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04, 2010

100626-27 新竹後山之旅 2 – 進入尖石

車行經過了嘈雜的內灣,我們進入了尖石。

尖石是泰雅族人的傳統領地,但是尖石這個地名,卻是早期和泰雅族人做生意的客家人所取的。來源的說法不同,有一說是這個地區有一座尖石山的記錄,因此而有了尖石之名。不過,這種說法流傳較少。

757
(圖片解說:北角吊橋,欣賞油羅溪風光的好地方,往山的方向看,可以看到一座非常尖的山,也許就是因為這座山而有了尖石之名呢!)



而一般認為尖石地名的由來還是因為尖石大橋旁,油羅溪中的尖石。

759

事實上,尖石大橋旁的油羅溪中有兩塊尖石(上圖左上)。不過一般認為的尖石都是右側,比較厚而像三角形的那一塊(上圖右上),甚至早前在其前面還弄了一塊平台,蓋了一座小廟來拜,但一次風災後,小廟被沖走了。另一塊則比較扁平(上圖左下),其至從側邊看,簡直就像一堵牆似的(上圖右下)。

據劉老師的資料顯示,尖石還曾是四大部落頭目談判的地方,他們在這裡談地各部落領地的劃分。而目前,在這附近就是尖石鄉公所了。不過,雖然頭目們在這裡談判,但即便住人也是在油羅溪的左岸,而不會到現在鄉公所所在的右岸。為什麼呢?

758

因為那塊地正對著那羅溪滙入油羅溪的地方,原住民的祖先也知道這種地方是危險的,只有後來的人妄想以堤防來擋住大自然的力量。就如上圖,站在鄉公所所在平地外的堤防上拍的,非常明顯。而且不只是正對那羅溪,甚至是位於油羅溪的切割面,真是險上加險啊!萬一像莫拉克風災的雨量下在尖石山區,那…,真不敢想。

760
(尖石大橋上的雕塑)

過了尖石大橋,開始往群山間前進,一會來到了錦屏,再過去一點就是錦屏大橋,也是往那羅部落與梅嘎蒗部分叉點。說到錦屏大橋,自己來尖石也好幾次了,不管是去爬李棟山,或是去走霞喀羅步道,每次經過這座橋都是為了趕到目的地而匆匆略過,從沒停下來看過,沒想到這座橋不僅是一座橋而已,橋上的浮雕或雕像,正是認識泰雅文化的好媒介。

761

這個立在明隧道上方的泰雅勇士雕像,是尖石著名的地標,至少從內灣往宇老、司馬庫斯、鎮西堡等地,一定會經過他。雕像或公路下方就是那羅溪谷,不遠處,綠樹掩映間的則是錦屏教堂。

762

錦屏大橋,橋上的浮雕敘述泰雅族的神話、歷史、生活與文化,每一幅都有其意義。右上是與日軍對抗,左中應該是泰雅的頭骨架,右中是族人歡聚在一起,還吹著口簧琴,左下是大家一起蓋房子,右下是泰雅族聞名的織布。其實整個橋上,像這樣的浮雕有70個,真的要看完還真得花不少時間,而真要了解,那可能需要解說了,我想沒有解說,我們應該看不懂幾個吧!

763

不只有浮雕,還有14座雕像,每個都是栩栩如生,都有其特色,值得仔細觀看。

下次經過,不要只是經過而已,這真的是值得下車好好看一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