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30, 2009

長路 The Road – 難以走下去的一段路

舉目所及,盡是一片灰濛濛的荒蕪,也見不到一個人影,聽不到一絲人聲,但對小心翼翼的你而言,也許見不到人影,反而讓你心安,至少你不用提防他是否要來搶你或傷害你。但換個角度想,這種沒有人可以相信、互動,有一餐沒一餐,又不知目的地為何的行程,真叫人要發瘋,若不是為了心目中的小天使-跟著你的小孩,很想自暴自棄的了結此生,也許這樣還比較輕鬆。

這個看似世界末日的場景設定,就是長路(The Road)這本奇特小說的背景。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設定,很多團體都認為這是一本末日預言或末日警示的書。可能作者有一點這樣的想法,但我卻認為作者的重點是在一個極端環境-生機滅絕的地球上,人性所面對的試煉。所以作者巧妙的避開了這個環境的形成原因,以免大家大著重於此,會讓它僅成為一本環境驚悚小說,反而是著墨於主角父子的漫長旅程。

但這段旅程並不輕鬆,甚至是折磨人的,所以閱讀本書時,總覺得有一塊大石頭壓在心上,壓的人喘不過氣,就怕這對父子的旅程嘎然而止。不過,也許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應該會像開頭出現的母親一樣,直接選擇放棄吧!

而當此極端境地,人性中的善惡都被放大了。不過,什麼是惡呢?是為了生存而吝於與他人分享食物,是為了生存而見死不救,是為了生存而人吃人,是為了生存做出平常想都不會想的事。也許正如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無所謂的善惡,我們也只能說人類回歸到動物求生的本能吧!但特別的是,主角之一的小孩,沒受過正式教育,卻似乎能超越本能,顯現人性中的光輝。到底人性本善,抑或本惡呢?教育到底提昇了人性,或反而使其沈淪呢?

故事的最終,並未見旅程的終點,也許是根本不知目的地為何。但作者在滿滿的絕望中,似乎給了我們一絲希望,雖然我們也不確這是否真的是希望,還是另一個絕望的開始?我們也只能祈禱,上天還能留些許生機給人類。

後記:本書作者就是電影「險路勿近」原著的作者,在美國早享有盛名。另外,據說本書也已被拍成電影了。但從目前的預告片看來,似乎還滿著重於作者沒寫的部份-為什麼會形成末日。感覺把它拍成了一般的科幻驚悚片,整個感覺都不對了,真希望這只是我的錯覺。



長路 The Road

原文作者:Cormac McCarthy

譯者:毛雅芬

出版社:麥田

星期四, 8月 27, 2009

[試讀] 銀行崩壞 – 貪婪的金錢遊戲中,可有正義與情感的容身之處?

一位既哀傷於情人之死,又對造成成這個悲劇的腐敗日本銀行與金融系統,十分看不慣的聰慧女子;一位懊悔沒適時對少年時候好朋友伸出援手的「七成男」,聯手揭發了康和銀行的紐約交易室課長之死的內幕,進而讓日本銀行界的沈痾曝光。經濟小說女王,幸田真音又為我們帶來一部以銀行界為背景的精彩小說。

對於銀行,一般人(至少我啦)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像之前所讀過的「塑膠鴉片」中就提到銀行的無恥:「其他產業,沒有任何一個參與者會在自己陷入(完全是罪有應得的)麻煩,而政府官員(尤其是央行官員)未在第一時間伸手救援,就自以為是發起脾氣來。」而在本書,隨著情節的開展,金融界(包括政府相關單位)的貪婪一一現形:其中有著沒能力,又沒自知之明,又不守法的貪婪,忘記要以顧客與公司的長久利益為優先;也存在著,既有能力又懂如何在法律下奪利的聰明貪婪,利用前者的蠢與貪,大賺特賺;還有只為自己想的官僚,將公權力與公帑視為自己與他人交易的籌碼,將人民的託付抛在腦後。這無處不在的貪婪,在在讓人看了怵目驚心。

不過,本書可不是只有對於金融界貪婪的描述,這當中還有著深刻的情感,特別是對於女主角的描寫,因為身體而喪失追求幸福的權利,讓人份外不捨:不捨,是怎樣一個孤寂的靈魂,只能藉著埋首工作來忘記傷痛;不捨,是怎樣一個易感的心,萬分珍惜那異鄉中不被容許的小小幸福;不捨,又是如何堅定的決心,不惜奉上自己的所有,也要為摯愛討回公道。這樣的一個奇女子,真希望在作者沒有寫的將來,能得到她應有的幸福。

雖然不捨,卻也不得不佩服她心思的縝密,扳倒了腐敗的康和銀行與貪婪的官員。不過也許就像她自己說的:「不,不是這樣,並不是我厲害,是日本這個國家太厲害了,讓我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這個世界只因為像我這種泛泛之輩的一個小女子對極少一部份人的個人想法帶來一點刺激,就可以改變的話,那才是真的可怕。這代表日本已經缺乏健全社會應有的自淨作用,一旦發生什麼風吹草動,根本無力加以抗衡。」照這樣看來,知情卻選擇沈默的大多數,似乎也是「銀行崩壞」的幫兇,因為我們總想著出事的不會是我,而放任錯誤的事情。

但是,有一點很趣,女主角認為金融界應該尊重市場的力量,而且在書中,美國的金融界在這一點比日本好太多了。但在去年年底的金融風暴後,我倒是很期待作者會不會據此寫出不同的意見和小說呢?拭目以待。(註:本書日本原版完成於1998年)



傷:銀行崩壞

作者:幸田真音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11日

星期一, 8月 24, 2009

不能沒有你 – 新聞背後的深切父女情

在新聞爆炸的這個時代,你是用怎樣的態度來看新聞呢?特別是一則父親帶女兒在天橋上要往下跳的新聞。是像電影開頭的一堆工人,以父親敢不敢跳作為賭注呢?還是像我在某個網站上看到的留言,說牽托小孩一起自殺的父親最不負責?還是,在眾多新聞中,這一則新聞沒有那麼特別,無法吸引你的目光呢?不論如何,因為媒體從不在意,也不想在意,每一則新聞背後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作為讀者的我們似乎也習慣了,把新聞單純的視為紙上的鉛字印刷,一切冷冰冰的。但「不能沒有你」卻試圖扭轉這種態度,告訴我們一段隱藏在新聞背後的深切父女情。(下有提到劇情)



也許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位父親的確不是稱職的父親,他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穩定的收入,甚至沒有容身之地,還要帶著女兒去偷住港邊的倉庫,這一切在不知情的外人眼中,真的要為小女孩叫屈。不過,就如我母親的觀感,這個父親即使所有不多,卻是願意為女兒付出一切的好父親。

最好的證明就是在被迫分離之後,父親屢次懇求社會局讓他和女兒見面,卻一再失望,但終於社會局的人和他面談,因為小女兒有問題,從分離之後她拒絕和別人溝通。聽到這裡,父親痛哭失聲,他沒有向社會局的人說,誰叫你不讓我和她見面。他只是哭著為女兒辯護,說她一向很靜,她沒有問題。這一幕,盡顯父親對女兒的思念與愛護,那思念的深切,讓這一幕成為這部電影最感人的一幕,即便之後的回想,都會被這一幕感動不已。

當然,女兒對父親的愛也讓人動容,這不只是因為血緣,也不只是因為她是靠父親來養,而是她確實感愛到父親對她的愛。所以她會在父親問她為什麼都趴在船邊看著海裡,真的能看到爸爸嗎?她很自然的回答,「只要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能看到了」。所以她會在公權力拆散她和父親之後,拒絕和別人溝通,而且一直持續,因為這份愛、這份思念,即便時間的流逝也無法沖淡。就算我不是當爸爸的人,我的心都為這份父女情深深觸動。

但父女被迫分離,以致父親想跳樓的悲劇,實是一連的陰錯陽差所造成的,真的要說,也不是那個人故意造成的。當立委的小學同學,沒有幫上忙,也許只是因為錯失時機,而且換個角度想,立委的真正工作似乎也不在此。戶政事務所和社會局的人,站在這一對父女的角度來想,固然很討厭,但也是依法行事,特別是多少家庭悲劇後,被罵的最慘的都是社會局,也許如果故事往另一個方向發展的話,他們反而要受到獎賞呢!

不過「徒法不足以自行」,也許也正如導演所說的,他想提醒大家要有「同理心」,多多試著對方的角度來想,不然就會像許多所謂的福利國家一樣,只因政府片面認為父母不適任而剝奪了父母/子女的天生親權,而造成了多少遺憾。還好,電影中女兒的無聲抗議終結了這段遺憾。在最後一幕的港口,父女無言而深情的凝望中,讓人欣喜找到了出口,不管未來如何,父女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安慰與希望吧!

後記:看完電影,才知我的法律知識太淺薄了,因為我也和片中的父親一樣,以為只要驗DNA後,就可確認父女關係,就能拿到監護權,沒想到全然錯了。果然,法律只保護懂法律的人,看來是該加強法律方面的知識。

星期四, 8月 20, 2009

[試讀] 飢餓遊戲 – 為了生存,再艱困的遊戲,都得撐下去

前言:除了大塊所列的獎項,本書還榮獲2009 Golden Duck Award (世界科幻年會中為青少年讀物設立的獎項)中的Hal Clement Award for Young Adult。

隨著為求生存而努力的少年、少女們,我們陷入一場由國家、媒體精心建構的一場大戲,一場飢餓遊戲。我們就像書中的都城居民,目光全被這場遊戲所吸引,不肯有須臾稍離,急著想知道結果,想知道主角是否能於遊戲中倖存。

場景設定在未來,未來世界中,擁有科技的施惠國都城是中心,而其他區都(第一到第十二區)是為了供養都城而存在,雖然這些區域可能自己都吃不飽。更無奈的是,每個區每年都要獻上貢品-一對青少年男女,參加類似「生存者」的「飢餓遊戲」,但在「生存者」中,輸家只是退出遊戲,但在「飢餓遊戲」中,輸家的命運就是失去生命。為什麼要有這場遊戲呢?是要展現都城的力量嗎?統治者的無理,與被統治者的無奈,上與下的對立,讓人憤恨。

雖然遊戲的規則很簡單,就是撐到最後一刻還活著,你就贏了。但為了贏得最後勝利,你能做到什麼地步呢?你能眼睛眨都不眨的把人殺掉嗎?即便你知道這個人的背後,和你一樣有家人在等。為了勝利,你得忍,雖然這也許同樣是都城的目的,讓你們各區(的代表)自相殘殺,如此都城的統治才能穩定。

不過,就算你會忍,你能忍,勝利未必屬於你。還有一件事你得學會,你得學會取悅觀眾,對,就是觀眾。因為這場精心設計的大戲,不僅不能默默進行,反而要讓大家都能看到,不管是強迫各地區收看的統治手法,還是讓都城民眾視為年度派對的愚民手法,這場大戲就是要弄得轟轟烈烈。而身在此中的貢品們,則是希望能在鏡頭前,攫取都城觀眾的焦點,這樣才能找到贊助者,在遊戲中獲得幫助。生死交關中,貢品的掙扎,與觀眾的窺視欲望,媒體的荒謬讓人難過。

而有意無意的利用這個荒謬,主角確實得到了不少助益,最後甚至打破了原則,能和同一區的少年一起凱旋而歸。這樣說來,媒體到底是好是壞,很難下結論。但最重要的教訓,不要得罪媒體啊!

不過,一場勝利之後,面對被自己無意中傷害的男孩,面對未來還要輔導同一區後來的貢品求生,面對著對她懷有敵意的政府,生活不是從此就一帆風順,這場生存遊戲還有得打呢!期待作者在下一部給我們更精彩的故事。



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作者:蘇珊.柯林斯

原文作者:Suzanne Collins

譯者:鄧嘉宛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5日




後記:看到這本書的簡介,我立刻想到另一本極具爭議的小說-大逃殺,非常血腥的一本小說,甚至是被列為限制級。而飢餓遊戲,畢竟是一本寫給青少年的讀物,所以遊戲中的血腥場面則淡化至可以接受的地步。至於大逃殺,有空再來談談我的感想。

090817 危險的河流侵蝕面

星期六去劉老師家,晚上老師向我們敍述他去南部災區外圍的情況,聽老師說到外圍災區雖然不是最嚴重的災區,但整個農田、家園都覆蓋了一層泥漿,短期內的生計也很難維持下去,而且媒體報導的焦點也不是他們,所以也少有物資的救援。雖然幫不了什麼,但老師還是留下了一些物資給他們。看著照片中,了無生機的農田,房子中至腰高的泥層,真的是很心酸,也很怨救災系統的雜亂無章。

老師又和我們解釋許多重災區發生的原因,超大雨量當然是首因,但這些重災區多是在河流侵蝕面,這就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其實,河流的侵蝕面與堆積面的定義,很多在地球科學或地理的課本上都提過,但總以為那就只是考試要考的,殊不知和居家環境、生命安危,有著莫大的關聯。

以知本溫泉街為例,見下圖(取自google map)。標誌A就是倒入溪水中的金帥飯店,不只金帥飯店,旁邊的7-11似乎也不見了。從圖中可以清楚看見,飯店和7-11的確離河還有一段距離,但注意紅線標出的河流走向,金帥飯店所在的觀光區,正好在河流的侵蝕面,水流大時,是正好面對河水的強力侵蝕。而碰到這次的超大雨量,侵蝕力又更強,於是乎,堤防被淘空,金帥飯店與7-11就此遭殃。據新聞指出,類似的情形37年前也曾發生過。

 typhoon1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金鋒鄉嘉蘭部落(見下圖,取自google map)。從標誌B再往河邊靠近,就是這次風災中,40幾戶人家被沖毀家園的地方,很明顯的也是在河流的侵蝕面。

 typhoon2

而細究荖濃溪和楠梓仙溪沿岸,災情較為慘重的地方,或是道路被沖毀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是在河流的侵蝕面。而今天(17日)晚上的「我們的島」節目中,有一段也提出和老師一樣的觀點,說明河流彎道的可怕。不過,現在,當然是救災比較重要,但是也許在後來重建的時候,也許是該認真考慮河流的天性,慎選重建村落的地方。不僅如此,我們也要對現存河岸邊的村落,做個詳細的體檢,來確認其安全性。面對大自然的威力,雖然我們渺小而無力對抗,但至少可以做點事情來減少災害的。

ps. (20日增加) 推薦一篇文章 躺著選舉,站著被罵──宅政治時代的來臨
說的太好了,與其靠只會作秀,只會出一張嘴的政客(台灣台面上的好像都是政客),還不如靠自己,「不再只是透過假裝窗口的螢光幕看世界,該是有所思辯,有所行動力,拒絕一冏再冏的表演政治,拒絕豪門大宅的不食肉糜。」共勉之

星期五, 8月 14, 2009

陽陽 – 對愛的渴望與追求

很難忘記,接近劇終時,陽陽(女主角)準備演出戲中戲前問的一句話:「我爸爸到底愛不愛我?」這是怎樣一個極度渴望愛,並努力追求愛的人;看似堅強的外表下,卻有著讓人心疼的故事。

其實,人生在世,誰不是這樣呢?每個人終其一生,莫不是在尋覓一份愛,不管是人生早期的父母之愛,以至於同儕之愛、夫妻之愛,一直到對子女的愛。只是有人很幸運,不必花太多力氣就能找到,就能擁有。但有些人則找得很辛苦,甚至跌跌撞撞,陽陽就是這樣的人。從未碰面、不知名的法國父親,無法給予她渴求的父愛,即便後來的家庭與繼父,對於這個空缺,不僅無法填補,甚至為了(假裝)融入,為了母親的幸福,而益形擴大。擴大的缺口甚至吞噬了她的喜愛-跑步。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


這一切的辛酸,與陽陽的堅強,似乎在開場的淚水,就已隱約顯示:那淚水故然是為了母親有了歸宿而高興,但何嘗不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呢?不過,還好陽陽還是有著一份好運,在離家之後能有亦父、亦兄、亦友的經紀人,雖然不能說就此無憂無慮,甚至還得面對心懷不軌的製作人,但總算是在紛亂的社會中,有個能互相扶持的伙伴。

但更讓我高興的是結局,不靠運氣,不靠別人給的愛,正面迎向自己的痛處,了解自己值得被人愛,晨光中陽陽燦爛的笑容,代表的是領悟,是新生,著實令人替她高興。還有結尾那一大段的跑步,不再是為得到他人肯定,不再是為了和人一較長短,跑步,只因我喜歡,我想陽陽成熟了。

和上個星期的「爸,你好嗎?」相比,因為我的背景,我反而對陽陽更有共鳴,特別是我在想,我是否能和陽陽一樣,肯定自己,為自己而努力呢?只能說,加油了。

後記:看電影的時候,碰到一對令人不舒服的母女。她們坐在我的左手邊,電影開始後,即拼命吃零食,吃零食不打緊,但她們的塑膠袋卻不斷發出噪音,干擾大家觀影心情。更誇張的是,她們還走錯廳,本來不是要看陽陽的,真是太笨了吧。但那位沒禮貌的女兒,還很大聲的跟她媽說:「這是什麼爛片啊!」拜託,我才很想說,你們怎麼這麼爛啊!

星期二, 8月 11, 2009

莫拉克風災 – 天地不仁 人間有情

8月8日,因為颱風的緣故,一直待在家裡,但看著中央氣象局的網站,南部地區的雨量恐怖地直線上升,不禁有點擔憂,特別是曾經去過的幾個山區部落,不知他們是否還安好?而8月9日,參加朋友的婚宴回來之後,網路上災情已然湧現,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影像,訴說著南台灣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水災,心情很不好受。接下來的幾天,其實都不太想看新聞,不管是報紙還是網路,因為充滿讓人心酸的災區消息;但又知道要持續關心,不僅期待任何的好消息,也得知道我們能出什麼力。

不過,正是在這個艱困的時刻,我覺的台灣的人情味真的很濃,真的是「天地不仁,人間有情」。不是災民的其他民眾都嘗試著各種管道,奉獻自己的愛心,希望能對災區有一點幫助。即便之前一些天災的捐款經驗不是很好,大家還是以幫助災民為優先,真的很令人感動。

但在這次的風災報導中,我自己是覺的,台灣人的記憶力很差,講好聽一點就是樂天、隨遇而安,講難聽一點就是永遠學不會教訓。

個人方面,防颱措施不確實。會這樣想,是聽到報導中,林邊鄉民在呼救,說他們都沒東西吃。我突然就想到,今天如果這個破記錄的雨量發生在桃園,如果我家一樓淹水了,而且停電停水了,我有沒有能力撐個2~3天等待救援呢?答案是沒有,因為我沒有確實做好防颱措施。還記得讀書時所被教的防颱措施,固定招牌等懸掛物,緊密門窗,檢查電路或瓦斯等,現在很多都被我忽略了,因為太習慣颱風來了又走,忘了要居安思危。特別是一些該準備的東西:
- 飲用水,不管是先預存自來水,還是桶裝礦泉水
- 乾糧
- 照明設備,手電筒和蠟燭
- 溝通設備,吃電池的收音機(要能收聽am的)以及乾電池,手機(電池要充飽)
- 急救藥品…等

除了第一項,我勉強算有準備,其他的幾乎沒有準備。我們可是活在颱風、地震常造訪的地帶,我怎麼可以這麼輕忽呢?所以我決定把家裡二樓(或三樓)的某個角落,當做防災區,準備一些可以放的東西。而除了這些,我也推薦登山客用的小瓦斯爐頭,或是一般吃小瓦斯罐的瓦斯爐,最好也準備著,因為能有熱水喝真的是對人很好的。

而在政府方面,山(坡)地的超限利用,或是國土規劃的議題,每次較大的災害後都被提起,但到底做了什麼?還不是就只有個800億的預算,但預算有沒有用對地方,執行效率如何?令人懷疑。

另外,政府不只健忘,而且死腦筋,只能守著舊的做法,最簡單的方法-蓋堤坊。但堤防真的萬無一失嗎?之前在念水文學時,就學到要統計河流量,還要算100年一次的洪峰或200年一次的洪峰有多大,因為這些都是蓋堤防的基本。所以堤防設計總有抓個安全值,比如說是能抵抗100年一次的洪峰,但碰到了出乎意料的200年一次的洪峰,堤防就失效了。也許有人說那蓋個能抵抗200年一次的洪峰或500年一次的洪峰的堤防,不就得了,但那個成本高的嚇人,而且體積也許會大的驚人。更何況近年來,氣候趨向於極端變化,可能所有的水文統計資料都不再準確了呢!

所以,是不是有別的方法呢!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真的很希望政府能有新思維、新態度,為我們找到好方法,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推給政府,我們也要盡全力來監督。

對此,推薦一篇好文章:@88洪患--退地還水的自然思考

最後,身為理工背景的我,還有一件事不吐不快。對於雨量的預測失準,或是太慢上修等,中央氣象局自然有其該檢討的地方,但我很討厭有些媒體或網站嘲弄追風計劃的學者:什麼虛胖,CNN說它是超級颱風呢?其實仔細看看颱風的分級定義(維基百科中的颱風),你會知道颱風的分級是以風力為主的,雨量是沒有列入的,根據這個分級定義,反而可能是CNN說錯了,或只是隨口說而已。超級颱風可是最強烈的颱風,等同於我們的強烈颱風的上限,但莫拉克只是中颱,而且這可不是我們自己說了就算,這是有明確數據的,而且也經過國際其他國家證實的。科學就該是有什麼證據就說什麼話,CNN的「超級」字眼只是順口的形容詞,不科學的政客或媒體不需把它無限上綱。

另外,颱風可怕的不只是風,還有雨量,這次是雨量造成的災難。從風場的數據,從雲圖來看(這麼大範圍的颱風,颱風眼卻很不明顯),說虛胖,雖然是易於誤導人的失當形容,但卻也不算錯。特別是莫拉克颱中心地帶經過的地方(北部-桃園),其實雨量不大,反而是外圍地區很驚人,就可以知道這個颱風的結構真的很詭異。

所以與其大家爭著責備氣象局,還不如想想如何治水,如何建立有效率的防災、救災系統吧!

ps. 12日看到兩則新聞,一則覺的好笑,一則讓人生氣。一個是聯合報桃園版報導,龍潭鄉認為他們治水有成,所以抵擋住莫拉克。真是笑話,莫拉克為桃園帶來的雨量不到1000厘米,這樣都擋不住,你的治水是笑話吧!真的要看是否有效,還待更大的考驗吧!

另外,一位我的老師今天開車南下時聽廣播時,常常聽到一則廣告(或新聞宣導) :「個人的捐款如果給社福機構,只能扣抵全年收入的20%,如果捐款給各級政府,可以扣抵100%。」可能政府體貼人民,要替人民省錢吧!但我寧願把錢交給我信得過的團體,只能謝謝政府的好意了。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要捐物資,請上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看看災民真正需要什麼,不要捐了災民不需要的東西,那就可惜了。

星期五, 8月 07, 2009

卯上麥當勞 – 小蝦米對大鯨魚

前一陣子,因為台北縣消保官的勇於任事,讓大眾了解到餐廳用油的真相,從而對自己的飲食更加關心。而在事件發展中,眾矢之的的麥當勞,所顯現出來的傲慢態度,以及敷衍作假,更讓人搖頭不已。不過,跨國企業麥當勞的傲慢,可不是只有在台灣才可見到,推薦大家看一部記錄片:「卯上麥當勞」。

世界各地,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對麥當勞進行抗議或撻伐,像是環保團體抗議為了生產麥當勞所需的牛肉,多少雨林就不見了;動保團體抗議為了提供麥克雞塊和麥香雞,許許多多的雞正受到不人道的對待;更有像「麥胖報告」等記錄片,告訴我們,麥當勞賣的是垃圾食物,沒有我們需要的營養…等。這些言論,在台灣的你我應該不陌生,甚至在許多(非主流)媒體上也都看過,更可以正大光明的說。但在英國,卻因為「誹謗」惡法的原因,變成了不可說。但「倫敦綠色和平」組織為了喚醒大眾對於吃的覺醒,發傳單告訴大家事實,於是引發了被惹怒大鯨魚的控告。被告當中的海倫(Helen Steel)和戴夫(Dave Morris)不甘事實無法被揭露,挺身對抗麥當勞。「卯上麥當勞」就是記錄了他們對抗麥當勞,甚至是英國政府的過程。

 mclibel
(圖片說明:倫敦綠色和平所發傳單上的漫畫)



可是,因為英國相關的惡法,海倫和戴夫無法得到公設辯護人的幫助,所以面對麥當勞聘請的大牌律師團,他們只好自己為自己上戰場。所幸後來有一位律師挺身相助,以及民眾熱心的相挺與贊助。

雙方針對傳單上的眾多議題,來往攻防。這些議題包括:
- 麥當勞食物哪裡不健康? (與癌症、或心臟病等疾病間的關係)
- 麥當勞試圖欺騙大眾,他們的產品是健康的?
- 幾乎所的麥當勞廣告都針對兒童?
- 麥當勞使用資源的方式對環境有顯著傷害嗎?
- 麥當勞是否為了獲利而剝削員工?
- 麥當勞是否為了製造食物,而殘酷不人道的飼養與屠殺動物?

其中,我特別在乎的是,麥當勞為什麼總是針對兒童做宣傳,因為這樣才能達最大的效益,因為許多父母會屈從於兒童的要求。而且,正如片中一位專家所言,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從小建立的,當從小養成吃麥當勞的習慣,自然長大也只吃麥當勞,所以麥當勞這一招真是太高明了。因此,為人父母者,實在要特別小心,特別是別把麥當勞當做獎品,這樣即便沒有天天吃,也會讓小朋友覺得麥當勞是好東西,因為好東西才能當獎品啊!不過面對麥當勞無孔不入的宣傳攻勢,有多少父母守的住呢?說不定父母自己都愛吃麥當勞呢!

另外,讓我驚嚇的是有一段詢問麥當勞是否虐待動物,一個曾養七千頭的農場前主人,承認為了管理方便,大量使用除草劑等化學藥品,以去除雜草或其他動物。但終究自食惡果,主人的哥哥得到何杰金氏病。讓我想到,為了管理方便,是不是不知不覺中,我們也吃了不少不應下肚的東西。

經過破記錄的冗長審查後,終於到了宣判的日子,針對各項議題,法官的判決如下(上訴後的結果):
- 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富含脂粉和肉品且低纖維食,會提高罹患乳癌或腸道癌的機率。 (麥當勞勝)
- 麥當勞的食物的確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 (海倫及戴夫勝)
- 麥當勞的廣告的確捏造他們的食物富有營養的假象。 (海倫及戴夫勝)
- 麥當勞的廣告的確利用兒童,進而影響父母。 (海倫及戴夫勝)
- 麥當勞製造的垃圾的處理,責任在於消費者。 (麥當勞勝)
- 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麥當勞與雨林的消失有關。 (麥當勞勝)
- 麥當勞的確付與員工較低薪資,進而壓低餐飲業的薪資。
- 麥當勞的確有強烈反工會的傾向。 (海倫及戴夫勝)
- 但是麥當勞並沒有開除親工會的員工。 (麥當勞勝)
- 麥當勞的工作環境的確不佳。 (海倫及戴夫勝)
- 麥當勞殘忍飼養與屠殺動物。 (海倫及戴夫勝)

雖然不是全面獲勝,但對於海倫與戴夫也算是小小的勝利了。而更令人高興的是在事件開端的七年後,歐盟人權法庭審理海倫與戴夫的提告,判決他們獲勝,認為英國對於誹謗的惡法是有違人權的,狠狠的打了麥當勞與英國政府一個巴掌。

但是雖然最後大獲全勝,但看著海倫與戴夫在麥當勞倫敦總公司前召開記者會時,後面的麥當勞依舊門庭若市,就像在台灣,即便麥當勞的油被驗出有問題,但很多民眾仍是不在乎的去捧場,這個勝利似乎沒有多大的意義。

而且,對抗大鯨魚,即便獲勝,仍需要付出代價,兩位當事者為此也都付出了不少時間。特別是一開始是幾乎天天都要出庭,以致於海倫沒有穩定的工作,只能在酒吧的打工。而單親爸爸戴夫身為郵差,工作方面還好,卻也喪失了與兒子相處的時間。我不知道兩位主角事後(或年老之後)回想起來,會不會感嘆代價過高呢?

但不論如何,我們真的要感謝他們,謝謝他們捍衛發聲的權利,勇敢揭發麥當勞。謝謝!

ps. 這一片dvd是我在2009台北國際書展買,一直沒從頭到尾好好看完,這次終於看完了。想要看的可以跟我借。

星期四, 8月 06, 2009

090711 台江內海之旅 (2) - 尋訪熱蘭遮城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熱蘭遮城是此次台江之旅中,和台江有關的第一目標。上圖就是荷蘭人所畫的台江地圖,中間一大片的內海就是所謂的台江內海,現在則為台南市大部份的陸地了。而如圖,進出台江內海有兩個水道,一大一小,左邊(北側)的小水道就是鹿耳門,因其水道較小而較難進出,所以荷蘭統治台灣時,只在大水道的南端建城,以控制此段水道,來保障他們對於台江內海的控制。這個城就是熱蘭遮城,也就是安平古堡。

 491

如同古城外的解說牌,熱蘭遮城分為內城和外城,現在只有內城保存的較好,還看得出當出的模樣。外城的城牆則大多被拆除了,已經很難看得出原貌了。

 492

上列圖片中,左上就是熱蘭遮城的平面圖,在外城的城牆中,只有畫實線的是目前還有殘留的城牆。右上就是殘留較長一段的城牆,可以看到城牆非常厚。據解說牌,這些磚材是荷蘭人從印尼進口的,但所用的三合土,就利用到前一篇所寫的蚵灰了。其實還有一些小段殘留的城牆散落在民居當中,是左上平面圖沒畫出來的,左下就是一例,這是在某個廟或壇的邊牆,就有外城城牆的遺蹟。而右下則是當初外城的一個城門,這個城門本來在一家棺材店的後面,被棺材店和後面的民房夾著,現在因為棺材店拆掉了,才那麼容易被觀察。

而如左上的平面圖,外城城牆的左側轉角部份還遺留一小段,但這一小段可不容易找,若不是老師帶領,我可不知道這座城牆現在位於西龍殿的後面。

 493

西龍殿後的城牆就如上圖中的右上,而我們循著外城城牆的遺蹟走,也可稍微了解當初外城有多大,畢竟這可是台灣開發史上屬一屬二早的城池呢。

另外,西龍殿,供奉池府王爺,也就是陳永華,就如上圖中的左上和左下。但更特別的是陪祀的土地公,如右下圖,拿著長長的菸斗。這是當地士紳王雞屎,因為生前樂善好施,對鄰里照顧有加,所以死後成為當地的土地公。而因為他生前好煙,所以讓他拿著煙斗,而為其點煙就是貢品之一了。不過,有廟祝開玩笑說,新版煙害防治法施行,他們有點苦腦,因為不能在室內點煙了。

聽玩笑話,吃飯去了,有名的台南小吃正等著我們呢!

星期日, 8月 02, 2009

爸,你好嗎 – 父親群像

曾經一次在公司,同事和大家分享一部由凱文貝肯主演的「非法制裁」,可是看了開頭沒多久,一位已有兩位小孩的同事說他看不下去了,因為他無法忍受看到小朋友被殺,他會想到他家中的小朋友。單身的我們,雖然知道這是一個為人父的心情,但卻不能真正體會一個父親的柔軟心靈,而且也不會試著去體會,因為那個階段似乎離我們還很遠,當然也不會聯想到我們自己父親的心情。因為相對於母親形象的多元,父親的形象大抵不脫堅強、嚴肅、少言、忙碌…等,是比較少和小孩有所互動的。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推薦你看張作驥導演的新片「爸,你好嗎?」。

導演無意於打破目前社會上對於父親的刻板印象,因為那畢竟是社會的現況,但導演藉著十段小故事,試圖挖掘在刻板印象後,不同父親的心情與不同父親的生活,雖然不能涵括各種面的父親,卻也提供我們一窺父親心事的機會。(下有討論劇情,要去看電影,最好不要先看)



(圖片摘自開眼電影網)



十段影片中,我最有印象的是<背影>,很明顯的這段是從朱自清的「背影」出發的,同樣是不懂事的小孩,與沈默卻關心小孩的父親,同樣是跨過月台為兒子送上食物,讓人感受不同時空下,同樣的父愛。而為了不讓小孩缺席畢業旅行,父親努力加班就是要把多出的開銷湊到,而小孩竟還不知足的想要數位相機,雖然被母親擋下,但兒子的心事父親了解,還是努力想辦法。更別提為了載兒子趕火車,看似從容的父親,其實比誰都急,以致於衣服、褲子都穿反了,就是騎鐵牛車一路衝,讓觀影者深怕昨夜還去加班的父親會不會有個萬一。

不過,也是為了和原來的「背影」比對,甚至為了描述父親為兒子心願的付出,斧鑿痕跡不免明顯了一點,不如其他段自然,尤其是”棒賽”那一段,雖然好笑,卻也有一點多餘。

不過我媽媽看這一段,卻想起以前的一位鄰居,他是開著鐵牛車賣水果的,常常他想用鐵牛車載他的小孩上學,卻被小孩嫌棄,即便不得以要坐,也是頭低低的,深怕被別人看到,一付覺得很丟臉的樣子。不懂事的小孩真是所在多有啊!

另外最讓人難過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我怎麼捨得分離>,深陷工作壓力的父親,難得帶家人一同到海邊玩,但因為母親的疼愛、因為一時的疏忽,2位小朋友突然消失在大海中。心急的父親怕拯救時機稍縱即逝,不顧自己的心臟不好,奮力游向大海,希望能把他的小孩救回來。幸運的妹妹先被救回來了,已經些微不適的父親繼續走向大海,但在握到兒子的帽子的時候,心臟病發,悲劇發生,讓人不勝唏噓。

觀影後,我捫心自問,我能為了救一個人,即使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嗎?我有點遲疑。但為了小孩,父母的付出似乎是無止盡的。

另外,<心願>中,雖然在外是兇惡的大哥,在面對女兒時卻又是深情無限,特別是悔恨不能陪伴女兒而讓女兒出事,而流下悔恨的淚水;<期待>中,面對想要變性的兒子,一方面求兒子多考慮考慮,而在壓力下流下淚水,但在流淚後卻又諒解的對兒子表示,會幫他向媽媽解釋。父親啊,真是「男人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還有<往日的舊夢>,以及<鐵門>,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老爸爸,在兒女各自成家立業後,是怎樣面對孤獨的老年生活。

導演的手法不刻意煽情,只是很平實的講述十個關於父親的故事,但卻如此感人,讓人動容,電影院很多人的眼眶都充滿了淚水,就像坐在我兩旁的觀眾也是如此(一位是我媽媽,一位是不認識的),甚至出場時,也看到一位由兒女帶來的老太太在啜泣。我想大家都想到了他們的爸爸吧!就像我媽媽想到外公一樣。特別是片尾訪問了很多路人,讓他們對爸爸說出問候,更是讓人也會忍不住要講「爸,你好嗎?」。

ps: 今年國片的質與量都很不錯,由「爸,你好嗎?」打頭陣,接著有「陽陽」、「黃羊川」、「不能沒有你」、「野球孩子」、「尋情歷險記」、「帶我去遠方」、「街舞狂潮」、「聽說」、「2分20秒」、「臉」、「一席之地」,每部題材都不太一樣,絕對有讓觀眾感興趣的。不過,即便有這些好片,最需要的還是觀眾支持,因為政府只會做個聯合宣傳造勢大會,喊個再創去年「海角七號」、「冏男孩」奇蹟的口號,但卻不能給最實質的幫助-爭取上映戲院。去年的「海角七號」、「冏男孩」都是由外商發行,外商握有影城通路,所以幾乎台灣主要城市都能看到這兩部影片,也有耐性等他票房成長。但今年的國片幾乎都是國內的電影公司自行發行,所以放映的戲院奇少無比,大概只有三大都會才看的到,而且往往只有一個小廳,也沒有耐性等票房醱酵。所以呼籲台北、台中、高雄的朋友,趕快進戲院支持「爸,你好嗎?」,免得一個星期後就下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