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9, 2009

090711 台江內海之旅 (1) - 古早的建材

台灣通史卷二十六工藝志

煆灰

灰有兩種:曰蠔灰,曰石灰。沿海之地多種牡蠣,臺人謂之蠔,取其房燒之,色白,用以堊牆造屋,而近山一帶,則掘石煆之,價較廉。


數百年前,還沒有水泥或便宜石灰的年代,台南地區很多蚵灰窯,就是為了生產蠔灰,也就是蚵灰。但隨著時代的演進,蚵灰窯紛紛被拆除,至目前尚稱完整的僅剩一座,就是「安平蚵灰窯」,但目前也已退役,轉型為文化館,見證早期蚵灰產業的時代。

 489

(圖片係由安平蚵灰窯文化館解說摺頁上掃描而得)

上圖就是典型的蚵灰窯剖面示意圖。整個窯體是由磚造的,而如圖,下方有開口以便鼓風機將風送入,而上方也是鏤空的。操作時先在底部鋪上卵石,再鋪上燒蚵的燃料,包括茅草、杉木皮等,再依序放入煤碳、蚵殼,即如圖所示。全部放好之後,就關窯門,開始點火燒,這個時候很辛苦,據解說的大哥說,燒蚵時要一直顧著,注意火候,特別是下雨或颱風時,一定要確保下方的火是夠旺的,這樣才不怕雨淋進來。待燒製完成後,開窯取出蚵灰,再經過篩網篩選,即為成品。簡單的流程如下。

 486

而下圖則是安平蚵灰窯文化館中的情形。左上是解說大哥正在為我們解說;而右上即上鼓風機,可惜和腳踏車的連結壞掉了,不然可以清楚看到是以人力踩腳踏車來帶動鼓風機的;左下即為窯體本身,可以看到底部有好幾道窯溝,風就是從那些溝被送進來的,另外也可以看到窯壁非常厚;右下,站在窯底往上拍,可以看到在窯頂上又建有一圈薄壁,且窯頂可供人行走,以便利工作。

 485

但燒製石灰的方法,其實人類很早就知道了,即便是燒蚵殼得蚵灰的方法,也是很早就被實施了。就如出自「天工開物」的下兩圖,首先是鑿取蠣房,因為之前並沒像近代的牡蠣養殖法,所以是要到海邊的石頭上將牡蠣取下;再來就是以煤餅燒蠣房(牡蠣殼)而得蠣灰(蚵灰),可能在宋代,技術還沒進步到用窯燒,所以圖上是直接露天燒的。

 488


 487

(上兩圖均翻拍自圖解天工開物 南海出版公司)

但是石灰或蚵灰的製作,為什要用燒的呢?學化工的我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石灰石或蚵殼的成分,這兩者主要的成份都是碳酸鈣CaCO3,而碳酸鈣加熱後即可分為二氧化碳CO2,與生石灰(氧化鈣CaO)。前面所說火候的注意就在此階段的反應,如果溫度不到,反應不會發生,也就是碳酸鈣還是碳酸鈣;但溫度過高,雖然能發生反應,但氧化鈣會進行燒結,就是有點變成陶瓷,會讓後續粉碎成粉的階段很難進行。

而在應用時,生石灰(氧化鈣CaO)遇水則變成熟石灰(氫氧化鈣,Ca(OH)2),而熟石灰應用在物體或建築後,碰到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又會變成碳酸鈣CaCO3,又變成原來堅硬的物質,想想看,鐘乳石的成成也是碳酸鈣,這麼硬的東西,所以會拿來做建材。

在建材應用中,最廣泛的就是「三合土」,其組成為一定比例的石灰、沙、泥、糯米漿、糖漿(或是天工開物寫的楊桃藤汁),這樣的組成就有點像現在的水泥,是可以形成非常堅硬的結構的,不過有時還是會加上磚。除了這個,石灰還可以拿來粉刷牆壁,或加入桐油中,可以填補船板的縫隙,甚至造紙業的鹼洗等,應用範圍非常廣。

但是,也許有人會問,那石灰和水泥有什麼差別呢?以現代的水泥中最常用的「波特蘭水泥」為例,主要的成份是矽酸鈣,製造方法是以一定比例的石灰石(碳酸鈣)和黏土(矽酸鋁),混合置於窯中燒製而成,所以石灰可以說是水泥的原料。不過正如三合土以石灰混合泥、沙,在羅馬時期,建築師也是用石灰加矽土來達到相同的目的,可以說水泥的概念是很早就有的。

說到自己的本行,不免有點囉嗦,還是就此打住,希望不會讓大家覺的無趣囉。

星期二, 7月 21, 2009

[試讀] 找死專賣店 – 笑臉下細膩易感的心


閱讀對於我來說,其實是一件私密的享受,即便有時會在部落格寫下心得,那也只是單純想把好書分享出去的心態。但是,有些書看了之後,有太多的感想,有太多的迷惑,心頭就是有一塊大石頭,於是很想找人討論,很想問問別人的想法,今年到目前為止,看過的書當中,自己認為有兩本這樣的書,而「找死專賣店」就是其中一本。

背景設定在一家世襲的特別商店,商店提供的服務是幫人們找死,吊詭的是,幫人們找死的老闆和老闆娘卻為了維持這家店,以服務苦海中的眾生,以致放棄了找死的權利,甚至也要求大兒子和二女兒也不得找死。這情況,簡直就像平凡的我們,很想逃開一切,卻有所羈絆而無法逃離。

不料,家中出了一個反骨-小兒子亞倫,他開朗,他活潑,他不想找死。不僅如此,他還努力的幫大家找不尋死的原因,希望大家找到生命的美好。至此,黑暗退散,處處有生機,根本就是「心靈雞湯」那一類的勵志書嗎!不過,這也正是我們芸芸眾生眾生需要的,不是嗎?

不過,上天開了我們一個大玩笑,或是說作者開了我們一個大玩笑,讓我分不清楚這究竟是喜劇,抑或悲劇,還是本來就是黑色喜劇;也讓我搞不懂小兒子到底是解救眾生的小天使,還是讓大伙陷入深淵的小惡魔。

掩上書的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一方面心痛亞倫,一個小孩,幼小的心靈到底負擔了多沈重的願望;但一方面又怨亞倫,怎麼在我們剛剛嚐到生命的甜美就把我們推進哀傷的泥淖中,還是你才是正宗的找死專賣店的繼承人呢?甚至,過了好幾天,腦子中還不時浮現那最殘酷的一刻。

也許,作者是想提醒我們,相較於真正的悲傷與殘酷,之前我們想逃開的理由是如此的荒謬可笑。但也許他想讓我們了解,生命就像老闆所說的,即便有些短暫的美好,終究是「人生苦短」。那我的人生呢?我還在想。

星期日, 7月 19, 2009

090613 清濁交會之旅 (4) - 虔誠而奇特的信仰

竹山古稱林圯埔,其緣由為,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派其部將至各地拓墾,而林圯將軍就被派到沙連堡(竹山)這個地區。但在清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林圯將軍為番所弒,而後則改沙連堡為「林圮埔」以緬懷之。所以現在竹山市區內還有林圯將軍的墓,不過墓已不是原樣了,而是重新翻修過的。另外,墓旁的街道,也被取名林圯路,以紀念這位早期墾拓者。

 482

(圖片說明:上圖就是參軍林圯公的墓,下圖是重修的紀念碑文)

不僅如此,竹山地區的人甚至建廟(沙東宮)來緬懷這位林圯將軍,不過,林圯將軍畢竟只是參軍,位階不高,所以在沙東宮並不是主祀神,而是請到了他的頂頭上司-鄭成功來當主祀神。所以雖然鄭成功沒有到過竹山,但竹山卻有鄭成功廟,實際上還是為了奉祀竹山開拓者-林圯公。

 479

(圖片說明:左上就是偏殿中的林圯公;右上則是主殿的鄭成功;左下則是另一偏殿的關公,奉祀關公,則是有些民眾的需求怕鄭王爺無法處理,所以供奉關公來幫忙辦事;右下是陪祀的土地公,造型樸拙可愛)

相對於沙東宮與林圯公的歷史意義,李勇將軍廟則是一個傳奇了。

傳說中,嘉慶君遊臺灣,李勇護駕伴隨而行。當到竹山鎮遇到盜匪掠奪,眾人與盜匪奮戰,李勇將軍讓眾人先行,而單槍匹馬守住路徑,讓賊兵無法前進,但自己卻身受萬箭氣絕身亡,而讓嘉慶君能逃過一劫。事後於坪頂埔安葬李勇並策封為王爺,建廟奉祀。

不過有趣的是,嘉慶君是否真的到過台灣都是疑問了,更何況李勇將軍其人、其事了。只能說,「心誠則靈」,就如陰陽師書中所說,當大家都相信這股力量,它就能存在。

 480

(圖片說明:左上就是李勇王爺公;右上則是廟前的石雕,敍述李勇將軍的忠義事蹟,不過,我實在看不出來那個才是李勇將軍;左下,香爐中插著”習儀”的牌子,表示昭告眾神,弟子現在只是在練習科儀,並不是正式的,請眾神莫理;右下是桌上壓著的請神的儀式)

而如同上圖中的右下,南投信仰中還有一個是在別的地方少見的神明,慚愧祖師。慚愧祖師是唐代的福建沙縣人,俗姓潘,名了拳,幼年出家,雲遊四方,後來在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建立道場,住了三十餘年,即將圓寂時,認為未能廣度眾生,心甚慚愧,而吩咐門徒,將來要在浮屠(塔)寫上「慚愧」兩字,因此才有「慚愧祖師」之稱。日後,隨著移民而進入台灣,直至吳光亮開中路時,常遭番胞(即原住民)攻擊,因向慚愧祖師祈求保佑,結果順利開山,而慚愧祖師也就成了「防番之神」。所以,對於南投人,慚愧祖師是一保護神,尤其南投縣在早期墾拓開山的時期,族群間的爭戰是無法避免的,因此慚愧祖師是保護墾民的獨特神明性格,便成為了南投人信仰的神了。不過,現在這需求已經不在了,所以竹山這座慚愧祖師廟的香火也就不是很旺了。

 481

(圖片說明:上圖就是慚愧祖師的神像,下圖則是其令牌)

除了這些,竹山的信仰中還有兩個很特別的廟,一個是白旗公廟,一個是紅旗公廟,而這兩座廟與清代台灣的地方匪亂有關。在清朝三大民變之一的戴萬生事件中,戴萬生所領導的八卦會黨使用紅色旗幟為號,所以官軍及協助官軍的義民,使用白色的旗幟以示區別,形成紅白二旗壁壘分明的對峙局面。在竹山地區,一開始時,是紅旗軍佔上風,但隨著其他地區的八卦會黨被弭平,最後紅旗軍終究被消滅了。

不過,到了現在,兩座廟的大小、香火則相差很大。白旗公,似乎只有當初義民的後代在祭拜了,而成為地方性的小廟,而紅旗公則因屢有靈驗,則香火鼎盛。不僅如此,連神像都有差,代表官方的白旗公,到現在,神像還是拿刀,而代表八卦會黨的紅旗公則已經進步到拿槍了,感覺上好像是民比官強呢!

 478

(圖片說明:右邊就是白旗公的神像,雖然角度不理想,但注意看,手上拿的是刀,而背後的牆上寫著「白靈聖公」;左上同樣是白旗公,上面還有「有求並應」的匾,所以左下才有沙盤讓求明牌的信徒使用,但看來不是很靈,所以香火不旺,又或許代表官方的白旗公認為,怎麼可以幫助人們賭博呢?)

 483

(圖片說明:右邊和左上都是紅旗公,手中拿的可是步槍,威風凜凜的。而神像旁邊,桌上的紅單子就是紅旗公的業務,也是香火旺的原因。紅旗公的第一業務是找不見的東西,特別是不見的車子,紅單子上就是信徒把自己的名字、住址、失車的型號、車牌等寫下來,讓紅旗公幫忙找,據說頗為靈驗,高上校說他朋友也曾為失車來拜過,真的就找到了。看看左下角,就知道不是在吹牛,找回來的車會貼在佈告欄上,看看有多少車吧!中間還有一隻被找回來的鸚鵡呢!但拜紅旗公不只求找車子,還可以求考運,紅單子中就夾了不少的準考證呢!)

不過,不知道是紅旗公的廟方覺的這段歷史不是很優,還是不想跟官鬥呢?廟裡敍述的紅旗公故事又是另一個版本,說紅旗公是清代的一個捕快,也許他們認為,捕快才有尋車的本領吧!但對信徒而言,這些應該都不重要吧,重要的是靈驗與否啊!

星期三, 7月 15, 2009

090613 清濁交會之旅 (3) - 清濁交會

有走過中二高(國道3號、福爾摩沙速公路)的朋友,看看下圖中上半段的地圖,應該會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中二高在林內、竹山要轉了一個大彎,而不是直接從林內到二水呢?而要說起這個彎的原因,竟然跟竹山的地理與歷史有關呢!

 470

竹山古稱林圯埔,號稱前山第一城,因為竹山是八通關古道西段的頭(見090523 濁水溪中游之旅 (2) – 八通關古道與「開闢鴻荒碣」),不管是要走八通關古道到後山(東部),或是從南部來要進南投,又或從南部來要過濁水溪,都需要經過竹山。而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很早就開發了。但她的地理位置為什麼那麼重要呢?一切都是因為台灣第一長河-濁水溪。

試想在古早的台灣,開發是由南往北的,而在往北的過程中,在中部不可避免的會碰到濁水溪。寬闊的水面,湍急的水流,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障礙。直接過河,不是不行,但太危險了,於是先人們往上游走,先跨過河面較小的清水溪,待濁水溪河面也變小時再過河。就因此,竹山的地理位置是如此重要。而中二高在竹山大轉彎的原因,其實和古人也是相同的,從河面較窄處過河,工程較易,對於日後建物的安全性也比較高。

光看地圖,還不是很清楚濁水溪的壯闊,就來看看照片吧,下圖就是清水溪及東埔蚋溪匯入濁水溪的地方。

 471

用更廣角的角度再看一次。如下圖所標,左邊遠處的山腳下就是清水溪,也就是清水溪沿著這座山往北匯入濁水溪。而東埔蚋溪就在我們所處山頭的山腳下,也就是在那座廟後,穿過中二高在匯入濁水溪。而竹山就在這兩條溪中間的平原上,而這片平原其實也就是由清水溪所造就的。

 473

另外從照片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濁水溪突破八卦山脈而出海:在八卦山剛隆起時,是連成一片的,也就濁水溪兩岸的山脈是連在一起的。而當台灣島隆起,形成了濁水溪,當然要找出口入海,而較弱的一段自然就被突破。同理,竹山、林內這邊的山脈算是不易突破的,所以清水溪才會沿著山脈往北匯入濁水溪,不然就自己找突破口入海了。

河流對於交通的影響,不僅可見於此。在東埔蚋溪匯入濁水溪的不遠處,有一座全台唯一的越河之路。這條越河之路,不是橋,而是一座三層的半圓型攔沙壩。因其設計,水位不高,水流平緩,所以來往兩岸的車岸就直接利它來過河了,但這應該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吧!外地人那敢開進河裡呢?

 474

當然,河流不只跟交通有關,更重要的是供水的功能,就像竹山以往是靠清水溪和東埔蚋溪的水來灌溉的。另外,在濁水溪的右岸-二水有八寶圳的興築以提供彰化平原的灌溉,在左岸則有斗六大圳提供雲林一帶的用水。不僅如此,也正因為濁水溪中下游段還有這麼一條清水溪,所以政府才敢在集集蓋了集集攔河堰,否則濁水溪的下游就會幾乎沒水了。不過,即便如此,單靠清水溪的水要提供河兩岸的兩大圳,還是力有未逮,所以都只好從集集攔河堰拉暗管分別到兩個圳。看到這裡,不禁要想,就連農業用的圳路都已有些不足,政府還想在二水蓋科學園區,那園區的用水要從哪來呢?

 475

(圖片解說:這就是斗六大圳取水口,從圳頂可以看出這是中美合作興建的。而這裡水量之大,遠處即可聽到水聲轟轟。)

 476

(圖片解說:雖然在斗六大圳取水口看到很大的水流,但對於雲林一帶的農業用水還是有所不足,所以又設了第二取水口,這幾張照片就是在第二取水口拍的。上兩張是閘門;中左是部份流過的水流;而中右是沈砂池,在水進入圳路之前先讓沙子沈澱,以免太多沙子進入圳路;下左是抽砂設備,負責把沈砂池底部的砂抽出;砂抽出後,就循著下右中圳體上方的灰管再排入濁水溪。)

 477

(圖片說明:這幾張照片是林內公園,前身是林內神社,算是保存不錯的神社。但重點不在於建物的保存,而是為什麼選在這裡蓋神社,因為斗六大圳的暗管從這裡經過,所以有了這座神社,以祈求水路暢通,用水無虞。)

星期五, 7月 10, 2009

090613 清濁交會之旅 (2) - 萬年峽谷

在看過草嶺地區中,清水溪小支流的最上游後,我們前往另一個最近很出名的景點-萬年峽谷。

 460

上圖就是萬年峽谷的入口。左上是步道入口的大石頭,右上則是步道入口附近愛玉店老闆的雕刻作品,是利用筆筒樹的樹幹來刻的,很特別。下面則是萬年峽谷的地理位置圖。

萬年峽谷是清水溪支流,內湖溪(石鰻坑溪)所沖刷、營造而成的。很特別的是,內湖溪在萬年峽谷的這一段,河床是一綿延不斷的沈積岩,而且其傾斜角不大,共有8度左右。在這片平坦且堅硬的岩層上,當水量大的時候,是整個漫流而平均侵蝕的。但當水流較小時,水還是會集中在最低的地方,就如同上次的濁水溪之旅所看的。集中之後,就會有比較強的下切力量,加上整片岩層中還是會有強度比較弱的地方,搭配水流角度,於是造就了這片鬼斧神工的峽谷。和前面草嶺地區小支流的最上游相比,河流的下切力與地層的交互作用就很明顯。

 461

不僅如此,沈積岩的各層間,強度也都不一樣,所以被侵蝕的程度也有不同,也形不同層間,或凸出、或凹入的各式曲線,大自然的奇妙,在此表露無遺。

 463

不只如此,因為是沈積岩,也就意味著化石可能出現,沒錯,這裡的確滿多貝類化石(如下圖左下)或生痕化石(如下圖右下),又是另一個收獲。

 462

不過,提醒大家,萬年峽谷雖然美麗,但卻也是危險的美麗,一不小心掉到水裡,那可是幾乎救不起來的,特別是那裡也沒有救生員。所以走路時千萬小心,不要踩到青苔或濕的地方,更不建議為了取景而涉水等。總之安全第一。

星期四, 7月 09, 2009

一根稻草的革命 - 我看自然農法

常常聽到有機農法、自然農法等等不同的農法,但往往是一知半解,不是很懂到底這些農法有什麼不一樣,好像只是有個刻板印象,這些農法種出來的東西對人、對環境比較好,以及價格會比較貴等,但究竟它們是什麼,我們是不清楚的。

然後因為一件事,我很想把什麼是「自然農法」了解清楚。這件事是劉老師轉述的:話說一日在北埔的救荒本草堂,劉老師正在辛勤的耕作,幾個荒野的不速之客來到,向劉老師宣揚自然農法的好處,並說劉老師不應該除草,要讓環境更自然一點。至此,劉老師不甚高興,反問那幾位荒野的人,「請問,如果不管它的話,草長的快,還是菜長的快?」,『當然是草啊』,「那再請問,我們是要吃草,還是吃菜」,『當然是吃菜啊』,「那不就得了,如果不除草,那來的菜吃呢?」那幾位荒野人被問的啞口無言,卻又有所不甘。甚至劉老師覺得自然農法不可能成功。

當初聽到這件事,心裡就老大有個疑問,因為劉老師問的問題很有道理,但自然農法也在一些國家推行很久了,如果真有問題,也應該早被摒棄了。這當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因此我特定找了自然農法推廣者之一-福岡正信所寫的「一根稻草的革命」來看(附上網路全文下載網址)。看了之後,我個人認為,都是那幾個荒野人,讀書不求甚解,不完全了解自然農法的真義,而誤導了劉老師。底下就是對於「一根稻草的革命」的整理及一些感想,希望我也沒誤導大家。

所謂自然農法,它的基本精神就是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福岡先生強調自然不是放任,一般人「將放任和自然混同了,在很多情況下把放任誤以為是自然。」特別是他說到,「我們所瞭解的自然並不是自然本身,而只不過是將自己頭腦中任意解釋的自然誤認為是真正的自然了。或者只瞭解植物學中的植物,如,只知道這是稻科的水稻,這是柑橘類中的蜜橘,這是松科的松樹等。」所以,也許我們以為的自然,其實是我們自身感情的投射而以。這也難怪劉老師會有所誤解,而批評這是都市人的想法。

而讓那幾位荒野人誤會的是,福岡先生所提出的自然農法四大原則:第一是不耕田(不進行耕耘和中耕),第二是不施肥,第三是不使用農藥,及第四是不除草。我想福岡先生標題下的聳動了一點,也可能那幾位沒有繼續看福岡先生對於每項原則的詳細解說,而單純的以為不需除草,但福崗先生不是放任野草生長,而是要「以草制草」,而且不僅用以草制草,還搭配了不間歇的輪種。

所謂以草制草,就是以稻草稈等覆蓋土壤,讓雜草不易長出,且灑三葉苜蓿(豆科植物,綠肥的一種)的種子,使其生長,從而抑制不要的雜草,而三葉苜蓿又不致於妨害作物。

另外,不間歇的輪種則是在進入秋天時,稻子長到一定高度(可能是收割前三周),此時先播下三葉苜蓿的種子,然後再播下麥子的種子。然後在稻子收割時,三葉苜蓿和麥子的苗都長出2~3公分,把收割後的稻稈放在農地上抑制雜草。待到11月中旬以後,在麥子田播下稻子,他強調不可太早。到隔年4、5月時,麥子收割後,同樣把麥稈放在農地上,而如果此時三葉苜蓿太高、太茂盛,可以在田裡放水抑制其生長。接著又是一個循環的開始了。所以明顯的,自然農法不是不除草,而是如何善用自然的力量來幫忙。

不過,我不是從事農業,所以對於農業不是很了解,因此有些福岡先生的主張,我不是很懂其原理,甚至是有些存疑的。比如說四大原則的第一原則-不耕田,他認為不需深耕,只要灑種及淺耕即可。又比如說,他認為果樹從一開就不可以修剪,但只要修剪過,「樹發生紊亂後,如果我們放任不管,那棵樹就會在最初的自然秩序被打亂和失衡的情況下生長,必然出現樹枝間無規律地交錯生長。」

對於這些主張,我不了解,自然也無法下任何判斷。但我是認為,農業技術可能需要因地制宜,尤其各地的土壤性質與天候都不太相同,所以對於福岡先生的做法,也許我們要把握的只是其精神,至於實行方式,可能還需要我們自己多加摸索吧!

不過,在台灣這個嚴苛的政策環境下,當「農在」只在乎景觀美化,當「有機」標章只有大集團或有錢的才能領有,台灣的小農要如何花心力去摸索呢?真是令人悲觀啊!

ps:乍看之下,自然農法和有機農法很像,但實際上精神卻不太一樣,有一篇文章寫的好:

有機驗證法規幾乎完全是在保護有機農產品「不受化學污染」,保障消費者吃不到農藥,而不在乎整體耕作是否「自然」;諷刺的是,針對理應是最純淨自然的「野生採集」農產品,包括野菜、竹筍、野生動物肉品等,台灣目前的有機法規則沒有著墨,也不能納入有機農產品範圍。

相對的,那些大舉花費興建溫網室、購入工廠生產的有機肥料、研發昂貴生物資材等有機耕作方式,在現行體制下卻是實行得宜。

介紹大家看看這篇文章:當部落遇上「有機農業」

星期一, 7月 06, 2009

090613 清濁交會之旅 (1) – 清水溪上游

繼上次的濁水溪上游之旅之後,這次我們來到了濁水溪的中下游;上次我們見識到濁水溪的重要支流-陳有蘭溪及水里溪,這次則是清水溪與東埔蚋溪,而且我們還順著公路,探索清水溪的上游。

桶頭吊橋

提到清水溪,我想到今年二月去的陽明山清水溪,溪水清澈冷冽,讓人難忘。想當然耳,竹山的清水溪,應該也是一條溪水清澈的溪流。但實際不然,看看下圖所呈現的清水溪,溪水非常混濁,真是讓人驚訝她的名不符實。但其實取名時,是和她所匯入的濁水溪來比,雖然她不是很清澈,但比起濁水溪,就是清了那麼一點,所以就被叫做清水溪了。

 469

而清水溪溪水的混濁,原因其實和濁水溪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挾帶上游所沖刷的岩石與泥土而造成的。清水溪的沖刷能力從上圖中間的兩張圖即可見一般:左邊圖中橋墩最下端白白的部份,都是最近用水泥做的補強,之前可是都在河床下,但因河床不斷被沖刷、下切,而裸露出來。右邊的河堤與河水的落差,也是一個好證據,雖然我照的不是很好。而圖的下左是桶頭吊橋,這可是清水溪兩岸的交通要道,更早期還沒這座橋時,河兩邊可是要各自沿河上溯呢!圖的下右則是吊橋下監視水位的設施。

看過桶頭,我們繼續往清水溪的上游走,但下圖中的壯麗景色,讓我們不禁駐足,觀賞許久。地圖上的看不出來的蜿蜒,此時在腳下展開,清水溪就像一條龍,左彎、右彎,順著山勢,奮力往北流去。

 464


草嶺


沿著清水溪往上游走,我們來到了草嶺地區。

雖然今年即屆滿十年,九二一遺留下的痕跡仍處處可見,就像下圖中路旁土坡上傾斜的檳榔樹,又或是滿佈碎石的沖刷溝(真叫人為下面的房屋揑一把冷汗),這些彷佛在提醒我們大自然的威力與無情。

 467

更驚人的在後,在九二一草嶺大走山處,看到大走山的遺跡,更讓人難以想像當晚是怎的地動山移。整個大走山就像下圖,從右邊紅圈處,飛越溪谷到溪的另一邊,即左邊紅圈處。因為圖有點小,所以看不出其規模,到了現場,你就會感受到,這一大片山頭(左邊紅圈處均是)是整整橫越了2公里以上,從南投縣來到了雲林縣,真的很恐怖呢!

 465

再仔細看一點,下圖左上就是那飛越(或走動)的山頭,再看看右下圖,山頭左下方紅圈處中的白點,是一座連同山頭移動的土地公廟,奇蹟似的,竟還好好的。

 466

而飛越的山頭所挾帶的土石,堰塞清水溪,而形成新草嶺潭,湖承接了清水溪上游,來自阿里山(竹蒿水溪)與草嶺(坑底溪)的溪水而壯大,但終究溪水還是突破了,繼續沿著河道往濁水溪奔去。但發生過,還是會有痕跡留下來,就像下圖的下方,遠處新河床與舊河床的落差說明了一切,而圖中左方樹林中的道路,更是訴說往日新草嶺潭所吸引的觀光客。

 468

雖然很想下切去看攪溪谷,但實在難以到達,只好看看草嶺地區的小溪流(如上圖中上方兩圖),就是這些小溪滙成了最後的清水溪,更特別的是一些地理或地科課本上的東西,就具體而微的呈現在我們眼前。而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從清水溪的中下游一直到其源頭小溪之一,真的是很難得呢!

星期四, 7月 02, 2009

縣市升格 我心痛我的納稅錢

上個星期,台灣政壇的大事莫過於縣市升格為直轄市的申請與放榜,最近消息是連台南縣市也升格了。但不管結果是誰笑了,是誰哭了,我想最該哭的是納稅人,因為我們的錢又要被亂花了。

在追悼我繳的稅之前,先想想,為什這些縣市希望升格為直轄市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經濟因素,講白一點,就是錢不夠用啦!如果個人的錢不夠時,要不然就少花一點(節流),要不然就兼差多賺一點(開源)。而天才的政客,以為升格就是最有效的開源,但卻是大錯特錯。

首先想想,為什麼升格能增加收入,是因為直轄市能多拿一點錢啊!但我搞不懂,如果之前直轄市(北高兩市)拿了太多不該拿的,或是中央政府沒有盡照顧弱勢的責任,那真正要做的是修法吧!把財政劃分法等相關法案修一修,讓該照顧的得到照顧。扣除北高兩市的立委,其他縣市的立委佔大多數吧,應該不難吧,還是另有企圖呢!

如果不修法,升格了就一定錢比較多嗎?也許會比以前多一點,但能多多少呢?比如說,之前高雄喊的問題,因為總公司都設在台北,而工廠設在高雄,所以稅都是台北在享用。這個問題,如果沒有修法,升格的縣市一樣會被台北市比下去。再說如果照人口來分,台北市還是分最大一塊,台南縣市不知道能多分多少呢?而且想想升格之後,花費也變多了,不管是健保費、國民年金、人事支出等等也都變高了,真的會有比較多的錢嗎?

而且講到人事支出增加,就讓我一肚子火。只是因為升格,其實做的事情沒有什麼不一樣,但付給公務員的薪水卻變多了,我真是心疼我納的稅。特別是台中縣,多次被電視台拍到公務員在上班時逛縣府內的單位,與其花大把心力,要和台中市合併升格,還不如整飾公務員效率,也許還能省一點錢呢!

說到提昇效率,這些喊窮的縣市,真的有為支出做好把關嗎?那為什麼還常常看到進行無謂的工程來消化預算,真的有魄力,就好好把關,不要只會說不升格就xxxx的沒水準的話。不過我想這樣的要求很難吧!因為可能很多錢都流入政客和他的朋黨口袋中,升格當然可以撈更多,怎麼能放過呢!

我這麼笨的腦袋都想的到的事,聰明的政客當然想的到,只是為了利益,就裝出一付都是為人民的模樣,天曉得是為誰!唉,升格就升格吧,但是,能不能把我繳的稅還給我呢?我不想讓它被政客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