉祀的王 船中體型最大的),雕鏤作工精美細緻,也是目前安平廟宇所奉祀的王船中體型最大的。
星期一, 6月 16, 2008
台南民間信仰之旅 鄭成功的足跡
曾經趁三峽大壩還沒建成,走了一趟長江三峽,三峽的壯觀與大江的寬廣,著實讓我驚艷,但更讓我吃驚的是,三國時代對長江沿岸的影響。許多古蹟,許多習俗,都有著三國的影子。即便三國志有著居功厥偉的推波助瀾,處處可見的三國遺風仍是令人驚訝。
而在台灣,也有一個朝代有其不可抺滅的影響力,那就是明鄭時代,但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國姓爺鄭成功。他的影響,不僅出現在地名,不僅出現在傳說,不僅出現在信仰,甚至在早年還被政府借來做為鼓勵人民節氣的象徵。
一般台灣人對於鄭成功,幾乎都會認為他為了保存反清復明的一塊基地,因而來台灣趕跑了荷蘭人,解救了當時的台灣人,開始了台灣大規模的開墾。此等認知,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吧!甚至在國際成棒比賽中對上荷蘭時,還得被請出來為台灣健兒加油。故然,台灣的大規模開墾與趕走荷蘭人的確是鄭成功的功蹟,但他的本意真的是要建設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嗎?細就當時鄭成功的情況,屯兵在廈門,等待反擊清廷。不過「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要養活龐大的軍隊,光靠廈門的生產是不夠的。而清廷為了斷其後勤,強制山東半島到雷州半島間的海岸近岸三十華里不許住人,因為少了這些後勤,台灣成為他不得以的選擇,不然以當時的航海技術,隔著險惡的黑水溝,應該是不利於反清復明吧。這也是為什麼鄭成功到了台灣,要趕快讓各部隊到各地屯墾,才能養活軍隊啊。不然會什麼在與荷蘭對峙時,鄭成功身邊的軍隊很少,還一度擔心荷蘭來援的船隊,要不是老天幫忙,否則歷史就改寫了。
但不管事實如何,台灣人對於鄭成功的喜愛出現在各處。就鄭成功從來沒到過北部,竟然也會有跟他相關的傳說,而有了鶯歌、劍潭的地名。而此次造訪的第一站,水牛將軍廟竟也跟鄭成功扯上關係,據說此牛是由鄭成功命部將由唐山運過來的呢!
(圖片解說:水牛將軍是全台唯拜牛的廟,但牛即便成了神,仍然是獸,所以旁邊有照料牧童,如上圖;而從左下圖可看到祭品,有地上兩個水桶,一桶裝水,一桶牧草,而供桌上盤白白的是地瓜簽,都是水牛愛吃的;而右下則為廟的由來)
不過即便全台都熟悉鄭成功,都把鄭成功神化了,但鄭成功的屍骨在哪呢?在清朝時代,為了怕前朝遺孽以此號召人心,而將其遷葬回福建南安,所以鄭成功的墓已不在台灣了。本來地方人士只知墓應該在洲仔尾一帶,但確切位置始終不知。直到民國六十六年,經過成功大學歷史系及地方人士的努力之下,實地挖掘出了鄭成功墓址的殘蹟,台南縣政府並在挖掘處,立了一個鄭成功墓址紀念碑。不過因發掘的有點晚了,附近都已是住家了,所以也只能立這麼一座碑。碑孤伶伶立在那,沒什麼人來看它,正說著台灣人愛拜廟,少看歷史的習慣。
(圖片說明:鄭成功墓址紀念碑,只是墓址,不是真正的墓)
雖然墓址紀念碑沒什麼人來看,但愛拜廟的台灣人也為鄭成功蓋了一座廟-位於鹿耳門的鎮門宮。廟的外型不像一般台灣廟宇,反而帶有點日式風格,難道是因為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人血統嗎?但更有趣的是廟的門神「胡貌梵相」,根據廟方的說法,這是因為「荷蘭人既為鄭成功打敗,就由他們來服侍延平郡王」,其中一對更是等別,不但打赤腳,同上還分別有蝦子和螃蟹形狀的帽子,據老師說,這代表是蝦兵蟹將來幫忙鄭成功,而廟裡也一對塑像是類似的打扮:外國人的面貌,頭戴蝦子或螃蟹帽,赤腳。不僅如此,廟裡還供奉了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還有一對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大家都笑說,行程的第一站應該排這裡,來拜一下雨師,也許就不會一直下雨了。
其實鄭成功在台灣的足蹟還很多,但並不是這次的重點,希望老師下次能帶我們尋找鄭成功的足跡囉!
(圖片說明:左上就是那一對門神,注意他們的頭飾及赤腳;右上是另一對門神,雖然是中國服飾,但卻有外國人的臉孔;下面一對就是廟裡的塑像)
(圖片說明:廟中的鄭成功神像,溫文儒雅,盡顯儒將風采。不過,其中蓄鬚竟也引發爭論。在我們眼中蓄不蓄鬚沒什麼大不了,但以前的人重孝(百日)披頭散髮,不整遺容,但過了百日直至三年的服喪期滿是不可以蓄鬚的,如果蓄鬚則是不孝或不認父母。但現在的人可能對此都沒有感覺吧!)
(圖片說明:上兩圖為所祭拜的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下兩圖則為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應該算得上古董了)
而在台灣,也有一個朝代有其不可抺滅的影響力,那就是明鄭時代,但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還是國姓爺鄭成功。他的影響,不僅出現在地名,不僅出現在傳說,不僅出現在信仰,甚至在早年還被政府借來做為鼓勵人民節氣的象徵。
一般台灣人對於鄭成功,幾乎都會認為他為了保存反清復明的一塊基地,因而來台灣趕跑了荷蘭人,解救了當時的台灣人,開始了台灣大規模的開墾。此等認知,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吧!甚至在國際成棒比賽中對上荷蘭時,還得被請出來為台灣健兒加油。故然,台灣的大規模開墾與趕走荷蘭人的確是鄭成功的功蹟,但他的本意真的是要建設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嗎?細就當時鄭成功的情況,屯兵在廈門,等待反擊清廷。不過「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要養活龐大的軍隊,光靠廈門的生產是不夠的。而清廷為了斷其後勤,強制山東半島到雷州半島間的海岸近岸三十華里不許住人,因為少了這些後勤,台灣成為他不得以的選擇,不然以當時的航海技術,隔著險惡的黑水溝,應該是不利於反清復明吧。這也是為什麼鄭成功到了台灣,要趕快讓各部隊到各地屯墾,才能養活軍隊啊。不然會什麼在與荷蘭對峙時,鄭成功身邊的軍隊很少,還一度擔心荷蘭來援的船隊,要不是老天幫忙,否則歷史就改寫了。
但不管事實如何,台灣人對於鄭成功的喜愛出現在各處。就鄭成功從來沒到過北部,竟然也會有跟他相關的傳說,而有了鶯歌、劍潭的地名。而此次造訪的第一站,水牛將軍廟竟也跟鄭成功扯上關係,據說此牛是由鄭成功命部將由唐山運過來的呢!
(圖片解說:水牛將軍是全台唯拜牛的廟,但牛即便成了神,仍然是獸,所以旁邊有照料牧童,如上圖;而從左下圖可看到祭品,有地上兩個水桶,一桶裝水,一桶牧草,而供桌上盤白白的是地瓜簽,都是水牛愛吃的;而右下則為廟的由來)
不過即便全台都熟悉鄭成功,都把鄭成功神化了,但鄭成功的屍骨在哪呢?在清朝時代,為了怕前朝遺孽以此號召人心,而將其遷葬回福建南安,所以鄭成功的墓已不在台灣了。本來地方人士只知墓應該在洲仔尾一帶,但確切位置始終不知。直到民國六十六年,經過成功大學歷史系及地方人士的努力之下,實地挖掘出了鄭成功墓址的殘蹟,台南縣政府並在挖掘處,立了一個鄭成功墓址紀念碑。不過因發掘的有點晚了,附近都已是住家了,所以也只能立這麼一座碑。碑孤伶伶立在那,沒什麼人來看它,正說著台灣人愛拜廟,少看歷史的習慣。
(圖片說明:鄭成功墓址紀念碑,只是墓址,不是真正的墓)
雖然墓址紀念碑沒什麼人來看,但愛拜廟的台灣人也為鄭成功蓋了一座廟-位於鹿耳門的鎮門宮。廟的外型不像一般台灣廟宇,反而帶有點日式風格,難道是因為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人血統嗎?但更有趣的是廟的門神「胡貌梵相」,根據廟方的說法,這是因為「荷蘭人既為鄭成功打敗,就由他們來服侍延平郡王」,其中一對更是等別,不但打赤腳,同上還分別有蝦子和螃蟹形狀的帽子,據老師說,這代表是蝦兵蟹將來幫忙鄭成功,而廟裡也一對塑像是類似的打扮:外國人的面貌,頭戴蝦子或螃蟹帽,赤腳。不僅如此,廟裡還供奉了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還有一對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大家都笑說,行程的第一站應該排這裡,來拜一下雨師,也許就不會一直下雨了。
其實鄭成功在台灣的足蹟還很多,但並不是這次的重點,希望老師下次能帶我們尋找鄭成功的足跡囉!
(圖片說明:左上就是那一對門神,注意他們的頭飾及赤腳;右上是另一對門神,雖然是中國服飾,但卻有外國人的臉孔;下面一對就是廟裡的塑像)
(圖片說明:廟中的鄭成功神像,溫文儒雅,盡顯儒將風采。不過,其中蓄鬚竟也引發爭論。在我們眼中蓄不蓄鬚沒什麼大不了,但以前的人重孝(百日)披頭散髮,不整遺容,但過了百日直至三年的服喪期滿是不可以蓄鬚的,如果蓄鬚則是不孝或不認父母。但現在的人可能對此都沒有感覺吧!)
(圖片說明:上兩圖為所祭拜的風神、雨師、雷神、電母及雲神;下兩圖則為古老的風雨雷電的旗,應該算得上古董了)
星期五, 5月 30, 2008
全台瘋媽祖
媽祖無所不在,現在還出現在……
這裡要說的不是前一陣子很熱鬧的台灣各地的媽祖遶境,而是要講網路上的媽祖。其實,傳統民間信仰與網路科技的結合,已不是新鮮事了,很多人已經在用網路來安太歲、點光明燈、拜拜等,而網路上所流傳的小孩不笨的片段-觀音媽的符也是網路應用的一絕。
但上述的應用,都是偏被動,只是有個網站等你來拜訪,缺乏互動性,甚至可以說並非網路上傳統宗教的殺手級應用。而在今年2月底,有個網路公司則利用了另一個很多使用的網路工具,來應用傳統民間信仰。你能想到嗎?媽祖在MSN上回應你,讓你能直接在MSN上向媽祖求籤、卜卦喔!
用法很簡單,到他們的網站-挖ㄟ媽祖上將你的MSN的帳號(信箱)登入成會員,然後你的MSN好友名單上就有媽祖出現啦!日後就可以點選媽祖,直接跟媽祖膜拜了。如果要求籤、卜卦的話,和一般在廟裡類似,先對MSN上的「媽祖」丟一個「q」訊號,媽祖就會回覆:「現在默默在心裡說想問的事,然後按下a」,便會看到籤詩。或是在MSN上打上「占卜」,就可以進行占卜,1是占卜運勢,2是占卜運勢,3是占卜戀愛,一直到10的占卜外出,真的是簡單又方便。
據說,這家公司為了建立整個程式的籤詩系統,還到各地的媽祖廟去收集籤詩,拜訪過頭三家媽祖廟之後,他們就發現,原來籤詩是有其固定系統的,主要是兩大系統,分別是「六十甲子籤」跟「媽祖一百籤」,而各間廟宇的差別,只在於籤王、籤首、籤尾,所以整個工作並不如想像中的困難與浩大。但問題是,現在人少看古文、古詩,所以即便求到了籤詩,也不太懂得籤詩的意義,所以在他們的網站上,很多使用者在問籤詩的意義。求到了籤,卻不會解讀,感覺上很像古早時代不識字的人,需要廟祝為其解籤詩。
也許,有人會懷疑真的會有人想用這個系統嗎?但,開站短短三個月,會員數就接近了14萬人,大多數(高達七成)是很少上廟拜拜的年輕人(15~25歲),而且好像還有不少的海外使用者。說到這裡,有用MSN的人,是不是也想趕快去試一試呢?
寫到這裡,我突然有個想法。在上一堂的民間信仰課上,老師為我們解釋黃曆如何看,但老師也說,知道如何看黃曆也沒什麼多大的用處。但從這個網路媽祖來看,重點不是有沒有用,而是只要有人相信,就看你怎麼包裝或怎麼讓人使用,所以那天也許也能用MSN來查黃曆喔。
星期六, 5月 10, 2008
春日南湖大山賞花行 Day 0
躺在茶之鄉民宿的床上,聽著戶外雨聲似乎越來越大,不禁擔心明天的天氣,更擔心會不會接下來的四天南湖大山行都得在雨中渡過。對南湖大山的期待,與對天氣的擔心,兩相拉扯,讓心情有些煩躁,甚至想過臨陣脫逃呢。正因如此,平常好睡的我,今夜但卻翻來覆去,很難入睡,滿腦子都在幻想,南湖大山究竟是如何的磅礡?此刻的山上又有幾種高山杜鵑正在盛放呢?
其實,認真說來,台灣真的得天獨厚,在這個蕞爾小島中,海拔差異頗大,在短短的車程中,就可從海平面到3仟多公尺的高山,轉眼間就能從亞熱帶到溫帶,放眼世界還沒有幾個國家有此特色。而且,在這麼小的面積裡,就有超過100座的高山高於3仟公尺,台灣真可說是登山者的天堂。而我,雖然不算是仁者,體力也不算很好,卻也頗好山林之美。
此次要造訪的南湖大山,名列台灣五岳之一(五岳為玉山、雪山、秀姑巒山、南湖大山,以及北大武山),百岳排行第八,雖然不是最高,但卻被譽為帝王之山,擁有最富帝王氣勢的山勢。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南湖大山山區有名的不僅在於他的山勢,而在於他豐富的地形與生態,可說是博物學家的天堂。就如日本學者鹿野忠雄繼對雪山的觀察後,在南湖山區也發現了冰河遺跡,當然也有後人持反對的意見,但目前大多數的人的意見還是站在鹿野先生那邊,認為台灣的高山的確曾經有冰河。在這些冰河遺跡當中,南湖大山的圈谷應是不少人不想錯過的,而我也是衝著這個,趁著公司的年假,報名了南湖大山四日遊。
老天,求你幫幫忙吧,不要讓我的年假泡湯啊!
(圖片解說:所住的民宿正在進行製茶的第一步驟,室內萎凋,舖了一地的茶葉,一進民宿就聞到滿滿的茶香)
其實,認真說來,台灣真的得天獨厚,在這個蕞爾小島中,海拔差異頗大,在短短的車程中,就可從海平面到3仟多公尺的高山,轉眼間就能從亞熱帶到溫帶,放眼世界還沒有幾個國家有此特色。而且,在這麼小的面積裡,就有超過100座的高山高於3仟公尺,台灣真可說是登山者的天堂。而我,雖然不算是仁者,體力也不算很好,卻也頗好山林之美。
此次要造訪的南湖大山,名列台灣五岳之一(五岳為玉山、雪山、秀姑巒山、南湖大山,以及北大武山),百岳排行第八,雖然不是最高,但卻被譽為帝王之山,擁有最富帝王氣勢的山勢。但「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南湖大山山區有名的不僅在於他的山勢,而在於他豐富的地形與生態,可說是博物學家的天堂。就如日本學者鹿野忠雄繼對雪山的觀察後,在南湖山區也發現了冰河遺跡,當然也有後人持反對的意見,但目前大多數的人的意見還是站在鹿野先生那邊,認為台灣的高山的確曾經有冰河。在這些冰河遺跡當中,南湖大山的圈谷應是不少人不想錯過的,而我也是衝著這個,趁著公司的年假,報名了南湖大山四日遊。
老天,求你幫幫忙吧,不要讓我的年假泡湯啊!
(圖片解說:所住的民宿正在進行製茶的第一步驟,室內萎凋,舖了一地的茶葉,一進民宿就聞到滿滿的茶香)
星期三, 4月 30, 2008
高山杜鵑朝聖之旅
最易親近的百岳旁,有著不為人知的杜鵑秘境
合歡山區,對我來說其實不陌生,早在唸大學的時候,就曾跟著學長姐上山過。還記得那時我們是住松雪樓,更記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銀河,那滿天星斗的燦爛,始終令人難忘。而在這之後,也造訪合歡山區好幾次,甚至還曾帶母親去走石門山與合歡東峰呢!
不過,即使去了很多次,但合歡山區對我來說,永遠充滿了新鮮事,永遠是那麼美(略過斜坡底下的垃圾),特別是這次劉老師所帶的合歡山高山杜鵑之旅,更是驚喜連連,讓我見識到少有人能見到的合歡山另一面。
驚喜之一,跟象腿一樣粗,不,比象腿還粗的杜鵑樹,而且還高達2~3層樓高。雖然之前也曾為了看玉山杜鵑、紅毛杜鵑等高山杜鵑而造訪合歡山區,但從來都只是看路邊的幾株,或是在東峰或石門山頂那些較矮小的植株,真的是沒看過既粗且高的杜鵑樹,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杜鵑不只一棵,而是一整片的杜鵑林,心中的震撼難以形容,更慶幸有報名此次行旅,否則就看不到這和一般印象差很遠的杜鵑林。
(圖片說明:台灣擁有多種特有的高山杜鵑,其姿態和平地常見的日本平戶杜鵑大異其趣,玉山杜鵑(最上兩張)就是其中的代表。從花苞的粉紅色,到盛開的白色,以致凋謝前的粉紅色,玉山杜鵑緊緊抓住了我們的目光。而且如同上面所說,玉山杜鵑可以長的很高大,左方中間及下方的照片就是既高且壯的玉山杜鵑”樹”。右中則為另一種高山杜鵑,好像是紅毛杜鵑,如果說錯,不要怪我啊。右下方,再來一張霧中的玉山杜鵑,朦朧中更顯得清新脫俗。)
驚喜之二,難得的合歡溪探源。以往,從合歡山莊就能隱約看到合歡圈谷中的寒訓中心,也一直很走進營區瞧瞧,體會身處圈谷之中的感覺。但限於軍事管制,我們也只能從武嶺、合歡主峰等地遠遠眺望。但這次托了上校的福,讓我們能一探究圈谷的究竟,特別是能看到合歡溪-大甲溪的源頭之一,真是行前完全料想不到的經驗。
(圖片說明:左上為合歡溪谷中往東眺望,圈谷的樣子稍微有些感覺,遠方的房舍就是合歡山莊。右上則為合歡溪谷往北方眺望,合歡溪就由此往下游流去,右邊遠方的山頭應該是合歡北山或石門山北峰。下兩張是近距離接觸合歡溪,溪水的乾淨自不用說,而其冷冽才是令人印象深刻。)
驚喜之三,石門山東坡大冒險。對我而言,雖然去過幾座百岳,但登山所需的知識、技巧與經驗還是很欠缺,所以只能遵循前人的路徑前進,雖然安全,但也不禁惋惜錯失了某些景點。就像石門山,來了好幾次,也都只是循著步道到山頂而已,即便也有看到東坡下那一大片玉山杜鵑,但都不敢冒險一探。但老師憑藉著他豐富的經驗,帶著我們勇闖石門山東坡。而在老師膽大心細的帶領下,我們得以親近東坡下方的杜鵑花海。杜鵑之美固然讓人心醉,但回想起來,這段路程的點滴更令人懷念,比如說有誰能想到我們能在石門山東坡滑草呢?另外,老師也趁機教我們山區行走時,找路的訣竅:一定要先往高處(制高點)走,待能看清地勢或地貌後,再以一固定目標為基準來走。這真的很實用喔!
(圖片說明:左上是站在石門山頂往下看通往山頂的步道。右上是石門山頂的一株玉山杜鵑。左中,石門山東坡下方的一片玉山杜鵑,也就是我們的目標。左下,一開始,大家跟著老師陡下,走的有些顫顫驚驚,可惜沒拍到後段痛快的滑草。右中,到達目的地了,襯著背後的屏風山,嬌美的玉山杜鵑也有不凡的氣勢。右下,準備回程,啊,剛才有下切這麼多嗎?但還是得認命往上爬囉。)
最後一個驚喜,水擺夷。經過第一天魯媽媽的擺夷風味中餐後,本以為清境地區應該不會有其他更好吃的擺夷餐了,所以在石門山東坡大冒險後,肚子餓的我並沒有對水擺夷抱著很大的期望。但水擺夷的菜真是好,比起魯媽媽也豪不遜色,更因為不同香料的使用,而與魯媽媽有著不同的風味。不過,驚喜不僅於此而已,店裡陳列的李小姐(單太太)的編織工藝,也讓大伙驚艷不已,我想很多人都敗了不少吧!而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件非賣品,那是一件給小孩子穿的連鞋開襠褲,真的是可愛極了,如果店主肯賣,應該不少人想買吧!
在女主人秀完她的手藝後,男主人單先生也為我們示範「抽水煙」與「烤茶」。從來沒接觸過水煙與烤茶我,不僅動作吸引著我,更特別的是那氣味,那水煙的燻香,以及烤茶的清香,到現在都還隱約在腦海浮現。
(圖片說明:左上,單先生正在抽水煙。右上即為煙絲。左下就是烤茶的用具,據單先生說,擺夷族的茶不像漢人的茶,有經過醱酵,僅僅曬乾而以,但在泡茶之前,會置於圖中的小鐵壺中,以碳火烤一陣子,再以熱水沖泡。右下是八角蓮,我們在大屯溪古道找了半天沒找到的八角蓮,在博望新村的某戶人家的花圃就有了,而且葉面超大,跟人臉一樣大喔。)
下面再送上一段抽水煙的影片。其實也有拍攝烤茶的影片,但沒拍好,所以沒法分享了。
最後,聽到李小姐說她們社區(博望新村)自己有辦擺夷文化節,老師好像很有興趣,期待老師的行旅能再度造這裡囉!
星期日, 3月 23, 2008
被遺忘的神明
劉還月:「社會風氣的轉變,也許以後會有LV神。」
如果問你復活節(Easter)是慶祝什麼,就算不是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應該都會說這個節日是慶祝耶穌基督的復活。但為什麼英文單字是Easter呢?一點復活的意義都沒有吧!而且復活節為什麼是定在春分後的第一個月圓的星期天。或許這個節日的真正意義是對黎明女神(Eastre)崇祭,更是西方古人的春節,以慶祝春回大地。但隨著世局的變遷,黎明女神被人們丟向遺忘的深淵,世人皆為耶穌基督的復活而讚美。
如果再問你,中國古代(宋朝之前)的漁夫或航海人,是拜什麼神明以祈求庇護呢?可千萬別說媽祖,因為林默娘那個時候還沒有出生呢!但時至今日,說到航海者的庇護者,在台灣大多數人都會說媽祖,尤其是新的一代,知道玄天上帝和水仙尊王的人,應該非常少吧!
神明,正如語言一般,都是人類因需求而產生的文化。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每隔幾個小時,地球就有一種語言滅絕了,被人類徹底遺忘。同樣的,許多神明也是飛快得被遺忘,因為沒有需要而被遺忘,因為被取代而被遺忘。
那麼,這個被遺忘的神會如何呢?是否就如陰陽師的小說中所敍述的,不再有人相信的力量就會消失呢?還是這股力量會不甘心呢?相對於被遺忘的神明,也有著新的神明、新的力量的誕生,當這兩股力量相遇時,又會發生什麼事呢?凡此種種,就成了美國著名作家尼爾.蓋曼的作品「美國眾神」的背景。
號稱民族熔爐的美國,一般人的印象是,各種族都能保有其傳統。仔細想想,真是如此嗎?也許真相是經過熔爐的熔煉,各種族反而趨為一致。也許也保有表相的文化,但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卻不可避免的被同化了。同樣的,信仰也一點一滴的同化了,就如書中舉出的一些神明,如北歐文化中的奧丁大神(眾神之王),埃及文化中的賀雪夫(羊頭人身,掌管農作的豐收)等,在美國的北歐移民或埃及移民,還有誰在崇祀他們呢?
更悲慘的是,這些失去人們崇祀的神祇,不但得忍受被人類遺忘而等著慢慢老死,還得眼睜睜看著新世界上各式新神祇的誕生,比如早一點的科技神、電視神,以致近一點才出現的網路神。兩派神明(新、舊)為了爭奪人類的崇祀而展開了大戰。
看到這,不禁想起劉老師在民間信仰的課堂上說,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或是人們需求的不同,也許未來沒有人會去拜文昌帝君,反而會有LV神的出現呢?
但戰爭的結果呢?想知道的還是去看書吧!唯一能說的是我覺得,戰爭的結果好像跟人類的生活不是那麼相關,難道其實神明跟人的生活不是那麼相關嗎?還是我誤解了呢?但不論如何,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星期日, 3月 16, 2008
神明的誕生
近幾年奇幻文學在台灣還頗有市場,而且是百家爭鳴,英文的、日本的、華文的,西方的巫師、東方的鬼怪,只要你想看,絕對有滿足你需求的作品。而在日文翻譯作品中,較為人所知的應包括了夢枕貘所著的陰陽師系列。這一系列的書敍述了安平時代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與其朋友源博雅一起解決的一些奇怪事件,所以也有人戲稱這是安平時代(或是神怪事件中)的福爾摩斯與華生。
因為每個故事的篇幅都很短,甚至深究起來,真正刻劃劇情的部份不算很多,可能會有人把他當作打發時間的輕鬆讀本。也許這套書真的不算很沈重,也沒有刻意講什麼大道理,但我個人認為,作者藉著晴明與博雅的對話,偷渡了他對神、鬼、人的看法,所以在注意劇情與解謎的同時,千萬不要漏掉了兩位主角的對話,真的很有趣。節錄一段我最有感覺的對話:
如果再配合另一段故中的對話,也許更能看出作者對於神鬼的看法:
而我對於這些對話特別有感覺,可能是因為解決我部份的對於宗教(或神鬼)的疑問。
從來對於宗教或拜拜這件事,一直都不是很虔誠,甚至可以說我有點傾向於無神論者,因為對於我的疑問,宗教都無法提供滿意的解答。其中的一個疑問就是神明的產生,如果說生前是大好人或是帶給人類大變化的人,死後為神我勉強能接受,但如果生前不怎麼樣,為什麼也能成神呢?這分明就是人為的!比如說我就實在搞不懂關羽之所以為神,蜀漢之所以失去荊州,完全是因為關羽的愚蠢與自大,這麼笨的人怎麼當神呢?又如特種行業拜的豬八戒,明明只是小說中的一個虛構角色,怎麼突然就是神,就有了庇護的法力呢?
對於這個疑問,晴明(夢枕貘)提供了他的看法,「鬼或神,總結說來,都要和人產生關係後才會存在。」都是因為人心,所以才有了神明或鬼怪的產生。
而劉老師在「民間信仰」課堂講的更清楚,神明或祭祀的產生,完全是因為人(心)有此需要,需要解釋未知的死後,需要解釋未知的自然力量。神明的誕生,解決了人們的需要,安撫了人心,更安定了社會。
也許下次陪母親去拜土地公的時候,可以想成去進行一場洗滌心靈的儀式。
後記:真的還滿推薦陰陽師這一套書,尤其兩位主角間的對話。不過看完這套書時,我都會感嘆,日本對於傳統的尊重,作家還能從舊東西中寫出新意,進而讓新世代認識舊典籍。可惜華文世界的文化遺產這麼多,卻不多作家做這個工作,甚至還被日本拿去做為養份,比如說三國演義,在日本有多少的改寫本,或受其啟發的小說。唉!只有一嘆。
因為每個故事的篇幅都很短,甚至深究起來,真正刻劃劇情的部份不算很多,可能會有人把他當作打發時間的輕鬆讀本。也許這套書真的不算很沈重,也沒有刻意講什麼大道理,但我個人認為,作者藉著晴明與博雅的對話,偷渡了他對神、鬼、人的看法,所以在注意劇情與解謎的同時,千萬不要漏掉了兩位主角的對話,真的很有趣。節錄一段我最有感覺的對話:
(博雅)「可是,我就是無法相信在某個地方有地獄,而泰山府君就在地獄中隨心所欲地決定人的壽命,或延長人的壽命。」
(晴明)「博雅,我以前說過,即便是泰山府君,終究也只是一種力量而已。若是說,有這種肉眼看不到的力量在決定人的壽命長短,那麼泰山府君確實存在。」
(博雅)「……」
(晴明)「人們祭祀這種力量,並將之稱為『泰山府君』那一刻開始,這力量本身便成為泰山府君了。一旦世上知道『泰山府君』這名字的人全部消失,『泰山府君』這玩意兒也會跟著消失,只殘留力量本身。此外,若是改變這力量的稱呼,換句話說,改變咒,那麼這力量雖是泰山府君,但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於這世上。」
如果再配合另一段故中的對話,也許更能看出作者對於神鬼的看法:
「換句話說,以某種意義來講,鬼和神,其實是同類。」博雅說。
(中略)
(晴明)「沒什麼,博雅,因為你說出很驚人的話。」
(中略)
(晴明)「因為事實正如你說的那樣。」
(中略)
(晴明)「鬼或神,總結說來,都要和人產生關係後才會存在。」
而我對於這些對話特別有感覺,可能是因為解決我部份的對於宗教(或神鬼)的疑問。
從來對於宗教或拜拜這件事,一直都不是很虔誠,甚至可以說我有點傾向於無神論者,因為對於我的疑問,宗教都無法提供滿意的解答。其中的一個疑問就是神明的產生,如果說生前是大好人或是帶給人類大變化的人,死後為神我勉強能接受,但如果生前不怎麼樣,為什麼也能成神呢?這分明就是人為的!比如說我就實在搞不懂關羽之所以為神,蜀漢之所以失去荊州,完全是因為關羽的愚蠢與自大,這麼笨的人怎麼當神呢?又如特種行業拜的豬八戒,明明只是小說中的一個虛構角色,怎麼突然就是神,就有了庇護的法力呢?
對於這個疑問,晴明(夢枕貘)提供了他的看法,「鬼或神,總結說來,都要和人產生關係後才會存在。」都是因為人心,所以才有了神明或鬼怪的產生。
而劉老師在「民間信仰」課堂講的更清楚,神明或祭祀的產生,完全是因為人(心)有此需要,需要解釋未知的死後,需要解釋未知的自然力量。神明的誕生,解決了人們的需要,安撫了人心,更安定了社會。
也許下次陪母親去拜土地公的時候,可以想成去進行一場洗滌心靈的儀式。
後記:真的還滿推薦陰陽師這一套書,尤其兩位主角間的對話。不過看完這套書時,我都會感嘆,日本對於傳統的尊重,作家還能從舊東西中寫出新意,進而讓新世代認識舊典籍。可惜華文世界的文化遺產這麼多,卻不多作家做這個工作,甚至還被日本拿去做為養份,比如說三國演義,在日本有多少的改寫本,或受其啟發的小說。唉!只有一嘆。
星期五, 3月 14, 2008
扮黑臉的土地婆
第一次上劉老師的私塾課,感覺真的很有趣,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完全沒有注意到原來已經過了2個多小時。另一方面也真的很佩服劉老師能在2個多小時內滔滔不絕,太厲害了。
課程中提到客家人雖然重男輕女,但對於女性神明(或神明的配偶)卻異常尊敬,就像是三山國王的夫人為垂簾聽政的當家作主。我不禁想到龍潭鄉的土地婆。
雖然民間傳說(不知是那個地區或那個族群的)中相對於土地公的和善(白臉),土地婆是黑臉,所以比較少有土地公廟祭拜土地婆,但龍潭鄉的土地公廟有土地婆的卻很多,我甚至覺得龍潭鄉(尤其是南邊的三個村)的土地婆密度,可能是全台灣最高的。而且據說,當地居民對於土地婆的認知和一般傳說有些不同,這個不同也表現在土地婆的造型上。比如說,有一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婆是抱著金元寶的,還有一間是抱小孩的(如下兩圖)。原因據說是,把金錢和子嗣抓牢,土地公才不會亂跑,才會守在鄉里,好好做事。對照三山國王夫人的垂簾聽政,頗有異曲同功之妙。
(圖片說明:粗坑原祐福德的土地公與土地婆。而且仔細看,土地婆有抱小孩喔)
這個有抱小孩土地婆的土地公廟在龍潭小粗坑古道的入口。小粗坑古道,據說在早期陸路交通還不是很發達,而還仰賴大漢溪的水路運輸,而龍潭、關西交界的人就利用這條古道翻過石門山來到大漢溪旁,進行物品的交易。但古道位於所謂的漢蕃交界,所以來往的漢人都會在這個土地公廟膜拜,祈求土地公保祐行腳順利。
幾年前古道的一端,還留有以往居民的遺跡,據說是供行腳休息的小店。不過,現今古道被宣傳為賞油桐花的重要景點而加以整理,因此小店的遺跡完全被拆除,而在其上蓋了一座美其名為「觀景亭」的涼亭,只是在山谷中到底要觀什麼景,還真令人費疑猜。
最後,如果有人想來小粗坑古道走走,順道拜訪抱小孩的土地婆的話,可以找我喔,雖然我不會講解,但至少我可以領路喔!
課程中提到客家人雖然重男輕女,但對於女性神明(或神明的配偶)卻異常尊敬,就像是三山國王的夫人為垂簾聽政的當家作主。我不禁想到龍潭鄉的土地婆。
雖然民間傳說(不知是那個地區或那個族群的)中相對於土地公的和善(白臉),土地婆是黑臉,所以比較少有土地公廟祭拜土地婆,但龍潭鄉的土地公廟有土地婆的卻很多,我甚至覺得龍潭鄉(尤其是南邊的三個村)的土地婆密度,可能是全台灣最高的。而且據說,當地居民對於土地婆的認知和一般傳說有些不同,這個不同也表現在土地婆的造型上。比如說,有一間土地公廟的土地婆是抱著金元寶的,還有一間是抱小孩的(如下兩圖)。原因據說是,把金錢和子嗣抓牢,土地公才不會亂跑,才會守在鄉里,好好做事。對照三山國王夫人的垂簾聽政,頗有異曲同功之妙。
(圖片說明:粗坑原祐福德的土地公與土地婆。而且仔細看,土地婆有抱小孩喔)
這個有抱小孩土地婆的土地公廟在龍潭小粗坑古道的入口。小粗坑古道,據說在早期陸路交通還不是很發達,而還仰賴大漢溪的水路運輸,而龍潭、關西交界的人就利用這條古道翻過石門山來到大漢溪旁,進行物品的交易。但古道位於所謂的漢蕃交界,所以來往的漢人都會在這個土地公廟膜拜,祈求土地公保祐行腳順利。
幾年前古道的一端,還留有以往居民的遺跡,據說是供行腳休息的小店。不過,現今古道被宣傳為賞油桐花的重要景點而加以整理,因此小店的遺跡完全被拆除,而在其上蓋了一座美其名為「觀景亭」的涼亭,只是在山谷中到底要觀什麼景,還真令人費疑猜。
最後,如果有人想來小粗坑古道走走,順道拜訪抱小孩的土地婆的話,可以找我喔,雖然我不會講解,但至少我可以領路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