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01, 2005

濕地課程有感

室內課上現在聽到了兩則事件,有些感觸,台灣的生態保育似乎慢慢在茁壯,但有些基本態度似乎還是停留在之前的想法,並沒有培養真正尊重生命,視其他物種為我們在地球的伙伴,那種真心的態度。可能以為讓他活下來就可以了,可是如何活才是重點啊呀!

聽到的是關於金門縣政府及新竹縣政府的一些做為。金門,是一種活化石-「鱟」的故鄉,前幾年金門縣政府還與某單位合作,進行鱟的復育,那時還請馬修.連恩來做代言人。但當金門料羅灣附近有工程要做時,那邊鱟的家就受到了破壞,所以金門縣政府決定要替鱟搬家,搬到金門另一海灘,另一個適合鱟居住的地方。乍聽之下,這個舉動很貼心,同時兼顧了發展與生態,但事實呢?如果另一個地方適合鱟居住,那早就有鱟了(尤其金門又不大,不會阻絕的問題),而事實也是如此,如果貿然把這邊的鱟搬到那?,有沒考慮環境的負荷能力,食物是不是夠呢?要知道一個生態的平衡是經過很多年才形成的,但要破壞卻是很容易,在短時間就可以辦到的。沒有考慮清楚的後果,就是又破壞另一個地方的生態平衡。

類似的事情也在新竹發生。香山濕地的台灣招潮蟹,也許不多人知道,但他是台灣特有種,而且目前也面對了棲地變化的生存壓力。去年新竹市政府,為了在大庄濕地(台灣招潮蟹的主要棲地之一)蓋污水處理廠,所以也主動地說要幫台灣招潮蟹幫家,甚至還發起活動,請大庄國小的小朋友幫忙抓台灣招潮蟹(事件的報導可以看這)。但有沒有想過搬到另一邊的濕地,能供養這麼多台灣招潮蟹嗎?

也許上面兩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是見仁見智,我也無法一口斷定縣政府的做是大錯特錯,但感嘆的是一個對待生命的態度。看看別人的例子,法國在蓋一條快速道路時,發現會穿過一種稀有青蛙的家,結果法國人決定將道路改道,而不是霸道的要幫青蛙搬家。這才是對一個生命的尊重,眾生平等,人沒有特別高貴,沒有特別重要。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正視別的生物是和我們同樣生活在地球的一家人呢?

沒有留言: